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用得好了一下一個,聊聊中國軍用工兵鏟的發展史

用得好了一下一個,聊聊中國軍用工兵鏟的發展史


工兵鍬,又稱工兵鏟 。它既能用於構築城砦溝壕,又可以安營掘灶,還能肉搏砍人!是軍人作戰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夥伴和幫手。最早的工兵鏟其實就是民用的鐵鍬,而真正的軍用鍬則出現在職業化軍隊形成以後,它們是專門生產的,比普通民用鍬更加輕便、結實,但型制和民用鍬沒有太大差別。

「盛名」之下的德國軍鍬

提起軍鍬,就不能不說德國軍鍬。德國軍鍬在我國頗負盛名,連那個不懂軍事的小說家天下霸唱都在作品中描寫「,說它是掘墳盜墓兼防身格鬥的利器。掘土是鍬的「本行」,在狹窄的盜洞和墓穴內,短小的工兵鍬使用起來會比其他工具更加得心應手。

德國工兵鍬的格鬥用途在另一部小說——《西線無戰事》中重點描寫過。該書以大量篇幅描寫了一戰中殘酷的塹壕戰,在泥濘中對峙的雙方,為爭奪前沿陣地的控制權,不斷進行慘烈的肉搏,德軍的工兵鍬正是在這種短兵相接的廝殺中確立了威名。小說中借老兵之口闡述了工兵鍬的作用:「……不要用你的刺刀,那樣會卡在敵人的肋骨里,當你拔出來時你也已經死了,你應該用你的鍬對著他的脖根那麼來一下,他的腦袋就搬家了……」

德國軍鍬採用方頭鍬體,前端兩側有很小的弧形過渡,鍬體是鍛造的,很厚重,,鍬體前端和兩側均開有刃口,剛出廠時刃口被打磨成波浪形(印刷廠的裁紙鍘刀就是這樣的刃口 非常鋒利)再加上鍛造的鍬體厚重平直,比較適於劈砍。是一件絕好的近身武器。

使用者握住鍬柄,運用手臂和上半身的力量,就能掄動其進行砍殺,其殺傷效果類似於長柄砍刀。特別是在塹壕戰最常見的戰鬥場合,即戰壕和工事內,裝上刺刀的步槍因狹窄空間的限制,動作幅度有限,難以與單手就能夠靈活揮動的軍鍬相抗衡。小說中把「德國工兵鍬」描繪成了一種肉搏利器,。的確,這種不佔編的武器在肉搏中有不俗表現,以致德國、蘇聯等許多國家都將使用軍鍬格鬥的技巧寫進了教材,並且在部隊中進行相關訓練。



中國的軍用鐵鍬

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即使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軍鍬,也得主要依靠國外輸入,因此鐵鍬至今在有些地方仍稱為「洋鍬」。國內最早引進的軍鍬是清末作為火炮的隨附品一同進口的,包括日本、德國、等眾多國家的產品。而士兵配發軍鍬,已經是新軍成立後的事情了,主要是日式和德式,特別是日式軍鍬更為常見。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繳獲了大量日式軍鍬,有的一直使用到解放以後。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使用的軍鍬還有蘇式鍬和美式鍬。蘇式鍬的外形與德國軍鍬有些相似,採用帶鈍尖的方頭鍬體,較為厚重、扁平,尖部及鍬體兩側全部開有較寬的刃口,鍬柄很短,而接套部分較長,接套中部和鍬柄末端都有防滑突起。蘇式軍鍬也配有鍬套,不過材料是帆布,攜行時將軍鍬通過鍬套穿在腰帶上,一般放置於使用者身體右後側。

圖為各種型號的蘇聯軍鍬

我軍直到50年代才裝備第一種制式的的工兵鏟 


品名:50式工兵鍬 


總長:56CM 


鍬頭寬度:16CM(最寬處) 


鍬頭長度:20CM(到肩膀處) 

材質:錳鋼 


熱處理方式:鹽浴等溫 


總重:0.58KG

這是我軍第一款正式裝備的軍鍬,僅僅裝備了一次!它有著現有軍鍬中最優秀的強度和硬度!樣子比起現在的土氣低調!骨子裡卻流淌著真正的軍品的血液!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軍鍬老貨就比新貨實在? 我國在早期都是計劃經濟模式,工兵鍬的廠家都是國有企業,按照上面給的需求指標生產,不求盈利只求達標,生產的時候根本不太計較成本,因為當時不是現在要市場化運作,所以做出的東西都是相當實在的!這也是很多軍品或者老東西都看起來比現在的東西堅固耐用的原因!(按照1元錢的購買力的比例來算,50幾年的時候一把鏟子的成本可能會達到現在的人民幣150多塊錢,東西捨得出料捨得花錢自然東西不會差的。

解放軍的工兵鍬大部分是石家莊的6411廠生產。6411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直屬企業,是全軍工兵工具生產基地。生產的《駱駝牌》系列工兵工具歷史悠久、工藝先進、質量可靠,多次榮獲全軍優質產品稱號,作為工兵定型器材裝備部隊,深受廣大用戶歡迎。如今6411廠更名為冀川實業公司 是一家國有的大型企業。(以下型號僅指解放軍6411工廠內部標稱型號)

6411工廠生產的205工兵鏟,從60年代裝備至今也有稱為65式工兵鍬,是我軍經典的個人裝備,廣泛用於工兵、步兵、炮兵,甚至當作軍隊伙房的切菜、炒菜鏟,戰時士兵人手一個,既是工具又是武器還能當作野外生存中煎蛋烙餅的鐵鐺。手柄的中間細兩邊粗的設計,使用起來非常順手舒適。

205鍬用料實在,硬度特別好,一鍬砍斷8號鐵絲小菜一碟,砍角鋼槽鋼不崩口、不卷刃,木把特別結實,還做了一個手握用起來很順手。鍬的側面用之前開刃成刀更加好用,用於野營,郊外垂釣,種花種草等戶外活動,隨車也是很好的工具,攜帶方便,使用方便!


傳說種的工兵鍬煎雞蛋

205型木柄鍬 型號:205 材料:錳鋼 鍬長:630mm 鍬寬:165mm 鍬厚:1.6mm 油漆:綠色 重量:近1公斤 產品尺寸:全長63CM 鍬頭寬18CM 長24CM 曾是標準配裝工兵鍬。


單兵挖掩體的示意圖

一代軍用工兵鏟的誕生可以說是生存的需要,因為那是戰士們發現普通的鐵鏟木柄太長,不易攜帶,又容易暴露目標,於是將木柄鋸短。後來這種方法逐漸流傳開,當時的後勤部又根據很多老兵的建議和實地觀察很多已使用多年的鐵鏟,在現在鐵鏟上增加了一些小改動,首先是在木柄遠離鐵鏟的最上端與鏟面平行開了一個貫通的小孔,其次根據一些經常使用老鏟的磨損情況,將木柄改為粗-細-粗流線形狀,還在鏟面兩側也分別加了小孔。四個小孔是為了使用繩子拴住鐵鏟在行軍包上,在武裝泅渡、劇烈運動和長時間行軍中不易掉落,流線型木柄更適合手握,也使用了傳統軍綠漆。

二代鏟是什麼時候開始換裝的說實話我也不太清楚,但是目前已經有很多部隊裝備了,可以說是主流工兵鍬。不過由於一代鏟使用時間非常長,再加上我軍的裝備通常是庫存充足,所以很多地方部隊都 還普遍使用一代鍬。二代鏟的誕生根據個人觀察很大程度還是參考了蘇軍工兵鏟。簡單的說就是可以摺疊一次,手柄根據力學原理改為類三角流線形。

第三代工兵鏟Q3型、Q4型。 大家看到二代鏟的裝備情況,大概就知道三代鏟目前的情況了,三代鏟改進為美式的三折鍬 ,摺疊兩次,手柄仍為類三角流線形,有鏟、鎬、撬棍(刺),鋸、刀的功能,在生產工藝上,一代鏟使用上好鋼材,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後兩代鏟工藝都沒有太大變化,都採用上好淬火高碳鋼,增加強度、抗磨損、抗腐蝕、耐高溫(見過軍事比賽有人在鐵鏟上炒菜吧)。

真正的軍鏟入手沉重,結實樸素,裝配好後無論如何運動不會有聲響,鏟面軍綠漆、連接桿黑漆,這兩處仔細看並不是完全平整而是有非常細微的有規律的魚鱗狀,而手柄沒有,這特徵非常重要,仿製的軍用鐵鏟根本做不到這點。

解放軍現在最新的工兵鍬 6411廠專門製造的車載型Q3工兵鍬 全金屬 重1.35公斤 做工十分紮實!

軍鍬在解放軍手中甚至能當炊具,有人會說,你怎麼能這樣用鍬呢,太不愛護了!會淬火失去硬度的。當然,從理論上是如此 但是我要說,你還是太把它當回事了,軍鍬不是鐵皮,不會烤一次就壞掉的,即使是N次也不會有太明顯的問題,當然鍬不是專業的炊具,不能常用,那麼偶爾應急用一次更不會有影響。

除此之外呢,軍鍬我一直認為工兵鍬是肉搏的神器!方便握持劈砍有利,絕對比斧子好用!

鍬的攻擊方法簡單易學,首先右手持鍬斜劈敵頸面部,當敵向後躲閃時,雙手握鍬,上步,以鍬尖戳擊敵面部,基本一招制敵,狠得話一招斃命。




平時大家可以練練這玩意,放在車裡不算兇器。玩好了真遇上事一下一個。

順便說一下,這是鐵血網老蔣

(人送外號蔣校長

新開的一個講軍品的公眾號,裝備評測,軍品介紹,還玩兒暴力拆解,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喜歡軍品的老鐵們可以關注一下!

敬請關注

「君品老蔣」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榜 的精彩文章:

這個國家曾經很有錢,政府國民天天「今朝有酒今朝醉」

TAG: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