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正確認識骨性關節炎,這些問題必須知道!

正確認識骨性關節炎,這些問題必須知道!

骨性關節炎俗稱「長骨刺」、「骨質增生」, 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以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

骨性關節炎可侵入人體全身各個部位的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手關節、足關節和脊柱關節等。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積液、活動受限等。如果患了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對骨性關節炎的正確認識、診斷和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骨性關節炎有哪些癥狀?

1

關節疼痛及壓痛

本病最常見的表現是關節局部的疼痛和壓痛。負重關節及雙手最易受累。一般早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時好轉,活動後加重,隨病情進展可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導致活動受限。關節局部可有壓痛,在伴有關節腫脹時尤為明顯。

2

關節腫脹

早期為關節周圍的局限性腫脹,但隨病情進展可有關節瀰漫性腫脹、滑囊增厚或伴關節積液。後期可在關節周圍觸及骨贅。

3

晨僵

患者可出現晨起時關節僵硬及黏著感,經活動後可緩解。本病的晨僵時間較短、一般數分鐘至十幾分鐘,很少超過半小時。

4

關節摩擦音

主要見於膝關節的骨關節炎。由於軟骨破壞,關節表面粗糙,出現關節活動時骨摩擦音(感)、捻發感,或伴有關節局部疼痛。

怎樣預防骨性關節炎?

減輕關節負荷,避免外傷可以有效地預防骨性關節炎。具體措施包括: 減輕體重,不背負過重的物體;盡量少穿高跟鞋;運動時做好防護,避免關節受到反覆衝擊性或扭轉性損傷;登高運動要適度,避免過於頻繁。

骨性關節炎如何鍛煉?

正確適當的鍛煉是必需的,尤其是膝關節周圍肌群的肌力和關節活動功能的鍛煉,可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發展進程。鍛煉的方式包括:游泳、散步、騎腳踏車、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訓練及非負重位關節的屈伸活動。

不適當的或過度負重性鍛煉會增加已發生退變的關節軟骨磨損,加重骨性關節炎,如爬山、上下樓梯及蹲起等活動。

老年人的腿疼,可以不用理會?

當然不是。在正常情況下腿部不會出現疼痛,出現疼痛常常是關節疾病的先兆,應該給予重視。老年人關節出現退行性變化,稱之為骨性關節炎。

隨著年齡的增加,關節的損傷不斷積累,導致關節軟骨營養障礙,關節的軟骨脆性增加,病情就會逐漸加重。老年人的骨性關節炎不能不治療,早診斷、早治療,可預防其迅速發展,避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發生。

END

隨手轉發給更多的朋友

每日推送仙桃附醫養生、手記、治病、動態等諸多優質內容。(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仙桃職業學院附醫 的精彩文章:

冬天吃紅薯,這些小知識你要知道!
身上這些地方不是越乾淨越好!尤其第一個,你的愛乾淨可能害了你!

TAG:仙桃職業學院附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