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做好這三招,99.99%的腸癌都能早期發現

做好這三招,99.99%的腸癌都能早期發現

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而能夠得到早期確診的大腸癌患者卻很少。在臨床上,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該病的早期信號沒有足夠的重視。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許多中老年人都會定期做包括血液檢查、腹部B超、胸部X線檢查等常規體檢,可很少有人會主動做腸道健康檢查。

大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由於預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奏效,美國大腸癌發病率與死亡率現處於下降階段;而中國大腸癌發病率與死亡率則處於快速上升階段。

結直腸癌(即大腸癌)的癥狀較隱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階段,患者可沒有明顯的局部癥狀,以至於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腸道的健康檢查尤顯重要。

而早期的大腸癌沒有特異性癥狀,應如何通過體檢早期發現大腸癌呢?

下面為您介紹早期發現大腸癌的三板斧:糞便隱血試驗、直腸指檢、腸鏡。

1. 直腸肛門指檢。醫生可以通過最簡單直接的觸診和觀察來判斷肛腸疾病,超過半數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而80%的直腸癌屬於中低位,直腸肛門指檢可以發現,對肛周疾病與大腸癌做出初步判斷。

成年人的直腸一般長15厘米,距離肛門口7~8厘米以下的直腸腸壁可以用手直接觸診,可發現直腸黏膜上有稍隆起的結節。

中國的大腸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直腸癌,而在直腸癌患者中,又有約70%是中低位直腸癌。

換句話說,70%的直腸癌(約三分之一左右的大腸癌)可以通過肛門指檢摸出來。

醫生在做該項檢查時若發現指套上粘有黏液,說明該患者的直腸內有膿血性分泌物,如果沾有暗紅色血液可提示腸道出血,鮮紅色則可能是痔瘡出血。

大多數直腸癌尤其是低位直腸癌可通過直腸指診檢查發現病變。另外,通過直腸指診檢查還可明確癌腫的形狀、質地和移動度等。

2. 糞便隱血試驗。糞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常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的一個篩選指標。

為什麼要做隱血試驗篩查大腸癌?

當消化道少量出血時一般不會有便血、黑便等表現,糞便外觀肉眼沒有異常,但通過糞便隱血試驗可以對消化道內極少量的出血做出判斷。

其實不止大腸癌,包括胃癌等消化道腫瘤,在腫瘤發生的早期,腫瘤會侵蝕黏膜及黏膜下血管導致非常微量的消化道出血,這種極小量的出血用肉眼難以判斷,這時可以通過的糞便檢查發現是否有隱匿的消化道出血。

對於沒有胃病病史的人們,如果體檢發現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建議擇時再做一次,如果還是或者持續呈現陽性那麼就需要警惕了,首先要排除消化腫瘤,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部位有胃、結腸、十二指腸,在專科醫生建議下進一步做腸鏡或胃鏡檢查。

附: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在消化道潰瘍性出血時呈間斷性陽性;而消化道腫瘤時往往呈持續性陽性,因此可作為良、惡性出血的一種鑒別。

人們在40歲以後發生大腸癌的幾率會明顯上升。據統計,大約有75%的大腸癌患者都處於這個年齡段。

因此,人們應從4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試驗,警惕息肉或腫瘤引起的出血,首先糞便隱血試驗比腸鏡和肛門檢查指診來得更為方便,也更容易做到篩查,一次檢查花費大約十元,若有持續陽性,則應謹慎,進一步做內鏡檢查。

3. 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最有效手段。腸鏡檢查不僅可清晰地觀察腸道,並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直腸癌的發現與確診。

目前,很少人主動做腸鏡健康檢查,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民眾對大腸癌缺乏認識;

二是民眾對腸鏡這種侵入性檢查方法難於接受,甚至恐懼。

這種恐懼心理使很多患者耽誤了病情,致使臨床上很多的大腸癌病例得不到早期診治,錯失治療良機。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醫師操作熟練程度的提高,腸鏡檢查的不適感已大為降低,檢查時間也大大縮短,完成一次腸鏡檢查約需一刻鐘。此外,也可選擇在靜脈麻醉的狀態下進行無痛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的另一大意義,在於能發現並通過內鏡微創處理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大腸癌來源於腺瘤癌變。而從腺瘤的發生,到癌變的發生,可能要經曆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如能在腺瘤未癌變或者早期癌變的無癥狀階段,通過腸鏡檢查發現並經內鏡微創治療,則可以阻斷了其向癌轉變的機會。

大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可以治癒的疾病。大約90%以上的結腸癌是息肉演變而來的,息肉演變為癌,需要10~15年的時間,如果在此期間發現並切除它,就能有效預防。

在過去的十年間,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重大進步。隨著對結直腸癌的認識、手術與藥物的不斷進步,使結直腸癌治療方案不斷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長,生活質量更高,甚至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癒,因此腫瘤治療強調一個字「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糞便隱血試驗和肛門檢查指診可作為大腸癌的普查手段,可提供早期診斷的線索,建議每年檢查一次,在腸鏡無法普及之前,糞便隱血試驗和肛門檢查指診是很好的補充。

若糞便隱血試驗有持續陽性,或者肛門檢查指檢發現異常應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哪些人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30~40歲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癥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數增多、黏液便及腹痛者)。

曾經罹患腸癌者。患有結腸癌的患者,即便殘存的結腸是正常的,再次患結腸、直腸癌的概率會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殘存的結腸曾有過腺瘤或現有腺瘤存在,危險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腸癌一般在治療後2~30年內出現,大部分出現在治療後3~4年內。

血吸蟲病患者。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患者,死於大腸癌的概率會增加4倍。

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有盆腔放療史者。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大腸癌幾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發生慢性潰瘍性結腸炎10年以後,下來每10年會有10%~20%的患者發生癌變。出血性潰瘍性直腸、結腸炎危險性更大,患病超過10年者,約有50%發展為大腸癌。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家族史的成員,該類人群發生大腸癌的幾率較高,發病年齡較早。

幾歲開始做大腸癌的篩查?

1.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腸癌發病高危的人群,這類人群我們推薦45歲以後可以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檢查的方法主要包括糞便隱血和腸鏡。

2.對於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我們推薦40歲左右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

3.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我們建議儘早前往大的腫瘤中心就診。

原創:辛學知 李德意

來源:辛學知

關注消化界,海量專業知識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巴雷特食管及早期腺癌的篩查與診治
男子喉嚨痛、腹痛,胃鏡表現是食管癌晚期,病理卻不支持,結果出乎意料……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