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山河內外:印刷地圖的捲土重來,以及一點往事

山河內外:印刷地圖的捲土重來,以及一點往事

原文:《Off the chart: the big comeback of paper maps》;有刪改
By Kevin Rushby


八十年代我還住在葉門時,有朋友送了我一張皺巴巴的老地圖。跟眼下不同,當時資信短缺,一張高精度地圖是有錢都買不著的。所以如果有誰計劃著啟程移居別處,往往會先這樣把再用不著的物資留給新落腳的同胞。不過,我朋友臨別時還不忘叮囑:小心點,別讓人知道你手頭有這個。


你們年輕人可能不明白,那時候私存地圖是有機會惹禍上身的。有天我拜訪馬丁Martin Greenaway提起了這件舊事,他哈哈一笑,說:「我這邊有個客,他七十年代坐公交時抽出一張地圖看,精度是1:50000——到後來他才知道坐自己旁邊的是個西班牙秘密警察,那又是個長故事嘍。現在同樣比例的地圖我們就在街上到處賣。」

馬丁是斯坦福書店的製圖員,在倫敦工作(類似新華書店,知名老牌)。環視他幹活的地方,台上亮著好幾面電腦屏幕,旁邊,或者說包圍他椅子的就是地圖、半成的圖紙、架子和箱屜。一代代製圖員的房間大抵都這模樣。不知自歷史的哪個段落開始,大小國家從發育強盛推撐四鄰到衰老萎縮,山川林泊從只有土語稱呼到高低錯落蝸角不遺,都由地圖來承載,在地圖上推演,凡事一涉水文地理,就必須得有幅堪用的地圖——至少,在網路時代來臨前是這樣。


「現在還有人買地圖嗎?」我問,互聯網對地圖業衝擊應該很大吧?
馬丁:「GPS和谷歌是吃掉了一塊市場沒錯,不過我感覺紙質圖的生意最近在變好。」


山河內外:印刷地圖的捲土重來,以及一點往事


紙質地圖銷路變好的部分原因是斯坦福現在能給客戶訂製地圖,任選中心地點,任選比例。有這種需求的人其實很不少。馬丁:「有個考古的男人在研究義大利古代朝聖者走的小路,就到這裡仔細做了一套;有個獨木舟玩家來要了張育空河的詳圖(阿拉斯加一條通往白令海的大河);有些人跟鄰居吵地界,也來做地圖,飛行員、海員也都來。然後,還有很多在自己國內弄不到地圖的外國人。」

很多年前我預先買了張地圖才去旅行去蘇丹,到步後就明白要在當地再買地圖是真的沒門。全世界的高壓地區都忌諱地圖的編製和自由買賣。馬丁同意,還提到之前有個男人來想訂製一套霍姆斯市的街道圖。霍姆斯,敘利亞城市


自然,網路地圖有很多優勢,但限於它們目前的編製方式,也有各樣的不稱意。比如車水馬龍的旺地數據翔實精度好,但到偏遠處就只有稀薄的標註,很難用得上。當然紙質地圖也並非盡善盡美。最近有個徒步組織"漫行客"就在招募志願者來辦一個叫"莫忘路"的行動,志在把地圖上的錯漏都陸續糾錯推陳。據他們統計,自英格蘭到威爾士眼下有大概上萬英里的路徑在標準地圖上沒有丁點痕迹。往大了說,如果救援組織手頭是這種路書,說不定就要誤事。


「我年輕時的專業是飛行員,」馬丁說,「現在我們到天上逛也還是用紙圖。」他經常在加拿大飛,愛去的偏遠地區有許多湖泊還沒有名字,在那些地方偶爾碰上個地名,都是很古怪的。「我最喜歡的是阿伯達一處懸崖,叫蠻牛飛身碎頭崖Head Smashed In Buffalo Jump。喔順帶一說,你們英國也有挺不錯的地名,像冷清聖誕Cold Christmas和不言謝Unthank。」(地名一般該音譯。不確定這裡unthank的褒貶或有無典故)


在馬丁陪同下我走了一遍印製流程:在他們的系統上定位我家作為中心點,家門作為路徑起點,內容不外鄰近周邊;馬丁幫我把比例拉「深」了一點,「從25000細化到12000,多出來的信息能把你震住。雖然精度就到這為止,我們這的設備不能再添內容了,但你肯定會看到之前沒留意過的東西。」;隨後把我選的紙往巨型印刷機里喂,開始旁觀山林、街道和河流勾勒出來。


聊天的過程里,我注意到印刷機旁邊掛著張倫敦計程車司機的學用路圖。
「現在還有人用這個?」我奇道。
「哪沒有,這可好賣了。」

「那你有沒有最心水的地圖?」我又問。
「斯坦福1871年出的世界地圖,帶全球商路潮向。」他說著從牆上貨架里抽出一軸來,讓我看它的色彩和質地。是件藝術品。它讓我敢肯定,除卻實用時各自的優劣,軟體地圖跟印刷的前輩比起來還始終有一個難以彌補的遺憾——美感。


本文譯自 theguardian,由譯者 梁兵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壁虎能在水面行走的奧秘
吉卜力主題公園公布五大區域細節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