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大英博物館將於 4 月 11 日至 7 月 21 日展出《愛德華·蒙克:愛與憂慮》( Edvard Munch: Love and Angst)展覽,這是 45 年來英國最大的一次蒙克版畫展。

1863 年出生的蒙克,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版畫家。在他的母親 1868 年死於肺結核後,蒙克由患有精神疾病的父親單獨撫養。 1880 年蒙克為了成為畫家而離開就讀的工學院。 1885 年前往巴黎,他在那裡受到了法國畫家的影響,從印象派、後期印象派,到新藝術造型。 1892 年至 1908 年間,蒙克多數時間都在巴黎和柏林度過,他因銅版畫、石版畫和木版畫的表現而成名。

蒙克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 20 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當莫奈在畫風景畫的時候,蒙克描繪的是愛和慾望,但也有嫉妒、孤獨、焦慮、悲傷和精神的不穩定,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吶喊》。

蒙克一生總共創作了 4 個版本的《吶喊》。大英博物館展出的是其中的黑白石板畫《吶喊》( 1895),這幅版畫由奧斯陸的一個私人藏家所有。在 20 世紀早期,這是蒙克作品最廣為流傳的一個版本。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黑白石板畫《吶喊》,from britishmuseum

策展人 Giulia Bartrum 在描述《吶喊》的意義時說:「它的情緒衝擊力非常重要。蒙克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精神不穩定,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主題,這就是他想要描繪的。任何試圖表達內心想法的東西,在今天都能引起巨大的共鳴。」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吶喊》將在展覽的「焦慮與分離」( Anxiety and Separation )部分展出,這一部分還將包括《絕望》( Despair)和《憂慮》(Angst)。《絕望》的畫面中,一個人轉過身往峽灣里看, Bartrum 說,「也許就在那一刻,他聽到了自然里的尖叫。」

蒙克在 1892 年 1 月 22 日的一篇日記中記錄了《吶喊》中的感受:「我跟兩個朋友一起迎著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陣憂鬱——突然間,天空變得血紅。我停下腳步,靠著欄杆,累得要死——感覺火紅的天空像鮮血一樣掛在上面,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我的朋友繼續前進,我則站在那裡焦慮得發抖,我感覺到大自然那劇烈而又無盡的吶喊。」

《吶喊》所表現出的情感強度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吶喊》已經成為人類焦慮的普遍象徵,但它是蒙克對其成長和經歷的一種深刻的個人反應。父母和兄弟姐們的相繼離世,嚴重打擊了蒙克的精神與情緒,死亡印在他年輕而敏感的心靈深處,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蒙克的作品呈現壓抑且悲觀的原因。蒙克在晚年說道:「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且持續的伴隨我一生。」

而兩個版本的《憂慮》描繪了一群蒼白的、奇形怪狀的面孔,表現了蒙克對人群不可名狀的恐懼和陌感。 Bartrum 認為,這會讓在倫敦感到孤獨的人產生共鳴。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Edvard Munch, Despair, 1892 ? Munch-museet/Munch-Ellingsen Gruppen/BUS 2005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Edvard Munch - Despair ( 1894 ),來自 wikicommons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Anxiety,Edvard Munch1894 ? Munch-museet/Munch-Ellingsen Gruppen/Bono via Google Arts & Culture

《嫉妒》( Jealousy)描繪了兩個男性和一個女性,女性站在兩名男性中間,其中一名男性看向前方,另一名男性情緒低落。女性的臉是紅色的,而畫面左邊的男性臉是綠色的,通常人們將綠色與嫉妒聯繫在一起,而綠色與表達愛的紅色互補。

其他的展覽主題還包括與蒙克有過一系列災難性關係的女性和疾病。

蒙克的母親在他 5 歲時死於肺結核,蒙克最喜歡的姐姐蘇菲在她 15 歲時也因肺結核死去。 Bartrum 說,《病中的孩子》( For The Sick Child)描繪了蒙克「在他姐姐去世那一刻的情感」。

在蒙克的姐姐蘇菲死後的 40 多年時間裡,蒙克多次回到這一深深影響到他的創傷事件中,以這個主題繪製了 6 幅以上的油畫,和其它媒介的表達嘗試。在所有的繪畫版本中,蘇菲都躺在床上,靠在一個白色的大枕頭上。畫中她的痛苦表情縈繞不去,與一位悲痛欲絕的老婦人緊緊地握著雙手。

在蒙克的整個藝術生涯中,蒙克經常回去創作他畫作的不同版本。對蒙克來說,這個病中的孩子成為了一種記錄他絕望情緒的載體,以及他的愧疚,因為他成為了活下來的那一個,他需要面對自己對逝去親人的感受。

Bartrum 說,這幅畫 1892 年在柏林展出時引起了轟動,因為當時的人們不習慣這種試圖重現死亡時刻的痛苦的嘗試。但蒙克表達痛苦的嘗試,受到了當時前衛藝術的歡迎。

大英博物館將展出蒙克版畫展,探索他對情緒的精準刻畫

For The Sick Child ,Courtesy ofwww.EdvardMunch.org

這次展覽將展出 83 件藝術品,其中有約 50 幅版畫來自奧斯陸的蒙克博物館, 6 幅版畫來自大英博物館的館藏,其餘的來自其他收藏品。該展覽還包括首次在英國展出的版畫模具,包括一塊版畫平版、一塊銅版和一塊木版,並將與相應的印刷版畫一起展出。

Bartrum 說,蒙克從未有過孩子,部分原因是他擔心孩子們會生病。對他來說,他的藝術品是一種替代品,而且不同尋常的是,他試圖收集通常由出版商持有的石頭和木塊。「蒙克視這些版畫模具為家人。」

發自內心的反叛和對新體驗的渴望,使蒙克拒絕了嚴格的路德教教育,追求一種非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周遊歐洲,從放蕩不羈的文化圈和他的戀愛關係中汲取藝術靈感。

展方考察了蒙克曾生活過的戰前奧斯陸、柏林和巴黎,挖掘他帶著些叛逆精神、並不循規蹈矩的生活方式,深入分析他對人性和情緒精準的捕捉與生動的描繪。

在這次與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合作展覽中,觀眾還將了解到他是如何掌握版畫藝術的,探索蒙克的技術創新,和對色彩和黑白題材的大膽運用。

題圖為蒙克的 Self-portrait. Between the Clock and the Bed,有裁剪,來自Munch Museet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一項新的癌症檢測技術,讓早期篩查變得又便宜又好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