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寧鐵騎:本是大明花費巨資打造的精銳,但最終卻拋棄了明朝

關寧鐵騎:本是大明花費巨資打造的精銳,但最終卻拋棄了明朝

天啟七年5月,遼東大地即將邁入夏季。年輕的皇太極懷著悲憤的心情,率領大軍來到明朝寧遠城下。這位剛登基不久的後金皇帝看著寧遠城的城牆,不禁咬牙切齒:自己的父親——努爾哈赤就是在這城下受傷而死,自己一定要親手打下這座城池,報仇雪恨!

皇太極一聲令下,數萬八旗騎兵殺向寧遠城下。明軍以各種火器向八旗軍猛烈開火,但都阻止不了滿金鐵蹄。正當皇太極滿懷自信,準備一舉擊潰城下明軍時,明軍不但沒有如料想一般潰散,反而從四周殺出大量騎兵。八旗軍子弟沒想到,明軍竟然主動與自己廝殺。一番苦戰之後,八旗居然鎩羽而歸。

而這支突然出現的騎兵,正是出自薊遼督師袁崇煥麾下的關寧軍。


一、遼東成軍:因仇恨而誕生

明朝天啟年間,東北地區的女真部落因不滿明朝統治,起兵反抗,史稱"後金"。後金軍隊採用八旗制度,騎兵個個弓馬嫻熟,驍勇善戰。缺乏騎兵的明軍不擅長平原作戰,只好轉向守勢。這種態勢給明朝北部邊防帶來巨大的壓力,並且使遼東一地漸漸被後金蠶食。

當時經略遼東的袁崇煥認為,要固守關寧錦防線,在軍隊構成上就要不拘一格,即大膽招募遼東當地部族,以"以遼人守遼土"。

在袁崇煥的努力和朝廷大員孫承宗的協助之下,大量的遼東人被組建成一支部隊。這些遼東人生性彪悍,又不滿後金軍隊長期掠奪本部族的土地,因而個個與後金勢同水火。袁崇煥還特意將他們訓練為騎兵,編入關寧軍,以此與後金的八旗騎兵抗衡。就這樣,一支前所未有的明軍部隊橫亘在遼東防線一地。由於他們駐紮在山海關、寧遠一帶,因而被稱為"關寧軍"。

上圖橙色地帶即為關寧軍駐軍範圍

關寧軍成軍不久,面臨的就是一次嚴酷的考驗:公元1627年,即天啟七年,剛接手大權的皇太極率領大軍包圍住錦州,隨後殺向寧遠。一年前,皇太極的父親在寧遠城下被明軍所傷,隨後身亡。一年後,悲憤的皇太極和後金軍隊,對明軍發起了狂風暴雨一般的衝擊。


二、一戰成名!

正當八旗騎兵想要殺入明軍陣中掀起一頓腥風血雨時,只見明軍陣中紅旗招展,一支數量龐大的騎兵從硝煙中現身,殺向八旗兩翼。他們手持三眼銃,隔著老遠就向後金兵馬開火。鉛彈像下雨一樣鋪天蓋地射來,壓得八旗軍隊抬不起頭。很快,關寧騎兵便殺到八旗兵眼前。他們收起沉重的三眼銃,同八旗短兵相接。八旗兵也趕緊提槍拍馬,與關寧軍戰成一團。

關寧軍主要裝備

雙方的激烈交戰從早上一直持續到中午,寧遠城下血流成河,明軍的炮火還不斷轟擊著後金的軍隊後方。皇太極覺得勝算不大,且已損失慘重,只好撤軍,垂頭喪氣的回到瀋陽。這一仗,史上成為"寧錦大捷"。這也是末期的明軍少有主動、正面與後金騎兵廝殺,並且成功將其擊退的戰例。關寧軍還有它的騎兵作為這一驕人戰績的開創者,自此一戰成名。

自從在寧、錦兩城折戟後,皇太極便知袁崇煥才是那個橫亘在大明邊關的長城。但是,明朝的邊境遼闊,單靠一個袁崇煥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兩年後,皇太極再次進攻明朝。但這次他不再走山海關這條路,而是繞道蒙古大草原。在薊門,滿人成功地撕裂了明朝的防線,兩萬名如狼似虎的後金騎兵長驅直入,直下大明京師。

對於皇太極的打算,袁崇煥早有預料。但他的意見和看法一直沒有得到朝廷重視,皇太極因此鑽了空子。無奈之下,袁崇煥只能親自率領兩萬關寧鐵騎,入關勤王。


三、主帥含冤,終成軍閥

此時,在另外一邊的皇太極帶著八旗騎兵,在京城附近接連消滅了好幾股明軍。崇禎的心,為此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十一月初,明軍試圖把後金軍攔截在遵化,但前去支援的明軍被伏擊,全軍覆沒。袁崇煥只好又追著後金軍前往薊州,想在那裡和皇太極一戰。但狡猾的皇太極虛晃一槍,繞過薊州,直接殺到了北京城下。

千鈞一髮之際,袁崇煥終於趕回了北京城下。袁崇煥看看自己手下的士兵僅剩下五千人,而且經過長時間行軍,個個疲憊不堪,連馬兒都跑得快要口吐白沫了。而對面的皇太極,率領約兩萬大軍,咄咄逼人。可是袁崇煥沒得選擇,他只能夠"背障神京,面迎勁虜"。趁著後金軍隊正在廣渠門前指揮調度,袁崇煥決定先聲奪人,親自向後金軍發起衝鋒。

八旗軍眼看袁崇煥向自己殺來,也迅速和明軍交戰。但無論八旗大軍如何衝擊,都無法動搖關寧軍。而一些八旗將領為了邀功請賞,紛紛向袁崇煥所在的中軍殺去,袁崇煥壓力陡增,甚至在戰鬥中差點被一刀砍倒。

危急之時,八旗軍因為都殺向明軍中軍,導致側翼變得空虛。在南邊奮戰的明軍將領祖大壽抓住戰機,殺到八旗軍的後方。八旗軍突然發現自己腹背受敵,不由得方寸大亂。軍心動搖之下,八旗陣形大亂。而越戰越勇的關寧軍配合著城內外的友軍,牽起了反撲的勢頭。

廣渠門一戰後,袁崇煥進入北京求見崇禎帝。但意外的是,崇禎帝沒有因為袁崇煥的大勝過多欣喜,相反,他覺得是袁崇煥好大喜功,故意放後金軍入關,才導致如此大戰。加上朝中大臣也對袁崇煥多有猜忌,崇禎帝便把袁崇煥關了起來。

祖大壽看見主帥下獄,便打起了擁兵自重的念頭,打算率兵返回山海關。而剛剛撤走的後金軍隊還對北京虎視眈眈,幸得當時的總兵馬世龍調度有方,這才穩下了各方援軍。己巳之變後,急火攻心的崇禎認為袁崇煥有失職之錯,便將其處死。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作為拿著明朝百萬糧餉的精銳,關寧軍在袁崇煥死後,漸漸顯現了軍閥化的傾向。


四、沒落降清

且說在那之後,祖大壽依靠關寧軍繼續駐守山海關一帶,為明朝抵禦清軍。這支勁旅,則讓皇太極又愛又恨。他時刻想著,若是能將這支部隊收入麾下,便能兵不血刃地越過大明邊關。1631年,他趁著祖大壽帶關寧軍在大凌河修築城牆之際,率重兵將其包圍。但關寧軍奮力死守,八旗軍隊始終占不到便宜。皇太極便多次寫信給祖大壽勸他投降,由於突圍無望,祖大壽決定詐降。

他假裝順從地打開了城門,受到了皇太極的優待。於是他跟皇太極說:"我的家人還在錦州,趁著現在明軍還不知我投降了,讓我率領部隊攻下錦州吧。"皇太極非常高興,便讓他率領自己的兵馬回去攻打錦州。誰知祖大壽一回到錦州,馬上緊閉城門,絲毫沒有投降的樣子,皇太極才明白,自己是被耍了。

不過,這種劇情不可能連續上演兩次。1639年,皇太極再次發兵攻打寧遠、錦州,祖大壽再次被圍。這一次兵敗之後,不單單祖大壽率軍投降,連著率軍馳援的洪承疇也選擇了投降。然而這一切,熊廷弼早在生前就預料到了。這位早前的遼東經略在任期期間,便提醒到遼人所建的軍隊只可守,不可攻。若滿清保證了他們的利益,那麼這支軍隊便能置大明的安危於不顧。

此前在天啟年間,駐守邊關的軍隊便顯現出如熊廷弼所說的問題。期間如柳河之役、渾河之戰都顯現了這一隱患。而這一切,只不過是在袁崇煥被處死之後加快了速度而已。倘若說袁崇煥在世的時候,大明每年花費在關寧錦一線的百萬糧餉還能起到作用。那麼在這位將帥被處死之後,這筆錢無一例外都成了關寧軍充實自身的砝碼。到這時候,駐守邊關也只是因為這裡正好是他們的家而已。當滿清給予善意的招降時,他們便選擇了拋棄大明。

關寧軍從誓死守衛邊疆到擁兵自重,再到降清的轉變歷程。我們看到的,是大明自身腐化的一個縮影。這一縮影,同明末的許多悲劇一樣,展現的是明朝自萬曆、天啟朝政敗壞墮落的事實。畢竟,崇禎不是洪武帝,袁崇煥亦不是于謙。僅憑几個人物難以挽救氣數已盡的大明。

幸運的是,明末的悲劇再百餘年之後沒有再次上演。自清末起至新中國,這百餘年間胸懷家國大義的先賢們前仆後繼。在他們的影響之下,中華兒女抗擊外敵,打垮封建舊勢力。在這一片九州大地之上,建立起屬於人民的安寧盛世。

參考資料

《明史》卷二百三十四

《明史·袁崇煥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氣勢洶洶的德軍叫囂著三個月滅蘇聯,卻在莫斯科穿開襠褲進行戰鬥
打不準,體積大,被稱為最失敗的駁殼槍,為什麼卻火遍了中國?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