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普華永道: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在未來20年將取代中國現有約26%的工作崗位

普華永道: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在未來20年將取代中國現有約26%的工作崗位

人工智慧和相關技術對中國就業的凈影響

人工智慧(AI)及相關技術,如機器人、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有著促進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但人們也擔憂其對就業的潛在影響。普華永道2018年7月發布的報告《英國經濟展望》(UK Economic Outlook)證實人工智慧和相關技術可以取代以往人類從事的許多工作,但伴隨生產率的提升、實際收入的增加以及更優質產品的上市,它們也能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總體上,我們的預測顯示人工智慧在未來20年對英國的就業影響總體而言偏中性,而且該結論或可普遍適用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其他成熟的發達經濟體。

如今我們將分析範圍延伸至中國,所得結果大相徑庭。我們預計,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在未來20年將取代中國現有約26%的工作崗位,高於對英國20%的預估,但也能通過提升生產率和實際收入水平在中國創造出大量新工作機會。根據我們的中央估計值,人工智慧對中國就業的凈影響可能將創造約12%的凈增崗位,相當於未來20年內增加約9,000萬個就業崗位。

然而,下列表1顯示,新增崗位並非均勻分布於各領域。中國的大部分新增崗位預計將出現在服務業,預計凈增長率為29%(約9,700萬),尤其是醫療保健等子行業,可能會出現大幅增長。我們預計建築業的崗位凈增長幅度將達到23%(1,400萬),人工智慧對工業領域的就業凈影響大致偏中性。而預計農業的凈流失崗位約為2,200萬。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在未來二十年 可 能 創 造 約12%的凈增崗位。

雖然我們對於人工智慧對中國就業的長期凈影響預估較為樂觀,但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得結果可能更為樂觀或更為悲觀。當前的勞動力市場也將受到相當大的干擾,數百萬工人需要轉換職業,或需轉移工作地點。

企業將有大量機會投資中國的人工智慧和相關技術,涵蓋產品營銷、個性化開發與研發、生產經營效率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和網路安全等經營的各個方面。但是,正如我們已經從媒體、娛樂、金融和零售等行業看到的那樣,人工智慧將會在極大程度上顛覆各行業的現有商業模式。

因此,不管從商業政策還是政府政策角度來看,我們都沒有理由自滿驕傲。對政府而言,通過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並繼續大量投資世界級人工智慧技術,在實現優勢最大化的同時,減少因就業影響和收入不平等造成的損失,如為失業工人提供再培訓計劃、為難以適應新技術的人提供更強大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等,是其面臨的一大挑戰。唯有如此,才能讓人工智慧和相關技術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在全社會儘可能廣泛地傳播。

引言:

創新向來是中國及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也可以減少就業崗位。

縱觀歷史,技術的創造力一向能在長時期產生影響,隨著人工智慧1在更廣泛的認知技能上超越人類,一些人開始擔憂人工智慧的顛覆能力最終可能會佔上風。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本文以之前為英國等國家所做的工作為基礎,客觀看待中國在此議題上的表現。我們將人工智慧及相關科技(如下圖1所示)取代人工的潛力(我們稱其為「替代效應」 ),與這些技術通過一套機制創造額外工作的能力(我們稱其為「收入效應」),加以權衡並預估出人工智慧對中國就業的凈影響。報告結構本文首先介紹了分析背景及框架(第1節),緊接著提出了對替代效應(第2節)和收入效應(第3節)的估計。第4節是從全國經濟層面和產業層面對上述兩種效應的權衡,而第5節通過分別構建人工智慧「高影響」和「低影響」情景,探討了我們的中央預估值存在的不確定性。

我們在第6節將早期研究中得出的人工智慧對中國與英國的影響結果進行了比較。在第7節,我們探討了人工智慧對公共政策和商業政策的影響。第8節我們對分析得出的重大發現做了歸納總結。

2. 人工智慧對中國就業的替代效應

Frey和Osborne(2013)在測試替代效應的開創性嘗試中,考量了美國702種職業,並估算了每種職業可能被自動化的概率。Frey和Osborne原本對美國的人工智慧就業取代率預估為47%,在2016年他們將分析框架擴展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並估計中國將有多達77%的工作崗位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高於他們的國際化研究中除衣索比亞之外的所有家。

其他研究對潛在崗位自動化率的估計較低,特別是 2016 年 由 Arntz , Gregory 和 Zierahn 使 用PIAAC調查數據作出的經合組織研究,其關注點在工作任務而非職業,研究估計英國和美國的崗位替代率只有10%左右(2018年初發布的最新經合組織研究報告中更新為14%)。我們自己的估算同樣使用了經合組織PIAAC的調查數據,分析不同類型工作任務的潛在自動化率,結果表明中國現有工作崗位在未來20年內具有高自動化風險的比例,可能在39%左右(更多方法詳情請參見附件)6。

然而,很可能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作崗位不一定會真的被取代,原因在於新技術的採用可能面臨一系列來自經濟、法律、監管和組織方面的障礙。根據我們之前的風險概率分析7,我們認為將估計值縮減三分之二以反映這些障礙是合理的,因此我們對中國現有就業比例在接下來20年內的自動化率預估值降低到了26%。這裡使用的正確比例因素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在第5節的情景分析中為估算考慮使用了一系列替代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投行報告 的精彩文章:

華為高管被捕負面效應發酵 GoPro將在夏季之前把部分生產遷出中國
華爾街日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 路透社: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 券商:一圖看懂

TAG:國際投行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