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王爺之間串門時為什麼大聲通報?搞不好會被殺頭

清朝王爺之間串門時為什麼大聲通報?搞不好會被殺頭

位於北京西城區柳蔭街的恭王府,佔地約6萬多平方米,相當於9個標準足球場。恭王府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規模宏大,氣派非凡,有如詩中所言,「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

恭王府,是清朝王府的代表性建築之一。清朝時期,親王、郡王等王爺沒有外放為藩王,沒有領地,所以就由朝廷為他們修建了居住場所——王府。到清朝末年,京城有50餘所王府。

清朝所有的王爺,都生活在王府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王爺有著豐厚的收入。他們的收入來自兩方面。

一是朝廷發放的俸祿。親王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郡王歲俸銀5千兩,祿米5千斛。王爺府里的其餘成員,如果得到封爵,也可以按照爵位高低,得到一筆豐厚的俸祿。遇到皇帝登基、大壽、大婚等日子,還能得到雙俸的待遇。同時,清朝的王爺大多數在朝廷里任職,還能夠獲得一份職務俸祿。

二是莊園地租收入。清朝入關之初,通過跑馬圈地的方式,為八旗子弟圈到了大量莊園。直到康熙皇帝下令「嗣後永不許圈」,圈地運動才宣告正式結束。後來,清廷將這些莊園劃撥給王公宗室,由內務府統一管理,將所收地租分給王公宗室。每一名王爺名下,都有大量莊園。末代恭親王溥偉之子毓曾回憶,他家到清朝末年,還有近1萬頃土地。庄親王家的土地算比較少的,也有約5500頃土地。王爺每年都能獲得數萬兩銀子地租收入。

然而,清朝王爺雖然享盡榮華富貴,但卻一樣壞處:他們不能隨意離開王府。清史專家、北京市歷史第一檔案館研究員張書才透露:「王族們未經過批準是不準出內城40里的。」違反了這個規定,他們會面臨著殺頭的危險。

清朝對於王爺違法亂紀管束較松,只要不是違反「謀反」之類的重罪,一般都只是象徵性的處罰,最多也只是削去爵位。為什麼他們擅自出內城40里,就有可能被殺頭呢?

原來,清朝實行八旗制度。皇帝掌握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即上三旗。其餘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為下五旗,由各大親王和郡王所統領。雖然最精銳的上三旗軍隊都牢牢控制在皇帝手裡,但是,如果下五旗兵力統一起來,也會形成對皇權的巨大威脅。所以,朝廷一定要杜絕王爺之間互相勾結,連平常的走動都不被允許。

朝廷為防止王爺之間經常聯繫,還派出了大量探子,在王府周圍走動,探訪。王爺的言行舉止稍有不慎,就會傳到皇帝耳里。為了減少皇帝的顧忌,王爺之間進行禮儀性的互訪時,往往大聲通報。這不是顯示王爺的派頭,而是向探子表示串門的理由。

從這層意義上而言,規模宏大的王府,不過是一個精心打造的監獄而已。

由於不能隨意出門,清朝王爺往往很喜歡在王府里折騰。

乾隆時期,出了一個荒唐王爺:和親王弘晝。弘晝特別喜歡舉辦葬禮——葬禮的對象就是他自己。辦葬禮時,弘晝坐在放棺材的地方,讓家人祭奠他。家人們的哭聲越大他越高興。他在一旁悠然自得地飲酒作樂,像看別人的熱鬧。

當然,這種葬禮不會白辦。弘晝 「死了」後,大臣們都要向他送禮;「復活」後,大臣們還得再次送禮。弘晝本身並不差錢,他只不過用這種辦法來惡搞大臣。

乾隆皇帝毫不在意。只要王爺老老實實的呆在王府里,怎麼折騰他都不管。

【參考資料:《清史稿》《王府的土地和地租》《王府生活實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你有何成功經驗 曾國荃:揮金如土,殺人如麻
俄國:你們收復烏魯木齊我們就歸還伊犁 左宗棠:拿回來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