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鮮卑慕容氏龍興之地,隋唐的東北亞中心,為何淪落至此

文史宴:鮮卑慕容氏龍興之地,隋唐的東北亞中心,為何淪落至此

文/北風吹雪

遼寧朝陽今日不過是四五線的小城,但在歷史上曾經是赫赫有名的名城雄鎮。名揚世界的紅山文化發端於此;鮮卑慕容氏亦崛起於此,號為龍城,前燕、後燕、北燕都曾以此為都,號稱三燕古都。慕容氏敗亡後,這裡成為營州,是隋唐時代輻射整個東北亞的貿易中心,到遼代仍是中京道的大府。直到金元時代才隨著長城外圍的局勢變化而衰落下去。希望朝陽能夠珍視和運用自己豐厚的文化資源,實現復興。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唐朝詩人王昌齡有句著名的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但很少有人知道,詩中的龍城,其實是今天遼寧省朝陽市,一座今天在遼寧省經濟最落後的城市。

遠古:女神廟的文明曙光

1

1906年,擔任清朝喀喇沁王府家庭教師的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一次田野考察中意外地發現了烏蘭哈達墓葬群。此後,各國學者紛至沓來,各種文物相繼出土,這一足以改變東亞文明史書寫範式的重大發現————紅山文化被展現在世界面前。

出土文物表明,在今天的遼寧大凌河流域、遼河上游和內蒙古東南部,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曾經有相當成熟的文明存在。紅山文明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時間比黃河流域文明要早至少2000年。

不僅如此,在《史記》中模糊不清的、帶有半神話色彩的殷商王朝的起源,也有可能起源於紅山文明。

《史記》中記載了玄鳥生商的傳說,《呂氏春秋》則記載「有戎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謚謚。二女爭而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二女做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作為北音」。《詩經-鄴風》中則描述了殷商遺民對他們北方故鄉的思念:「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殷商文明把貓頭鷹作為自己的圖騰,甲骨文中的「商」字看起來就是個貓頭鷹的形狀。很多殷商君主名字的甲骨文中也帶有鳥字旁。在紅山文化遺迹中出土了大量鳥形狀的玉器、陶器和面具。傅斯年因此提出了殷商王朝起源於東北的說法。

(大司馬按:史前史因為缺乏當時文字的記錄,所以很多內容是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難以定論的,關於紅山文化也有不同說法,如黃帝族說,少昊族說等,作者採用的是其中一說,並據此立論,大司馬不完全贊同。)

當然,紅山文化遺迹出土文物中最引人入勝的還是大量的勾形玉龍。在石器時代,用石質工具對玉石進行打磨是成本非常高的勞動。這些玉器的出土也足以證明,以今天的遼寧朝陽為中心的紅山文化曾經的發達程度,以及一個龐大的貴族階層的存在。

紅山文化的另一特徵是女性崇拜,因為在石器時代女性的地位相對較高。這也構成了後來《山海經》中女媧等女性人物的來源。在紅山文化所信奉的薩滿教中,女性扮演著祭司的角色。

紅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廟遺址

然而,隨著有可能是紅山種族的一支進入黃河流域建立了殷商政權,為了鞏固徵服成果而在黃河流域大興屠殺,原本崇尚自然輪迴的薩滿宗教也變得嗜血,在黃河流域留下了大量活人祭祀的遺迹。

而這種祭祀方式本來是薩滿教傳統所反對的。在黃河流域站穩腳跟的殷商王朝逐漸與留守在遙遠北方的本族人產生隔閡,最終在商王武丁時代爆發了大規模戰爭。雖然殷商王朝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卻讓自己西陲的周人有機可乘,最終滅亡商朝入主中原。

周人成為中原霸主對廣義上的殷商部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從此他們將會被打入另冊,成為鬼方、九夷和中原王朝世世代代討伐的對象。另一個打擊則是傳統外伊朗文明的衰弱,草原商貿之路的式微,以及周人掌握了與內亞的交通聯繫。

在進入青銅時代以後,東北的紅山文明徹底衰微了。在被冊封到燕國的召公領導的討伐下,原有的紅山部族不得不向東遷移,到長白山區和朝鮮半島謀求生存空間。曾經繁榮的大凌河流域變得寸草不生。

先秦兩漢:徘徊漢胡的東胡各部

2

在周王室衰落後,東北九夷的勢力重新興起。據《竹書紀年》記載,周康王時代,九夷聯軍一路南下飲馬黃河。春秋初年,新興的東胡部族與外來的山戎部族聯手,一度將燕國打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然而,齊桓公出兵東北,遠征遼西,擊敗了山戎部族。著名的老馬識途的故事,應當就發生在今天朝陽市與河北交界的山區。燕國對東胡的支配地位從此確定。

山戎文化與紅山文化的族系有差別

動物劍柄等元素具有明顯的斯基泰特色

此後,孔子通過創作儒教將黃河流域發明成華夏文明自古以來的中心,強調華夷之辨和尊王攘夷。這使得東北部族作為「東胡」的野蠻人的地位被徹底確定下來。

燕昭王時代,熟悉東胡情勢的燕將秦開率軍東侵,將遼東半島和朝鮮北部納入燕國版圖,並修築了燕長城。在燕長城以南,作為燕國遼西郡的朝陽,將開始它作為邊防城市的宿命。

在短暫的秦朝之後,漢朝重整與匈奴對抗的國防體系,遼西郡的治所被設置在今天朝陽市區東南的柳城,朝陽的西部則屬於漢朝東段長城邊防體系的重心右北平郡。漢武帝時期,仕途不暢的李廣被任命為右北平太守,從此開啟了他被匈奴人敬畏的、輝煌的「飛將」時光。

在來到右北平前,李廣曾歷任上谷,上郡,隴西,雁門等地太守,與匈奴作戰勝少敗多,兩次被免職。然而到右北平後,李廣的職業生涯發生根本性轉折,在公元前120年的征匈戰役中,64歲的李廣率4000騎兵與4萬匈奴人激戰一天,全身而退。

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兵源的戰鬥素質。此時剛剛歸化入漢民族的東胡後裔仍然保持了尚武的風俗,成年男子幾乎人人會拉弓。在整個漢匈戰爭中,匈奴人很少侵擾長城東段防線,正是忌憚當地剽悍的民風所致。當然這種風俗也帶來了管理上的麻煩,像李廣就因為管理軍隊聽任其風俗而遭到朝廷的批評。

漢匈戰爭的結果以兩敗俱傷而告終,原本被匈奴壓制的東胡遺種烏桓和鮮卑得以復興。光武帝時代,烏桓派使者入朝,接受了中央政權的羈縻。但到東漢末期,漢室衰微,東北的烏桓部族領袖丘力居再度自立為王。丘力居的兒子蹋頓統一了烏桓各部落,建立了以柳城為中心的烏桓政權。

漢末群雄混戰,袁紹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蹋頓,憑藉烏桓騎兵的幫助擊敗了公孫瓚,成為北方霸主。烏桓騎兵人數不多,但從小接受騎射訓練,作戰時結成以10人為單位的小組向對方突擊,憑藉當時已經相當發達的冶鐵工業製造的重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重裝騎兵。

幾乎建立烏桓帝國的蹋頓

袁紹被曹操擊敗後,他的兒子袁尚、袁熙帶10多萬戶居民遠走塞外,投奔烏桓,意圖東山再起。但此時袁家已經風雨飄搖,袁紹時代的駐烏桓外交官閻柔投降曹操。在隱士田疇的帶路下,曹操軍隊繞開了烏桓重點布防的沿海地區,從今天的承德平泉越過盧龍山向東,出其不意地抵達了烏桓的心臟地區柳城。

在今天朝陽市喀左縣的白狼山,曹操與烏桓展開了三國時代最大規模的一場騎兵會戰。儘管曹操大獲全勝,但事後回顧戰鬥過程,仍不免心有餘悸。在《北上太行山》中描述了這次遠征的艱辛。

兩晉南北朝:慕容鮮卑的龍興之城

3

烏桓的衰微和內附使鮮卑取代了其在遼西的地位。在西晉短暫統一後的動亂中,東北的鮮卑人也取代烏桓成為了優質僱傭軍。

最初登上舞台的強大的段部鮮卑,因為對劉琨的出賣和對王浚的始亂終棄而惡名昭彰,最終被石趙政權聯合慕容部鮮卑消滅。

而在今天朝陽市東邊的棘城(遼寧義縣)一直招撫中原流民,默默發展的鮮卑慕容部終於迎來了一直在等待的時機。公元337年,慕容皝成為燕王,先後擊敗宇文部,夫余、高句麗。342年,慕容皝將柳城改為龍城,遷都龍城,開始了前燕王朝的輝煌時代。

利用石趙政權後期的內亂,349年,前燕佔領幽州,352年,消滅冉魏佔領河北。前燕的重裝騎兵橫行北方,勢不可擋。但前燕對中原的支配並未長久,370年,內部矛盾重重的前燕被前秦滅亡,前燕末帝慕容暐在逃往龍城的半路被抓獲。

在慕容垂復國,建立後燕的短暫輝煌後,397年,在與北魏作戰中狼狽不堪的慕容寶逃回龍城。經過一輪輪血腥的宮廷謀殺後,407年,馮跋兄弟滅亡後燕,擁立慕容雲建立北燕,仍然定都龍城。2年後,慕容雲被殺,馮跋繼位。430年,馮跋病死,其弟馮弘殺死馮跋的兒子們繼位。

436年,北魏攻陷龍城,將龍城改名營州,結束了這一連串的鬧劇。

正如匈奴的滅亡使烏桓和鮮卑走上歷史前台一樣,鮮卑慕容氏的滅亡也使原本被慕容氏壓制的宇文氏後裔————契丹和奚族走上了歷史前台。

利用北魏分裂的時機,契丹試圖南下。然而,553年,北齊皇帝高洋擊敗契丹,將投降的契丹部族編入北齊戶口。經歷了這次沉重打擊的契丹痛定思痛,八個部族聯合起來建立了議事機構。

隋唐:東北各族的商貿中心

5

進入隋朝後,雖然契丹很積極的向隋朝稱臣納貢,但由於隋朝與突厥的友好關係,東方的契丹和高句麗受到了壓制。不過時來運轉,隋朝滅亡後,唐朝為了對付突厥和高句麗拉攏契丹,648年建立松漠都督府,將契丹首領大賀氏賜姓李氏。開始了唐王朝在東北地區的羈縻制度。

696年,松漠都督府統帥李盡忠殺死唐朝營州都督,起兵寇掠河北。此時已經改名為營州的朝陽市再次成為北方動蕩風暴的中心。準備不足的唐軍在前期的幾次戰役中屢屢失敗。但利用突厥與契丹的矛盾,唐軍在充分動員後,與突厥聯手平定了這次叛亂,迫使契丹殘部投奔突厥。

714年,契丹首領李失活再次投降唐朝,欣喜不已的唐玄宗不僅封他為松漠都督、松漠郡王,還將永樂公主下嫁給他。但好景不長,李失活去世後,他的部將可突干謀反,營州又一次成為風暴中心。

733年,唐玄宗任命張守珪為營州都督,平定了叛亂。幾年後,張守珪的部將被叛亂的奚族擊敗,他本人被免職。取代他地位的是他的養子,時年35歲的安祿山。

此時,營州的局勢非常複雜,契丹、突厥、靺鞊、奚、高麗、室韋、粟特等多個民族雜居,漢族不形成多數,非常難以控制。

出身卑微的安祿山展現了他鐵腕而又精於權術的一面,742年,他以謀反罪名進攻突厥同羅部首領阿布思,兼并了他的3萬屬下。安祿山的果決被玄宗皇帝讚賞,被封為平盧節度使,744年又兼任范陽節度使。745年,安祿山平定了讓唐王朝頭疼多年的契丹和奚族叛亂,被譽為唐朝名將。

靈魂舞者安祿山也是據營州起事

然而,月滿則盈,751年,由於契丹部族再次謀反,對安祿山失去耐心的楊國忠建議玄宗皇帝罷免安祿山。被安祿山兼并的突厥部族則希望對李唐王朝發動復仇性戰爭。最終,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北方防線從遼東後退到臨榆關(山海關),東北的羈縻州相繼裁撤,營州名義上歸屬安祿山的舊部,盧龍節度使李懷仙統治,實際上已經成為契丹人和奚人的自治樂園。

遼以後:中京道的崛起與衰落

6

到9世紀中期,契丹人終於壓倒奚人成為遼西走廊的主宰。在9世紀,契丹人幾次以營州為根據地進攻平州,進取河北的嘗試都失敗了,只能繼續在東北擴充勢力。

916年,羽翼豐滿的耶律阿保機終於邁出了稱帝建號的一步。此後,朝陽作為遼代統治中心之一中京道興中府的一部分,開始了它的黃金時代。

遼時,朝陽為中京大定府治下的重鎮

1004年澶淵之盟後,遼聖宗耶律隆緒把首都遷到中京。1125年金滅遼後,朝陽繁榮的勢頭仍然沒有減弱。金人為朝陽帶來了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火炕。

金人最早從長白山區的高麗人手中學到了冬天利用火炕取暖的技術,又把這項技術傳播給北方其他民族。火炕的傳播解決了北中國冬季嬰兒容易死亡的問題,使北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大大加快了,也加強了北方的力量。

隨著1149年曾經擔任過中京留守的完顏亮殺死金熙宗自立,並在4年後遷都燕京,北方王朝的統治中心從遼西走廊轉移到燕山山麓。此後,朝陽和曾經的遼故都中京一起慢慢衰落。

進入元朝,興中府被降格為興中州,蒙古族人口增加。明朝又進一步降格為大寧都司。清朝,朝陽成為蒙古土默特左右旗地,制度1778年才設立朝陽縣,1904年升格為朝陽府。民國時代朝陽府歸熱河省管轄,1956年劃歸遼寧省。

朝陽地處冀熱遼三省交界的朝陽,飲食一方面深受滿族影響,崇尚燉菜,另一方面在食材的選擇上又具有豐富性。朝陽傳統美食「一鍋鮮」里,河魚,五花肉,玉米餅,干豆腐,芹菜和粉條在一口大鐵鍋中燉成,製作簡便又讓人回味無窮。其他如鍋包肉、溜肉段、老醋六樣、酸菜火鍋、燉雜魚、扒豬臉、凌源鉻渣等,充分體現了東北菜的豪放特色。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萬曆三大征至少有兩場得不償失,其中一場被這裡全程見證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