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村民把豆汁潑在身上,捕快卻說他是殺人犯,總督大怒:當我傻嗎?

村民把豆汁潑在身上,捕快卻說他是殺人犯,總督大怒:當我傻嗎?

文/格瓦拉同志

清朝名臣孫嘉淦歷事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朝,居官期間以直言敢諫、清正廉潔、心繫百姓而著稱,堪稱「治世能臣」。孫嘉淦在擔任直隸總督期間,十分關心當地百姓的疾苦,並利用在刑部做官多年積累的斷案經驗,為不少蒙冤入獄的人平反昭雪,堪稱「神探」。

村民把豆汁潑在身上,捕快卻說他是殺人犯,總督大怒:當我傻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孫嘉淦歷事三朝,是清朝名臣

因冤枉而入獄、面臨死刑,但最終卻被孫嘉淦救助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個名叫焦韜的百姓很具有代表性。焦韜本是老實本分的農民,但卻被仇家誣告為「邪教首領」,並經當地官員屈打成招後,被判處凌遲極刑。不僅如此,焦韜因為熬刑不過,還誣陷、牽連了數百名無辜的平民,這些人也一併要被處死。

由於案件極重,依照法律必須由總督進行複審。孫嘉淦本著極負責任的態度,認真查閱案卷、聽取口供,結果從中發現了重大的破綻,由此為焦韜澄清冤情,並改判他為無罪。與此同時,數百名無辜者也得以被昭雪,免於被殺頭(「民焦韜被誣坐邪教,株連者數百人,嘉淦白其枉。」見《清史稿·三百零三》)。

村民把豆汁潑在身上,捕快卻說他是殺人犯,總督大怒:當我傻嗎?

孫嘉淦擔任總督期間,曾為很多人平反冤獄

類似的案件還有很多,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事件,是替「殺人犯」紀懷讓昭雪。紀懷讓是晉州一位普通的村民,某日在吃飯時,不小心把豆汁潑在身上,結果把衣服上染出一片紅色。由於當時要忙著干農活,加上沒有其他的換洗衣服,所以紀懷讓便穿著這身衣服下地,打算著等忙完後再洗。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就因為這件漫不經心的的小事,他竟然稀里糊塗的成了殺人犯。

原來,正巧村子裡發生一樁小兒被殺人命案,縣令派遣捕快去捉拿兇手,並限期破案。可此時真兇早已逃竄外地,捕快一時間難以將其抓獲,如今屢屢被縣令催促,心中真是萬分焦急。恰在此時,紀懷讓被他們看在眼裡,他那件被豆汁染紅的衣服,竟然被視作「行兇」後留下的血跡。所以,這幫捕快便將紀懷讓抓捕,硬說他是殺人犯,並將其押赴縣衙問罪。

村民把豆汁潑在身上,捕快卻說他是殺人犯,總督大怒:當我傻嗎?

紀懷讓把豆汁灑在身上,結果卻成殺人犯

正所謂「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昏庸顢頇的縣令為了能快些結案,根本就不聽紀懷讓的陳請,也沒有查實「血衣」的真假,一上來便吩咐衙役,對紀懷讓進行嚴刑審訊,務必要讓他交代罪行。就算紀懷讓是鐵打的漢子,也忍受不住酷刑的折磨,最終只好被迫招認,「坦白」殺人的全過程。縣令見「證據確鑿」,便下令判決紀懷讓死刑,就等著秋後問斬。

好在正定知府陳浩是個明白人,覺得案情大有可疑,所以趕在處決之日前,暫時壓住對紀懷讓的判決,並向總督孫嘉淦奏明情況。孫嘉淦在刑部任職多年,審理過不少的疑案,在聽完陳浩的彙報後,憑直覺便知道這是一件冤案。於是,孫嘉淦下令將紀懷讓和抓捕他的捕快一併提來審訊,以期查明實情。

村民把豆汁潑在身上,捕快卻說他是殺人犯,總督大怒:當我傻嗎?

捕快堅稱紀懷讓是兇手,讓孫嘉淦很氣憤

在複審時,捕快一口咬定紀懷讓就是殺人真兇,並拿出「血衣」來做證明。孫嘉淦拿過來只聞了一下,便怒不可遏地訓斥道:「混蛋!你拿本官是傻子嗎?從氣味上來看,這根本就不是血衣。更何況,兇手會在殺人後公然穿著血衣走動嗎?難不成坐等著你們去抓他?快快從實招來,免受皮肉之苦!」

捕快見總督一眼便看出其中的蹊蹺,便連忙叩頭謝罪,並將前因後果稟告給孫嘉淦,而紀懷讓也將「血衣」的來歷告知總督,由此真相才大白於公堂之上。事後,孫嘉淦判決紀懷讓無罪,並奏報朝廷處分晉州縣令,同時責令捕快們繼續緝拿真兇,並不得再有屈打成招之事。經此一事,世人們對孫嘉淦欽佩至極,紛紛稱呼他為「孫青天」。

民紀懷讓食料豆汁染衣,會村有賊殺人,偵者以為血,誣服。決有日,正定知府陳浩廉得冤狀,嘉淦親鞫,雪懷讓。引文同上。

村民把豆汁潑在身上,捕快卻說他是殺人犯,總督大怒:當我傻嗎?

乾隆帝在位時,對孫嘉淦很是器重

孫嘉淦在直隸總督任上做了4個年頭,直到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才卸任,期間心繫百姓、屢施善政,做出了不少的好事。此後十餘年間,孫嘉淦又歷任湖廣總督、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工部尚書、署理翰林院掌院學士、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務,終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去世,享年71歲,謚號為文定。

史料來源:《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大將意圖篡位自立,皇帝冷笑道:你也配?結果不久連同妻兒被殺害
晚清因長相酷似皇帝而躥紅的大臣,極受太后青睞,晚年被排擠出朝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