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還記得古巴「聲波攻擊」事件嗎?事實證明,那可能只是蟋蟀的叫聲

還記得古巴「聲波攻擊」事件嗎?事實證明,那可能只是蟋蟀的叫聲

從2016年末開始,美國駐古巴的外交官和情報官員報告他們在哈瓦那的家中聽到了無法解釋的聲音,並在之後出現聽力損失、記憶問題和輕微的腦部創傷等癥狀。美方認為,26名美國人是受到了所謂的「聲波武器的攻擊」。不過,認真調查了錄音的美英專家近日給出的結論可能讓人傻眼——那其實只是蟋蟀的叫聲?


一段錄音帶來的真相

美聯社在2017年10月獲得了記錄了「奇怪聲音」的音頻,並在報道中稱這是一種「聽起來有點像蟋蟀叫聲的高音哀鳴」。當時的記者還不知道,自己與真相只有0.01厘米的距離。2017年,古巴專家曾提出這些聲音是蟋蟀叫聲,只是他們找錯了種類——牙買加蟋蟀。這種蟋蟀的叫聲就算讓普通人聽也能分辨出與錄音中的不同。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英國林肯大學的生物學家在研究這段錄音後公開了自己的結論——這段錄音與印度短尾蟋蟀的鳴叫聲非常相似。研究人員寫道,當短尾蟋蟀用翅膀發出聲音時,會產生一種「獨特的聲音特徵」,就像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指紋一樣,這種特徵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測量。

印度短尾蟋蟀。

研究團隊利用能產生聲音信號視覺表現的技術,研究脈衝重複率、每脈衝振蕩和持續時間等特徵。起初,研究人員在對比資料庫後發現脈衝結構「不同於任何自然昆蟲源」。但他們懷疑,這是因為外交官們是在室內錄製的聲音,錄音可能會從牆壁和地板上捕捉到迴音。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們錄製了一段印度短尾蟋蟀的錄音,並在室內用揚聲器播放。然後他們再次記錄,發現它與在古巴記錄中看到的脈衝結構相匹配,它們的最高頻率都是7000赫茲,比鋼琴的最高音高一個八度,且兩者都由每秒重複180次的脈衝組成。

印度短尾蟋蟀在科學上被稱為Anurogryllys Celerinictus,此前曾在牙買加、大開曼群島和佛羅里達群島被發現,但在古巴尚不存在。儘管如此,在古巴也發現了一種類似的蟋蟀,研究人員推測有可能正是印度短尾蟋蟀。

研究者另外補充說,雖然他們沒有親身體驗過印度短尾蟋蟀的叫聲,但也並沒有聽說過這種叫聲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據我所知,除了偶爾會被吵得睡不著覺,沒有人會因為蟋蟀的叫聲而感到身體狀況欠佳。」蟋蟀的行為也有助於解釋古巴事件的另一個神秘細節——幾位外交官聲稱,當他們進入房間或走動時,聲音突然停止。這與昆蟲在受到威脅時停止鳴叫的行為是一致的。


杯弓蛇影層出不窮,自然界的奇葩聲音還有甚多

除了蟋蟀,大自然中的許多動物由於自身奇怪的聲音多次被人誤解,屢屢造成烏龍事件。這些聲音常常聽起來並不美妙,而且有種機械的質感。

早在20世紀80年代,舊金山灣對岸的索薩利托小鎮居民反應,經常有一陣陣響亮的隆隆聲讓他們無法入睡,這種隆隆聲縈繞在他們的船隻周圍。一些人認為這是從污水管道中泵出的污水,另一些人則指責一家電力公司最近鋪設的電纜,還有人懷疑是俄羅斯潛艇。

但加州科學院的約翰?麥考斯克(John McCosker)最終證明,隆隆聲來自平鰭美洲蟾魚。雄性蟾魚通過振動魚鰾來吸引雌性,魚鰾讓它們漂浮在水面上,從而產生一種極其響亮的隆隆聲,當許多雄蟾魚齊聲歌唱時,在索薩利托、西雅圖、南安普敦以及其他任何地方都能聽到這種喧鬧。

獵豹吱喳而鳴,聽起來和幼貓並無差別;無尾熊和短吻鱷能發出深沉的低吼;貓頭鷹最擅長尖叫;松雞的聲音聽起來像卡通人物;而猞猁的互相打招呼的聲音,像極了醉漢的嘔吐聲。

刷尾負鼠,聽起來像機械零件摩擦。

海鸚的叫聲聽起來像電鋸。

在水下,動物的聲音變得更加奇怪。雖然「潛水之父」雅克?庫斯托(Jacques Cousteau)曾經把海洋描述成一個「寂靜的世界」,但事實絕不是如此。輕柔低沉的嗡嗡聲是數十億洄遊魚類和水母在水中上下遊動覓食的聲音;小型爆裂嘎吱聲來自鸚嘴魚;鴨子一般的嘎嘎聲實際上是由小鬚鯨產生的。

不論是索薩利托小鎮的隆隆聲還是古巴的「聲波攻擊」,這些「烏龍事件」都說明了人類關於自然聲音的體驗是有限的。我們聽著寵物的吠叫和喵喵聲,聽著老麥克唐納農場的哞哞聲和咩咩聲,聽著「黎明合唱團」的鳴叫和唧唧聲長大。只要人類對自然噪音的概念僅建立在這一小部分物種的基礎上,那麼對我們來說,動物噪音將繼續引發新聞事件,即使它們根本沒有那麼神秘。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銀幕之下的「雙面嬌娃」| MODERN ICON
印度大選臨近地方選舉卻連連失利,莫迪連任危險了?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