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譚嗣同被斬時為何不求情?後為兒子寫下名句
中學歷史課本上我們都學過戊戌變法,晚清政府當時已經搖搖欲墜,幾乎走到了即將滅亡的邊緣。此時清政府已經即將走到盡頭,需要新鮮的血液補充進來,於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他們得到光緒皇帝的支持,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改良運動,每一次新的變法都異常的艱難,這次也是一樣,這場變法直接危害到了慈禧太后和那些守舊派的利益,這場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由於這次變法失敗,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軟禁了起來,康有為、梁啟超得到消息逃往國外,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卻走上了斷頭台。
戊戌六君子被斬,他們用他們的鮮血警醒國人,真不愧是中華好男兒,是真正的男子漢。其實六君子當中,他們的背景都不一般,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被斬的命運。譚嗣同的父親就是當時時任湖北巡撫,那可是官居二品大員啊,那是封疆大吏啊。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譚嗣同被斬時為何不求情?後為兒子寫下名句。
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他是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的,最後成為一方封疆大吏,那也是相當的不容易。當時譚繼洵年事已高,在仕途上也沒有什麼野心了,只要能保住當時的地位也就心滿意足了。他的思想和當時大多數守舊派大臣的思想一樣,都是很保守的,他們對維新變法提出的措施都是持反對意見的。所以他對兒子譚嗣同變法一事,只都是不贊同,為此事因為意見不同,父子經常起爭執。
譚繼洵對變法一直很抵觸,不僅是對兒子等人,還有就是他的頂頭上司張之洞他也是不支持的。張之洞當時為湖廣總督,他每次寫奏章陳述新政的必要性,拉上譚繼洵一起上奏章,都被他謝絕了,他和張之洞的意見也是不和。但是張之洞是他的頂頭上司,他也不好公開反對,也就對張之洞的新政聽之任之。因此兩個人的關係相處的也不是很和睦,最後發展到兩個人之間有很深的矛盾。
譚繼洵的思想雖然很守舊,但是他兒子譚嗣同卻和他不一樣,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思想很進步。譚繼洵一直想阻止兒子,但是越是阻止譚嗣同的維新思想越是強烈。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維新變法變法失敗,此時就有人勸譚嗣同逃跑,如果此時逃走,譚嗣同是不會被抓的,也不會被斬。但是譚嗣同的做法令無數人敬佩,他要用他的鮮血警醒國人,警醒那些當權者。最終他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昂首走向了斷頭台。
當兒子走上斷頭台時,譚繼洵作為父親,最為一方的封疆大吏,並沒有向朝廷替兒子求情,而是眼看著兒子被斬,好像這一切都是在他預料之中的事情一樣。但是作為他的頂頭上司張之洞,卻不是這樣的人,他寧願丟官罷職,也為他的學生楊銳向慈禧求情。雖然最後他們還是被斬,但是張之洞還是在努力為他們做點什麼。譚嗣同雖然最後被斬,但是他留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千古名句,激勵鼓舞著無數的後人。
譚繼洵雖然沒有參與這場變法,即使他是反對的,但是還是受到了兒子的牽連,最後被革職查辦,被強制帶回原籍,被當地官府軟禁了起來。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死也是很傷心的,於是為兒子寫下名句:謠風遍萬國九州,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此時此景,他對於兒子的所作所為,不管是對錯,都讓後人去評價吧。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典故,沒點學識還真不知道
※小英雄小蘿蔔頭被他所殺,被捕後說一句話被無罪釋放,還得以善終
TAG:老張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