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太監15樁秘聞,目瞪狗呆

清朝太監15樁秘聞,目瞪狗呆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編譯自《清稗類鈔·閹寺類》

01

嘉慶四年之前,王公大臣私用太監是沒有定額的,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只要你用得起。

直到嘉慶四年,朝廷才來了個規定,有錢任性的現象,不能繼續下去了,太監不是大白菜,不是你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

具體規定是:親王准用七品首領一名,太監四十名;

郡王准用八品首領一名,太監三十名;

貝勒准用二十名;

貝子准用十名;

入八分公准用八名;

一品以上文武大臣准用四名;

公主額駙准用十名,民公准用六名;

不入八分公及二品以下民爵侯以下,統統不準用太監。

為了杜絕太監濫用現象,朝廷還制定了核查制度,宗室王公所用太監數目,年終上報宗人府,宗人府負責查核;

一品文武大臣則由都察院負責,也是年終上報一次,再由都察院查核。

02

直到雍正四年,清朝的太監才有品級,定宮殿監督領侍為正四品、宮殿正侍從四品(總管)、宮殿監副侍正五品(副總管);

內廷侍從五品、執事六品、內廷待詔六品、內廷供奉七品、執守侍七品、內廷供用八品、侍監八品(均為首領),哪怕最下等的內侍,也是九品。

太監的稱謂,也是不能「亂來」的,賞有頂戴者叫「老爺」,無頂戴者,就只能叫「師父」了。

03

有清一朝,對待太監最嚴的是乾隆皇帝,不但令內務府大臣隨時監督管理,還令身負奏事之差的太監,奏事之前必須改姓王,原因是姓多難辨,以防小人暗中串通。

而且早在乾隆初,規定擔任奏事太監的,必須是秦、趙、高三姓。

這三個字,連起來就是「秦趙高」,意指秦朝趙高那個史上著名的壞宦官,乾隆此舉,意在藉此自儆,提醒自己提防奸佞。

04

早在立國之初,順治皇帝就認識到了約束太監的重要性,特在交泰殿立了一塊鐵牌,將有關規定寫在上面,比如內官不得干預政事、官不得過四品等等。

乾隆防範、處理更嚴,乾隆三十九年,一個叫高雲從的奏事處太監,因稍微干涉了一下外事(泄露官員任職檔案),就立即被凌遲處死。

和珅很能體察乾隆之意,並忠實地「上行下效」,有一次,有太監背地裡直呼梁文定的名字,和珅知道後大怒:「梁為朝廷輔臣,汝輩安可輕之!」

立即杖打數十,並令其向梁磕頭謝罪,才饒了那個太監一命。

05

太監一向無南方人,是京城及其周邊地區的特產,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清朝才有了第一個來自南方的太監。此人名叫唐憲臣,上海青浦人,時年二十三歲,並已娶妻生女。

唐憲臣是個做生意的,卻不是做生意的料,越做越虧,還欠了幾屁股債,成天挨老婆罵,他想與其這樣,不如到京師去碰碰運氣。

借了點本錢,他來到京師,運氣還是不行,眼看本錢越來越少,他再也不敢做生意了,用剩下的錢「買通」宮裡一個太監,由他做擔保把自己閹了,被分配到太廟「管事」,一呆就是四十年,也不知道他老婆孩子怎麼辦。

06

明朝讓太監到內書堂讀書學文化,是制度性規定,凡是入選太監,誰也不能例外,在內書堂讀書的太監,最多時竟有三百來人。

清初沿襲了這個慣例,但是到了乾隆三十四年,乾隆皇帝說,內監不過是干「粗活」的,略識幾個字夠用就行了,要那麼多文化幹什麼?

前明那些閹貨弄權,以至於到了篡改聖旨的地步,就是因為有文化鬧的,於是下令永遠革除「派用教習之例」。

07

畫家、兵部侍郎戴熙是個書獃子,不懂得巴結太監、與太監搞好關係的重要性,在南書房時,就因這個被太監整得沒脾氣——某日,他在畫上的題跋寫錯了一個字,道光皇帝叫一個太監拿去讓他重寫,太監去了,但只是叫他另寫,而不告訴他原因,戴熙照辦了,但因沒有意識到,那個錯字依然如故,道光便認為他故意「怫忤」,撤了他的職。

08

同治七年冬,深得慈禧太后歡心的太監總管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樓大擺宴席,娶徽班旦角馬賽花為妻。

那年馬賽花十九歲,藝名九歲紅,是個大美人。

為了表示寵愛,慈禧特地賞賜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

「太監娶妻」,成了當時的特大新聞。

沒想到當新郎官不到一年,安德海奉慈禧之命到江南採辦服飾,走到濟南被巡撫丁寶楨抓了,隨即被處決,估計慈禧也膩歪了。

09

大太監李蓮英曾因私販硝磺被抓進縣監獄,出來後以補皮鞋為生,因此得了個「皮硝李」的綽號,他的同鄉、太監沈蘭玉見他可憐,介紹他入宮當了太監。

慈禧聽說京城流行一種新髮型,令梳頭房太監也給她整一個,可是換了很多人都無法令她滿意,沈蘭玉知道後偶然向李蓮英提起,李蓮英便到妓院去學藝,學成後告知沈玉蘭,沈玉蘭便把他推薦給慈禧,小李子手藝果然不錯啊!

慈禧很滿意,從此李蓮英受寵,很快一躍而為總管,權傾朝野,「至與孝欽並坐聽戲」。

慈禧進膳,遇到李蓮英愛吃的,都要「節食以賜之」,或者寧願自己不吃,乾脆讓小太監整個兒給他送去。

李蓮英

10

李蓮英會唱京劇,而且唱得還不錯,鬚生、老旦、黑頭都能串,上海名凈劉壽峰竟然是他徒弟!

一次,李蓮英串演《黃金台》裡面的田單一角,飛腳踢燈籠時用力過猛,把燈籠踢飛了,飛到了「觀眾席」,正中光緒額頭,光緒大怒,命人打他四十板子,李蓮英「跪而哭」,慈禧摸著他的臉說,這是誤傷,又不是故意的,原諒他吧,讓李蓮英磕頭求主子開恩,光緒「揮手命去」。

從此以後,李蓮英恨死了光緒。

11

光緒身邊有個太監姓王,宮裡人都叫他「香王」,這人也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他每侍奉光緒半月,必定再去侍奉慈禧半月,慈禧便向他詳細詢問那半月光緒的情況,所以人們又叫香王為「後探」。

12

庚子年光緒、慈禧西逃,起初跟隨的太監僅有十七個,沿途不斷地有太監會集,入關時竟然有千人之多。

為首的當然是李蓮英了,是為大總管,其次是崔二,是為二總管,還有一個三總管。

大總管居室靠近終南仙館,「樓台池沼,花木泉石,別開世界」,也是預備慈禧游宴的地方。

一天,率軍護衛兩宮西逃的原甘肅提督董福祥來見李蓮英,把陝西提督鄧增也帶來了,後者也想見一見李蓮英。

董福祥先進去見李蓮英,鄧增在外面等候,談話間董福祥說,鄧某也想來見您,現在門外,李蓮英不說話,一會兒董又說:「盍請鄧某一見。」

李蓮英卻把話岔開,董性戇直,覺得這太不應該了,鄧增也是於朝廷有功的人,怎麼能這樣對待他呢——大總管以為鄧某是阿狗阿貓嗎?為什麼一點面子也不給?

李蓮英卻說屋裡僅有兩把椅子,「無餘席可坐」,董福祥說,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應該讓客人坐,主人站著,李蓮英又說他不便見生客,董福祥只好憤然而出。

董福祥一走,李蓮英連連搖頭,乾笑著說,這個老頭的倔性,死也改不了。

幾天後,鄧增又來見他,這一次李蓮英不但見了,還「殷勤推讓,談笑甚歡」,原來鄧已先期送入價值千兩的貂絨鞋和四百兩銀子。

13

一個姓張的太監,受寵程度與李蓮英不相上下。

張太監原來是個秀才,參加省試時被墨污了試卷,氣得揮刀自宮,卻沒死成,入宮後當了太監。

每當遇到疑難問題,慈禧都來問他,張太監「條對無誤」,很討慈禧歡心,賞他四品頂戴。

14

皇上要想申斥某個京官,便派一個太監去「代罵」,被派到的太監往往自由發揮,把對方罵得狗血淋頭,狼狽不堪,但如果行賄四百兩,便可免挨這頓罵。

光緒年間,張百熙為尚書,唐紹儀為侍郎,兩人因故交惡,都賭氣不去上班,被御史彈劾,兩人都被傳旨申斥,唐紹儀事先給了太監銀子,而張不知有這個門道,老老實實準備挨罵。

傳旨太監一到,命他跪下「聽罵」,然後頓足大罵:「混賬王八蛋,滾下去!」

張百熙叩首起立,面無人色——皇上的申斥,怎麼可能是這樣的?

太監罵完張百熙,命傳唐紹儀,不但沒罵他,對他的態度,簡直可以說是和顏悅色,張百熙氣得生了一場病,沒多久就鬱鬱而終了。

戊申十月,光緒、慈禧先後駕崩,按照慣例,十九日內不準各官遞封奏,大學堂監督、編修劉廷琛這個獃子,竟然不顧這個規矩,破例遞折,被傳旨申斥。

劉廷琛窮,拿不出四百兩銀子,又不想挨罵,求人去疏通,太監說沒有四百兩,二百兩總有吧?劉只好湊了二百兩奉上,太監便只罵了他一半——混賬下去。

這叫「半罵」。

儘管只挨了半罵,劉依然受不了,退而對人說:「士可殺不可辱,我做夢也沒想到國家有此惡例!」對方問他,與明朝廷杖相比,如何?

劉廷琛無言以對。

15

小德張,河間府人,有人說他不是閹人,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他的確是。

這人撈錢手段可謂驚世駭俗——宮裡有幾座佛殿,慈禧在時就已經廢棄不用了,小德張慫恿隆裕太后修理,僅做了點修修補補,他竟報銷二百多萬兩銀子!

嘗到甜頭後,小德張又慫恿隆裕太后游頤和園,預算經費竟達十八萬兩!

當時的崇文門監督是蒙古公爵博迪蘇和尚書壽耆(宗室),兩人認為這太離譜了,便密告於攝政王,攝政王大怒,把小德張叫去一頓臭罵,「遊園之議乃罷」。

裕隆服闋(三年守喪期滿除服)時,需把青轎換成黃轎,制轎費用竟花了七十多萬兩,也是小德張經的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我們曾經嘲笑的sunhine組合,用了年薪百萬的造型師後…
見所未見的動圖,卵細胞的分裂、癌細胞的增長…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