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代差就打不過?二戰末期戰車,對一代坦克毫無辦法

代差就打不過?二戰末期戰車,對一代坦克毫無辦法

從二戰末時坦克從虎王鼠式的超重鐵王八到現代坦克的飆車漂移,坦克一直在更新換代,不過真的拿出鐵王八對上最早的主戰坦克,恐怕結果會是一邊倒。

在二戰結束之前坦克分類按重量一般有中型坦克,重型坦克,輕型坦克,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坦克劃代指的是主戰坦克(Main Battle Tank),是在二戰後從中型坦克發展而來的一種坦克。

坦克劃代其實是軍事歷史研究的產物。作為一名研究者,羅爾夫.希爾姆斯(Rolf Hilmes)在1983年便提出了坦克劃代的設定,當然,其本人在研究了各國的坦克後也承認,各國坦克由於服務於本國坦克使用經驗與戰略方針,都有不同的側重,自己的坦克劃代只是方便坦克之間的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用以總結坦克發展的規律,進而展望未來坦克的發展。所以坦克劃代與飛機劃代一樣,並沒有非常明確的界限,只是為了方便軍事研究者們快速比較與分類。

這裡重申一遍,這只是大家較為公認的一種分類方式,並不代表這是唯一的分類方法,且只考慮其初始量產型,不考慮其後續改裝型號。

一般主戰坦克分為三代,第一代的年限一般是1946年到1961年,最具代表性的坦克則是1946年問世的T54,這一坦克算是讓西方世界嚇破了膽,除了裝備有20磅炮的百夫長MK1尚有一戰之力外,當時在歐洲服役的大量M26潘興,M4謝爾曼瞬間落伍,於是美國只能應急,將M26緊急更換炮塔,加裝防護,升級為M47巴頓,然後又重新設計成了M48巴頓坦克,自此開始,美蘇英等國的坦克大發展時代開始了,第一代坦克也悉數登場。

T54作為戰後一代坦克的代表,是兼具防護,火力,機動的第一代主戰坦克,從這一時代開始,二戰重型坦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究其原因,主要是矛的升級和機動能力的差異,從二戰時普遍裝備使用的穿甲榴彈,硬芯穿甲彈到後期的破甲彈,脫殼穿甲彈,穿深一路上漲,由於二戰末期坦克交戰距離基本在1000米左右,此時T54使用二戰彈藥穿甲榴彈,穿甲能力基本到了200毫米左右,使用破甲彈或是脫殼穿甲彈的穿深已經達到250-300毫米均質鋼。

而二戰時期最重量級的量產型坦克虎王前裝甲首上為150毫米40度,T54則為100毫米60度或是120毫米60度,T54完全可以正面對射。而對於重坦來說最要命的則是機動。T54最大公路速度可以到50公里每小時,同時期裝甲車輛跑得過他的沒他裝甲厚,裝甲比他厚的跑不過他,重坦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對射可能會被射爆,蹲坑又有可能被繞側,打也不是跑也不是,到最後這一票重坦如鼠式,虎王之流只能拿去蹲坑打黑槍,淪為防衛武器。

所以,如果德國能夠撐到1946年的話,等待他們坦克部隊的,除了英美的20磅炮以外,還有蘇聯的T54,IS3,恐怕到時候,狂呼黑科技並患上圓腦袋恐懼症的,就是德國裝甲兵了。

作者: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解析 的精彩文章:

美軍飛行員為何必帶金錶和鈔票?專家:關鍵時刻能救命
解放軍試射S400導彈,可攔截8馬赫導彈,未來會繼續訂購嗎?

TAG:軍情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