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竹雕筆筒——體現道家的「隱逸生活」

竹雕筆筒——體現道家的「隱逸生活」

竹雕筆筒——體現道家的「隱逸生活」

清 時澄之 香山九老筆筒 上海博物館藏

掙脫外在的束縛,追求人生的真實,老莊思想提出樸素的美學觀,強調順應自然規律「無為而無不為」。對於竹刻藝術創作而言,老莊思想中自由、無功利、無目的的藝術精神,推崇古拙、質樸、自然之美,在竹刻藝術創作過程中,對於竹刻藝術的形式表現和圖形的擴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浪漫文人隱而逸

竹雕筆筒——體現道家的「隱逸生活」

明 朱纓 劉阮入天台香熏筆筒 上海博物館藏

「香山九老」是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慎、張渾、狄兼謨、盧貞等9位文人墨客,在河南洛陽香山雅聚,結為「九老會」。

竹雕筆筒——體現道家的「隱逸生活」

清 王永芳 歸園田居詩文筆筒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神仙洞府幽而深

朱纓為明代嘉定著名竹刻家朱鶴之子,繼承其父竹刻之藝,雖然作品傳世不多,但能看出書法和繪畫的造詣頗深。他流傳下來的有竹林七賢筆筒、劉阮入天台香熏、竹根雕佛手等。「劉阮入天台香熏」就是依據《劉晨阮肇天台山遇仙記》的道家故事而來。竹刻畫面以圍棋為中心,劉晨和仙女對弈,阮肇在一旁觀看,從中學習棋藝。

竹雕筆筒——體現道家的「隱逸生活」

清 (傳)顧珏 八仙過海筆筒 故宮博物院藏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是道家有名的故事之一。清竹雕八仙過海圖筆筒以道家「八仙」乘槎渡海為題,顯示了人物同舟共濟的情景。畫面近景以大海為主,中景山岩松樹及遠景之群山,人物刻畫近似半立體,神態安逸、祥和。

空靈的樹榦、高聳的山岩,同「八仙」身份相呼應,洶湧澎湃的海水與整體平穩的人物形象呼應,含蓄地敘述著仙人們的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品木先生 的精彩文章:

屏風——「其風也」,起初竟是天子專用器具!隔而不離的藝術!
中國老手藝,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用開水洗名畫,拯救鎮館之寶

TAG:九品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