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啟超是康有為學生,兩人為何反目成仇?

梁啟超是康有為學生,兩人為何反目成仇?

1896年甲午戰後,23歲的梁啟超以文章嶄露頭角,各方前輩都喜愛這個「好苗子」,錢塘知縣吳小村建議梁啟超學習西學,但是「不要急,慢慢來」。按照他的計劃,要在西湖邊給梁啟超找個好地方,請英語、德語老師,苦學五年,把基礎打牢。如此有靈氣的書生,若一頭扎進社會去搞政治活動,很可能會害了他;但康有為認為「國勢危急,時不我待」,堅持帶梁啟超出來搞戊戌變法。

梁啟超是康有為學生,兩人為何反目成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戊戌變法失敗,兩人逃到日本。康有為以光緒帝在海外的代言人、欽差自居,聲稱持有皇帝的密詔,處處宣傳保皇主張。但是一年後,日本人認為康有為只會瞎吹牛,就把他「禮送」出境。梁啟超開始跟孫中山等人交往,甚至開始接受民主共和思想。

梁啟超是康有為學生,兩人為何反目成仇?

康有為

康有為擔心梁啟超被孫中山帶壞,命他去孫中山的老巢檀香山去籌款,以圖發起保皇革命。臨行前梁啟超對孫中山說:「雖然師傅不同意,我一定會克服困難,促成兩派合作。」有了孫中山的支持,梁啟超在檀香山甚至住到孫眉家裡,半年時間籌款十萬,遠超過之前的孫中山。

武昌起義爆發,兩人矛盾越來越大,梁啟超給康有為的信中說:「和您議論起時事,總是出現矛盾,很難領會您的意思,最後只能在表面上答應。」1912年元旦,民國成立,康有為積極推動溥儀復辟;梁啟超加入段祺瑞的陣營,堅決維護民主共和,還積极參加討伐張勳。

梁啟超是康有為學生,兩人為何反目成仇?

梁啟超

康有為一生未改保皇與復辟立場。在復辟與民主共和之爭期間,兩人各以個人名義發表反對通電,梁啟超斥責康有為「大言不慚的書生,對政局絲毫不清楚」。有人擔心破壞師生情誼,梁啟超說「政治主張不妨各異,我不能與老師共為國家罪人!」康有為則斥責梁啟超為「梁賊啟超」。

1927年3月,康有為逝世於青島,梁啟超聯合康門弟子,在北京設靈公祭,含淚宣讀悼文。在這篇悼文里,梁啟超肯定了康有為早年的歷史貢獻,但也委婉地批評了他在復辟帝制上的錯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州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孫中山依靠幫會起義,自己也加入洪門
康有為和孫中山都受日本支持,為何兩人不合作?

TAG:九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