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養生|鄧鐵濤: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必先養德
鄧鐵濤(1916.10-2019.01)首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現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非典時期擔任中醫組組長
大師說:養生必先「養心」
健康是寶貴的財富。現代人抽煙喝酒熬夜, 精神壓力大,導致不少人健康狀況亮紅燈。很多人想了解鄧老的養生秘訣,其實在鄧老看來,精神的養生比物質的養生更重要。
鄧老的養生之道可概括為4大方面:養德、養心、養脾胃和養腎。
養德排首位。有一天,鄧鐵濤的弟子要去開養生講座,講前去請教他。他只說了一句話: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必先養德。「要向上看,不要向上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常不樂怎麼能長命?」鄧老認為,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可使人心胸豁達,性情開朗,心態平和,從而使人體氣機調和、氣血暢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延年益壽。
其次是養心。心是「一身之主」,心強健,人體各臟腑才能健康正常,調神即養心。鄧老主張「以動促靜」。靜心、靜坐可以使全身放鬆,代謝減慢,促進機體自我修復能力。
三是養脾胃。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飲食有節,食不過飽,七分飽即可。鄧老也推崇「雜食」,吃雜不宜偏,儘可能吸收豐富的微量元素。
四是養腎。午間散步,采陽助腎,早上6~10時曬太陽有助於活血化瘀,下午四五時曬太陽有助於補鈣。在著裝上,鄧老主張追求舒適質樸,宜寬不宜緊。現在年輕人愛穿緊身裝,太緊不通氣,太悶易致真菌感染。還要重視足部和臍部的保暖,否則容易受寒邪的侵襲。
長壽經早上練「八段錦」
鄧鐵濤在談起養生之道時說,要謹記中醫「葯食同源」的道理,不要偏食。他一周之中有兩餐吃粥、吃饅頭,或吃南瓜、番薯。飲食不過咸,養成淡食習慣。每周用豬橫脷煲一次淮山湯,預防糖尿病。
此外,他認為,老年人不宜跑步,宜每天閑庭散步30分鐘,稱之為「醫療步行」。每天下午定時圍繞著住的樓房悠閑散步六個圈,早上必練「八段錦」,練了幾十年。
平時吃啥「保健秘方」?鄧老笑答:養生保健之真諦,在於調節臟腑陰陽之平衡,治其根本。偶然或服中藥,或燉服人蔘10克、陳皮1克、三七片六克,補益而不膩。
他說:「我洗澡有個秘方,冷熱水交替,但不是絕對的冷和熱,是相對的冷熱交替,時間約10分鐘左右。這樣血管的收縮擴張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樣,改善微循環,提高防病能力。」
鄧 老 金 句
——「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必先養德。」
——「要向上看,不要向上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常不樂怎麼能長命?」
——「21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是中醫騰飛的世紀。」
——「學我者,必超我。」
——「四大經典是根,各家學說是本,臨床實踐是生命線,仁心仁術乃醫之靈魂。」
呆萌辦公室八段錦
↓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
↓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
↓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後瞧↓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
↓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
↓第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
八式集合,小夥伴們轉起來學起來~
【來源:南方日報、金華佗中醫】


※小寒|冬季養生,貴在養腎!這份攻略不可錯過
※廣東中醫獲評全國榮耀醫者
TAG:廣東中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