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侵華戰爭時身穿軍服的日本兒童 從小便被教育侵略是改造義舉

侵華戰爭時身穿軍服的日本兒童 從小便被教育侵略是改造義舉

日本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便開始在國內有目的的進行軍國主義和皇國主義的教育,並通過「國民精神總動員」等方式對日本國民進行洗腦。(1933年11月15日,明治神宮前穿著軍服的日本兒童)

在日本的侵略教育中將自己塑造成了亞洲的精神領袖,黃種人的先驅,將中國形容為病入膏肓的國家,樹立其自身的亞洲霸主地位,從而奠定日本侵略中國的所謂「正當性」,是「幫助」中國「治病」。(1940年身穿日本國民服的兒童)

日本也將對中國的侵略形容為所謂的「聖戰」,是一個優秀民族對衰弱民族發自內心的「拯救」,是一場用日本的「文明」對中國「野蠻」的「改造」,日本的侵略在他們的眼中完全是一場「義舉」。(1939年11月15日,靖國神社前的日本兒童)

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成長的戰時日本一代,從根本上就陷入了狂熱,壓根不認為侵略中國有什麼不對,反而覺得中國對日本的「好意」不領情,十分的氣氣憤。更是對日本士兵在侵略過程中,被中國軍民打死「義憤填膺」,從小便樹立其了「鐵血求正義」的思想。(1941年11月15日,身穿陸海空軍服的日本兒童)

1942年11月18日,日本保佑孩子身體健康的七五三節上,日本兒童積極購買戰爭債券。

1943年11月20日,明治神宮前身穿軍服的日本兒童

1937年10月16日,在上海寶樂安路手持玩具槍為日軍站崗放哨的日本兒童

1936年2月,紀元節上身穿軍服的日本兒童

1933年12月,日本海洋少年團在軍艦上參加訓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勝利手勢的發明者並非丘吉爾 而是比利時人 與一家電台密不可分
老照片:日本人在中國各地歡慶粵漢淪陷 有國人參與其中舉旗慶祝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