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研人員靠他人論文「騙取"省級科技獎,省科技廳:撤銷獎項,對其進行頂格處罰

科研人員靠他人論文「騙取"省級科技獎,省科技廳:撤銷獎項,對其進行頂格處罰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11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廳發出通告,撤銷了授予浙江省慈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范飛能等人的省級自然科學獎。通告指出,范飛能偽造他人簽名和單位蓋章,嚴重違背了科研誠信要求。

浙江省龍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退休工作人員王淼若終於等來了他期待中的結果。

就在幾天之前,王淼若在微博上發出了實名舉報。他舉報范飛能剽竊其團隊科研成果,並以此成果獲得了2017年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王淼若

「我有兩個訴求,一是撤獎,二是問責。」王淼若不明白的是,一篇與范飛能無關的、沒有其署名的論文,如何成了他獲獎的「墊腳石」,而這樣的報獎材料,又是如何通過專家鑒定和層層審核的?

11日,浙江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何杏仁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違反科研誠信的行為,科技廳態度非常明確,堅決予以處理。「我們也會以此事為契機,加強科研誠信教育。」

一次獲獎人不知情的報獎

范飛能獲獎的項目,叫「流行性出血熱病原——漢坦病毒生態與分子流行病學應用。」

論文部分內容截選圖片來自PLOS網站

在慈溪政府網的報道中,這是「由我市單位獨立完成的唯一一個省級自然科學獎項」。報道指出,該研究表明漢坦病毒具有高度遺傳多樣性,蝙蝠是漢坦病毒的宿主,該研究成果填補了病毒進化的部分空缺。

這些用詞讓王淼若感到眼熟。

2013年,其所在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蝙蝠是漢坦病毒宿主。「我們經過多年努力,在浙江龍泉蝙蝠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漢坦病毒(龍泉病毒LQUV),該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上。」這篇題為《Phylogeny and Origins of Hantaviruses Harbored by Bats,Insectivores, and Rodents》的論文,由來自中國疾控中心、浙江省溫州市疾控中心和浙江省龍泉市疾控中心等多家單位的多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

但論文作者與致謝中,並沒有范飛能等人及其單位。

論文署名情況 圖片來自PLOS網站

該論文通訊作者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張永振,他也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

根據浙江省科技廳的公示信息,范飛能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有五位,前四位均是浙江省慈溪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最後一位,則是張永振。

但張永振記得,自己向范飛能明確表達過,不同意其報獎。

張永振10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為研究漢坦病毒,他們這幾年在浙江地區設置了一些合作點。范飛能是浙江省慈溪市疾控中心一個科室的負責人,主要做些現場工作,採集老鼠等小動物,沒有蝙蝠。新漢坦病毒是在浙江省另一個縣級市龍泉發現的,該病毒及報獎中其他成果的核心工作都是在北京的實驗室完成的。可以說,關於蝙蝠漢坦病毒論文中的成果,「和范飛能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王淼若所在團隊成員親身抓老鼠、采蝙蝠圖片來自新浪微博@王淼若

2017年4月,范飛能給張永振發了條簡訊,告訴他自己要報獎,所有材料已經提交,報獎流程走到了最後一步,問張永振要身份證號和簽名。「我都不知道他們報的獎是什麼,我怎麼可能同意。我們要遵守基本的科研道德規範。」張永振拒絕了范飛能的要求,沒有提供任何相關材料。

原以為此事就此作罷,直到2018年6月底,張永振在網上看到了慈溪市疾控中心獲獎一事的報道。再一查,這獲獎名單里,還有自己的名字。

「他把人家龍泉和溫州的工作算作自己的成績,又在我沒有同意的情況下,把我的名字也報了上去。」張永振有些無奈,「核心工作在我這做的,他要報獎,放了我的名字,至少也得經過我的同意啊。」

另外,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該同名項目還獲得過2015年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完成單位為慈溪市疾控中心,主要完成人為范飛能等人,張永振名字也在其中。對此,張永振表示同樣不知情。

10日,記者聯繫上范飛能。「領導有規定,說不能採訪。」之後他掛掉電話。

一場漫長的舉報和調查

王淼若知道報獎一事後,在憤怒的同時,也覺得不可思議。「我們工作的艱辛外人難以想像,來之不易的成果就這麼被『冒領』了。」他和溫州市疾控中心研究人員林獻丹聯繫上范飛能,要求其自行到科技部門撤獎。

根據王淼若提供的范飛能和林獻丹的聊天記錄,范飛能並無意撤獎。他說:「如果你們明年報獎,我會全力配合你們,畢竟我報過一次獎。另外經濟上有什麼要求或補償,您儘管提。」之後,他又做出承諾:「省科技進步獎申報應用證明,寧波地區我也盡量幫您搞定。」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王淼若

范飛能也承認,報獎未提前徵得張永振同意。他的補償是——「這幾天獲獎的錢和單位配套的錢準備下發,我準備給張老師寄一萬元去。」

「他完全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看到這個解決方案,張永振哭笑不得。范飛能曾試圖來北京找張永振說情,希望他不要追究。張永振當時在簡訊中回復:你不要一錯再錯,好自為之。並且,打了12個感嘆號。

見范飛能不願自行撤獎,王淼若和林獻丹開始通過各種官方途徑進行舉報:2018年7月5日,向慈溪市監察委網站舉報;7月6日,在浙江政務網站抄報給浙江科技廳領導信箱;7月10日,得到浙江科技廳回復,稱會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7月中旬,向浙江科技廳、浙江監察委郵寄舉報信和佐證材料…

2018年9月,科技廳相關人員給王淼若、林獻丹和張永振打電話展開了調查。王淼若也加了浙江省科技廳成果處一位工作人員的微信。「每過一個月,我都向他諮詢調查進展,他每次都告訴我,依法依規在走程序。程序文件是哪個?要走多久?至今沒有回答。」

半年過去,一直沒有得到處理結果也未被告知明確處理時限,王淼若註冊了微博,公開了此事。

對此,何杏仁坦言,整個調查過程中,科技廳職能處室工作人員和舉報人的聯繫溝通不夠主動,讓舉報人產生了誤會。

何杏仁介紹,去年7月,她得知舉報一事後,「當場就指示成立專項小組,徹查此事,一旦核實,要嚴肅處理,作為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典型案例」。

截圖來自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網站

浙江省科技廳先指示寧波市科技局展開調查,調查結果出爐後,科技廳又派出複核小組進行複核;11月,複核小組提交調查報告;12月4日,經科技廳黨組會討論,依法依規做出了相關處罰決定。

我們絕不含糊。」何杏仁強調,「對違反科研誠信的行為,我們一定會追責。」范飛能在遭到撤獎的同時,也被列入浙江省科技廳科研誠信黑名單,五年內不得申報國家和省級各類科技計劃、擔任科技評審評估專家、被推薦(提名)為科學技術獎勵候選人……「我們按照法律規定做出了頂格處罰。」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造假材料究竟是如何矇混過關的?

何杏仁表示,這件事也提醒他們,需要對評獎流程進行反思和梳理。國家在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浙江省也將出台相關改革方案。「我們也正在調查。評獎流程中存在漏洞的地方要堅決改掉,如有違規違紀問題將嚴肅處理。」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科技日報社論:開闢新時代科技創新遠大前程
呼吸檢測癌症技術將用於臨床試驗;印度要在鄰國建衛星地面接收站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