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明代畫家賣畫那些事

明代畫家賣畫那些事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明 沈周 廬山高圖

古今中外的畫家都賣畫。

歐洲的畫家很少在乎體制身份。自由職業者居多,能與教會簽訂合同,進行創作的畫家,靠的是實力。能給貴族和官員們畫肖像的畫家,也靠真實的水平和影響力。

中國的畫家與歐洲相比,完全不同。差別表現在哪裡呢?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畫家格外迷戀體制身份,至今如此。

在明代,有畫家靠賣畫為生,也有不靠賣畫為生。比如: 畫院畫家和官員畫家。畫院畫家是職業畫家,官員稍顯複雜,有業餘畫畫的,也有以畫畫為主的。

中國畫家不論職業的還是業餘的,其作品都願意交易。賣畫是交易,以畫作為饋贈禮品,換取其他利益,其實質還是交易。

董其昌 《青卞圖軸》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明代的畫家是怎樣賣畫呢?那時畫家賣畫有這樣幾種形式:

1.委託和書信

先由買畫人寫信給畫家,希望購買什麼內容的作品在信函提出來。畫家如果同意也回信。有趣的是購買畫的一方這封信的寫法,往往決定了畫家同意與否。

買畫者對畫家的畫風應該了解,要在信裡面讚美畫家。說好聽的話,誇得畫家比較舒服,這樣容易成交。

不過奉承畫家也有風險。比如,說得不到位或者誇得過分,都有可能讓畫家不高興,無法成交。

明代畫家在賣畫的問題上,表現出個性鮮明,自尊自大者並不少見。買家如果真想得到某畫家的作品,投其所好是必須的。寫好這封信就顯得至關重要。

當時,有專門為求購書畫,寫信的寫作範本、指南一類的書。有文獻可考的例子證實,這樣的指南,最早可以至唐代。舉個例子:

有一封書信建議如此開場白:「先生筆力堪比荊(浩)、關(仝),精微處乃有顧(愷之)、陸(探微)之遺韻。滿紙煙雲,春風沐面,成造化之功。」

如此奉承不知是否對畫家的脾氣。同時,指南編者也告訴寫信求畫的人,對畫的主題風格要求,只可籠統提及,以免限制了畫家而對他有所冒犯。

2.中介和代理人

充當這類角色人員身份多種多樣,多數是行家。在交易過程中,中間人收取售價的百分之十作為酬金,其中包括他們的估價服務費在內。

董其昌《燕吳八景圖冊》(部分)

3.市場和畫室

除非萬不得已,有點名氣的畫家一般不願意到市場去賣畫。那是降低身份的行為,等於把自己放在了小攤小販的位置上。會被看成辱沒斯文有失體面。

中國很早就有文字記載提到銷售古畫古物的市場。

如:廟會形成的集市,以及城市某區域內的商店。

直接到畫家畫室拜訪和求購作品,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名氣大的畫家。許多畫家並不願意在家裡接待買畫者。有的畫家甚至會當面拒絕買畫者,特別是對素未謀面的索畫者。(高居翰《畫家生涯》)

沈周 倀立遠眺

4.交易方式

我們理解的交易是現金交易。明代畫家在買賣書畫過程中,除了現金交易之外,也有許多其他方式。比如,送禮品、宴請等等。禮品包羅萬象什麼都可以,只要畫家願意就成交。

明代有許多畫家很有意思,嘴上說以賣畫為恥,賣畫辱沒了斯文和清高,畫照樣賣,只是低調些。

明 沈周 山水圖軸 紙 32X114

5.買畫的用途

畫買回來之後做什麼用?有幾種情況:為了收藏、欣賞;為保值增值;為炫耀主人富有;買了為了再賣,賺錢;為了辦事給官員送禮。

明代腐敗成風,行賄受賄是普遍現象,繪畫也與珠寶金銀玉器一樣,具有特殊價值。

在明代有影響的畫家不少,如:洪武年間的王履;永樂年間的謝環、戴進;吳派的沈周;蘇州畫家徐渭、唐寅、仇英、文徵明;明晚期的董其昌、藍英、陳洪授等等。

沈周自畫像

我們來說幾個畫家。先說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長州(蘇州)人。文徵明、唐伯虎都出於他的門下。

沈周,算得上明代畫家中少數富有者之一。以今日類比,他既為官宦之後又出自豪富之家。他祖上留下的土地、房產、收藏養活了好幾代人,到了沈周已經是第四、第五代的樣子。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可是到了沈周這輩兒,家族依然富裕。如果那時有今天的豪車,沈周寫生中國時,不只是坐轎騎驢,買幾輛蘭博基尼車開出去寫生,那是小意思。

為富而驕、恃才傲物,不把地方官員放在眼裡是沈周的幼稚。

蘇州當地幾任一把手請沈周出來做幕僚,都被沈周找各種理由推脫了。領導看得上他的畫,又不好直接要,作幕僚就好辦了。估計,沈周清楚領導的心思,就是不給面子。

樂於悠閑自在的沈周,不依靠組織不願意寄生體制,願做平頭百姓。當然難以混到大哥的位置,其繪畫的價格始終不及弟子文徵明高。而且,許多時候只收禮品不敢收錢,原因不詳。

明曾黥、項聖謨合繪董其昌像選自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 上海博物館藏

另一個具有傳奇般色彩的人物,在明代最具影響力,官職最高的畫家是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

董其昌早年在貧窮中度過。

貧窮導致人的生活窘迫,社會地位低下。窮則思變應該是他成年後努力上進的動力。憑著聰穎和悟性,他在實現個人夢想過程中,選擇的道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二十多歲開始,他勤奮作畫,以臨摹地方藏家所收古畫為學習方式。同時苦讀應試,1588年,33歲的董其昌鄉試及第。次年會試上為二甲第一名進士,由此榮登仕途,青雲直上,官至禮部尚書。

他還任過太子的講官,教太子讀書,數年後此太子繼承皇位。 沒曾想,該太子繼任皇位後不久,便駕崩了。

董其昌深諳官場之道,數度辭拒官職。越是推辭不就,其政治家的聲名也就與日俱增。

從中央機關回來,他成了集政治、藝術、商業資源於一身的大富豪,當地人人敬畏羨慕的大明星,商業資本追逐的對象。

許多官僚士紳富豪紛至沓來,求寫字、作畫、鑒賞文物者絡繹不絕。潤筆費那是不用說的。

董其昌有聰明過人的能力,而且將其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南北宗論》是他的著作。這本書幾乎成為藝術法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沈周是個一貫不給領導面子的人,得罪了董其昌,被他打壓整治叫苦不迭,成為歷史公案。

董其昌算得上典型的官員畫家,擁有絕對權威。是赫赫有名的畫家、收藏家、藝術理論家、批評家。他是明代繪畫歷史中一個很特殊的人物。

董其昌從社會底層從貧困中走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之後,變成了地方惡霸。因其作惡太多,引起當地百姓的公憤激起民變。老百姓放火燒了他家的公館,使得他好長時間東躲西藏無處安身。

陳洪綬《花鳥草蟲寫生冊》之一

陳洪綬是另一種有代表性的畫家。

陳洪綬(1598~1652)字章候,號老蓮,悔遲,雲門僧等。浙江渚暨人。

陳洪綬八歲喪父,十八歲喪母,二十六歲喪妻。他祖父是功成名就的高官,到他父親那輩兒,家道中落。

從小,陳洪綬就表現出強烈的實現個人功名的抱負。他曾參加縣試,考取生員,這是科舉的初等考試。但是,此後他多次赴京考試,皆未中。

他志存高遠,並不願以繪畫為生,而又不得不以賣畫艱難度日,且身處亂世,他的中年充滿挫折和心酸。

陳洪綬兩度娶妻,女方都是名門望族,家族對他抱有很高期望,也成為巨大壓力。他極其自尊,科舉又多次落第,在親友們面前抬不起頭是有的。

44歲時,他納貲進入國子監,皇帝賜他宮廷畫家之職。按理說命運並非對他不公。可是,做畫家與他的理想,做文士大儒相差甚遠。他沒給皇帝面子,辭拒不受。

再回老家還是只能賣畫。他的身份決定,他的畫不可能賣出高價。只能艱難度日。

1645年,滿清軍隊攻入南方,社會動亂。他縱酒買醉,哀傷感嘆,經常酒後失態放聲哭嚎。或許,他想過自殺;或許,他懷疑人生。

他有六個兒子、三個女兒、一妻、一妾。加上他自己,12口人要吃飯,全家生計都仰賴他一筆又一筆畫出來,可以想到有多艱難。

苦悶和命途多舛,使得他放浪形骸狎妓酗酒,終於身體垮掉了,僅活了54歲就撒手而去。

閱讀歷史,泱泱華夏數百年過去了,許多事情已經改變,還有些事情一如既往。

陳洪綬《花鳥草蟲寫生冊》之一

以上三個有一定代表性的畫家經歷,能夠引起讀者何種思考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1.陳洪綬的命運和失敗的人生有何必然性?

以今日之眼光看,陳洪綬的一生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失敗,或許有他性格缺陷問題,或許與他能力不足有關。但是,根本的還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標,他的夢想無法實現。他的夢想也是社會共識,這種共識和價值取向,壓垮了他。

他靠賣畫養家糊口,看似畫家都在賣畫,差別可太大了。市場容量有限,蛋糕就那麼大。效率和公平在權力社會裡,哪有平衡點。只會向權力傾斜,不掌握權利就意味沒有出路可言。

那麼假設,陳洪綬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做了文士大儒,會不會也和董其昌一樣呢?答案多半是肯定的。

明 董其昌 疏林遠岫圖 紙本38.3x98.4

2.董其昌在實現了個人夢想之後,為何沒有變善良?

當佔有和分配社會資源,決定的因素是權利的大小,而權力並不受監督的時候,加上人性無止境的貪婪,決定董其昌功成名就、富裕了之後,不可能資源共享,不可能體恤弱勢群體。

共同富裕的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實現共同富裕,必須依靠嚴格的法制保障,權利必須受監督和受制約。

否則,像董其昌這樣怙惡不悛的官吏、商人、畫家就是成功的標誌,行業的領軍人物,市場價格的決定者,學術標準的制定者。只能為富不仁。

明 文徵明 山水圖(立軸)紙本166.7x48.4

3.明代的繪畫真的能以「道」為最高理想嗎?

宗炳的《畫山水序》中,屢次提到 「道」,「聖人含道暎物」,「聖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等。…道指的是天地萬物的總規律、總法則。儒、道、仙、佛傢俱言「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

如果畫家藝術創作真的是追求「真理」和「道」的精神,真如宗炳畫論說得那樣,畫得好不好水平高低,判斷的標準應該是清晰的。

現實是,誰的權利大,誰的職務高誰就掌握話語權,就離「道」近。豈不是「道」和真理也向權利傾斜?

權利巫術浸潤的毒蘋果,能夠毀滅白雪公主的生命,權利的濫用,同樣能阻礙藝術的發展進步。

當權利崇拜成為文化符號,社會共識的時候,像文徵明、陳洪綬這樣的傑出畫家,只能成為權利、等級、專制制度的犧牲品,受欺壓被邊緣化的人。(文/宋志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仕女畫大師筆下的十二金釵,罕見!
他筆下的小鳥,讓人心生歡喜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