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方善義:清朝時期晉商有何經商之策?

北方善義:清朝時期晉商有何經商之策?

晉中商業大賈有祁縣的喬家,平遙的李家、毛家,榆次王家、常家等。

晉中商人喜好義中取利,做生意講究聲譽第一。這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祁縣的喬家。

乾隆初年,山西祁縣喬家堡村的喬貴發,因生活困苦,被逼無奈背井離鄉,到包頭闖天下。後來與一秦姓商人合夥做生意,從內地販賣黃豆賺了筆大錢,創建了「廣盛公」字型大小。他的這個字型大小主要經營米、面、油、鹽、雜糧、雜貨,亦稱「六陳行」。

喬貴發

在經營過程中,他的產品總是市場上最好的,價格也是最公道的,為人和善,極少和客戶發生爭執,於是名聲很好,生意也很好。

但好景不長,他一次錯誤的投資,導致自己欠債累累,字型大小也瀕臨倒閉。幸而因平日積善好施,在民間,在同行業人中都比較有信譽,於是得到一批人支持,三年後他又轉虧為盈,又重新振興了基業。為了記住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他將原字型大小改成「復盛公」。

商賈因地位不比仕人,所以行事愛抱團。晉商幫里的商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千絲萬縷的親緣關係。

晉商

在清朝當時的政治環境,以及晉中地理環境之下,晉商們形成了一套經商之策。晉商用「坐商」的形式,打開了偏遠地方的縣鎮。

他們發現區別於已經成氣候的商貿城市,有些分地方,如新疆地區,商貿活動並不發達,如果將茶葉、綢緞、銀號、運輸等這樣的商業形式投產於新疆地區,能快速打開市場,形成自己的商貿網路。

即便「坐商」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利潤,晉商也沒有徹底丟掉「行商」這一古老的貿易方式。甚至還將「坐商」「行商」兩種貿易方式結合在一起。

由「坐商」將當地所需的貨物列成表單通告給行商,並將當地的土特產收購起來。待到「行商」走南闖北將那些貨物收集齊全送給「坐商」的時候,再將「坐商」收集的土特產賣到別地。於是在晉商手裡,新疆的白銀、皮毛、玉石、藥材等被賣到京城、江浙;又從江浙、京城,買了綢緞、茶葉、酒水、玻璃等販到新疆。

晉商

因這樣的貿易方式需要極為活躍且靠譜的運輸業,清朝晉中的船幫、駝幫、車幫、馬幫勢力都很大,被稱之為「四大商幫」。

晉商另一過人之處在於,他們首創票號業,做起了錢滾錢、利滾利的大買賣。

開票號自然不是某一個晉商的事業,而是整個晉商幫的產業。晉商財力雄厚,他們通過經營匯兌業務,收取利息來賺錢。

清朝晉商的票號業遍及全國各地,這不僅為他們獲取各地市場行情信息做了充足準備,同時,也間接地掌控了當地的商貿業。

在政治方面,晉商極善於利用官府保護自己。

商人雖地位低下,一樣是有尊嚴的人。他們通過種種手段,與官府甚至宮廷扯上關係,以此庇護商業經營。山西喬家當時就與宮廷有聯繫,九門提督馬玉昆更是喬家的座上客。

晉商不僅在當地官府之中極有聲望,一些劫匪也避讓三分。於是一些貨物只要打上了「晉商」的旗號,販運過程也會順遂許多。

山東商人性格豪爽,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要更簡單粗暴。簡而言之,山東商人的致富之路與晉商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同樣是將「坐商」與「行商」兩種方式結合起來,行商通過長途販運將本地的特產運往別地銷售。坐商則在當地建立商鋪,通過商鋪將貨物賣給別地。

不過山東商幫里,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雖然經濟實力有了,但固執的封建思想,卻讓他們的經商方式比較墨守成規,多以守成圍住。

山東商幫的經營之道和別的商幫相比,實在沒什麼高明之處,最成功的地方大概是因為其經營方式實在,做生意踏實。山東商人還有一個特點是全名經商。無論家境是富裕還是貧困,無論地區是富庶之地還是饑民遍野,一個省份的人是都要經商的,這種場面全國僅見。

一言:《歷史的風尚·清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快來看十九世紀末美國的課堂教育
飯和粥在魏晉南北朝人們的飲食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