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給了吳三桂一個機會,可他卻敗給了自己的「目光短淺」

歷史給了吳三桂一個機會,可他卻敗給了自己的「目光短淺」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佔領北京後,崇禎帝選擇在煤山自縊身亡,明朝宣告覆亡。

此時,在關外擁兵自重的吳三桂和諸多的明廷遺臣一樣,都在為自己的將來尋找一條光明出路。

一、繼續與農民軍和滿清對抗,以圖光復大明;二、投降大順軍;三、投降清廷。而就在吳三桂糾結之際,有人給他送來密信,告知了其父和妻妾在大順軍手中的悲慘遭遇,最終忍無可忍的吳三桂從之前的模凌兩可,一下子就變得清醒了過來,他拋棄了民族大義選擇與滿清苟且合謀。

也許,吳三桂最初投降滿清的目的,不過是想借清軍以伐大順,可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清軍入關,此時的吳三桂才明白他不過是一個棋子,是一條用來替滿清征服中國而趨之若走的狗,他那所謂「興復明室」的設想早已成了泡影。當吳三桂認清這樣的現實後,身為降將的他不得不積極的參與到剿滅農民軍、消滅南明的戰鬥中去,以至於最後還逼著南甸政府,將逃亡至此的永曆帝和明朝宗室悉數交出,並將其處死以向主子表露忠心。

吳三桂對滿清如此忠心耿耿,自然也是得到了重用,在職務上一再升遷。康熙元年,吳三桂開藩設府,坐鎮雲南,此時的他權力和威望都達到人生的頂點,但是那個時候的他對朝廷來說以無可用之處,將其卸磨殺驢已是遲早的事,正因此,他與朝廷之間已成水火不容之勢。可是此時的吳三桂雖與朝廷不和,對還抱著對美好的幻想,以至於錯過了最好的反擊時間。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吳三桂藉機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聯合其他藩王起兵造反,史稱「三藩之亂」。由於吳三桂在雲南十多的苦心經營,造反之初,叛軍勢如破竹,曾佔據了大半個中國,並於1678年在後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與清朝成分庭抗禮之勢。從表面上看,吳三桂起兵一事好像就是為了稱帝,一統天下。可事實的確如此嗎?

其實不然。如果吳三桂真有稱帝的野心,就不會處處為清廷賣命給自己樹敵,況且已經他錯失了最好的時間。事實上,吳三桂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當皇帝,他只想在雲南割據一方,做一個安安穩穩的山大王,就像明代鎮守雲南的沐英家族那樣就好。可是,康熙帝撤藩的舉動,卻打破了吳三桂的夢想,他不明自己作為滿清的一條忠狗,到頭來居然連像樣的權勢都沒給後代留下,豈不可笑。最終,頭腦昏花的他不得不鋌而走險,起兵造反。

所以說,吳三桂叛亂並不是為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而且他也不具備稱帝的條件。不過,就在他自以為穩操勝券的時候,卻出其不意的失敗了。最終,康熙帝經過8年的艱苦鬥爭,與1681年徹底平定三藩之亂。

可嘆!吳三桂,歷史給了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卻終究還是敗在了自己的『目光短淺』上,而且是一敗塗地。

安兒樂(Anerle)扭扭彈力褲(男)特大號XXL15片[15kg以上]

¥32.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人們會說:如果沒有滿清入關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
諦聽知道假悟空的身份,為何不敢拆穿,原來他才是幕後黑手

TAG:天下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