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亥篡位是假,扶蘇根本不是選定繼承人?古籍出土顛覆世人認知!

胡亥篡位是假,扶蘇根本不是選定繼承人?古籍出土顛覆世人認知!

新整理古籍顛覆認知,扶蘇不是選定繼承人,賢名反而是累贅?

秦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短的大統一王朝,自秦朝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到秦王子嬰被項羽所殺,秦朝國祚僅僅十四年。許多人在閱讀秦朝的歷史時,都不由得會想像,假如趙高李斯少一點私心,沒有發動沙丘政變假如扶蘇沒有被假詔命逼死,假如扶蘇登上了帝位而不是胡亥......那麼秦朝是不是可以國祚綿長呢?

當然歷史從來沒有假設,未曾發生的事我們也無從猜測。但是最近新整理出土的典籍卻讓我們的既有認知有了極大的顛覆。這部典籍是《趙正書》,經過北京大學的諸位教授的努力下,這部竹簡的內容逐漸被整理出來,之所以叫《趙正書》是因為秦始皇嬴政,幼年居趙國,又名趙政。而且全書的內容規格很高,全文都是臣子的口氣,借古瑜今,相反更像是一部勸諫奏章。而且內容也與我們了解的常識有了極大的不同。

《史記》中,記載「......相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

而《趙正書》中卻記載道:「期群臣恐大臣只有謀,請立太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

別小看這兩句話的不同,這兩段話揭示的是胡亥得位的正統性,如果胡亥篡位是假的,扶蘇根本不是選定繼承人,那麼秦始皇生前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也就可以解釋,因為他知道若要幼子即位,清除長子就成了理所當然。

那麼秦始皇有沒有可能做出廢長立幼這個決定,答案是還真有可能。

其實如果我們結合扶蘇的整個身世分析,就可以看出端倪。扶蘇的母親是楚國人,在秦楚的聯姻時,成為了尚為秦王嬴政的王妃,扶蘇的舅舅昌平君也是楚國公子,從小與秦王一同長大,而且由於昌平君在秦始皇剿滅呂不韋,醪毐等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秦始皇一直非常信任昌平君及扶蘇母族,讓其為相多年。

但在滅楚一戰中,昌平君面對自己的母國,最終還是背叛了秦國,導致第一次伐楚之戰大敗,這一次巨大的背叛,讓秦始皇倍感憤怒,不僅誅殺了所有的楚國外戚,同時對流淌著楚人血液的扶蘇也埋下了芥蒂。隨後王翦二次伐楚大勝,昌平君也自殺身亡。兩位至親之人間的廝殺,讓剛剛弱冠的扶蘇備受打擊,同時也讓扶蘇失去了最大的政治資本。

同時扶蘇的」賢名「也是可能被廢扶蘇的重要原因,扶蘇屢次駁逆秦始皇的為政措施,在實際上已成為反對郡縣制、反對焚書坑儒,反對北修長城南伐百越、反對沉重賦稅和徭役、反對大修宮室和驪山陵墓的那些勢力團體的靈魂人物。

特別是到了秦始皇后期,史載:「始皇之心日益驕固,百官莫敢諫。」

雖然明著不敢說,但是暗中很多秦朝官員都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秦始皇早日去世,讓公子扶蘇早日撥亂反正。也是如此的賢名讓秦始皇愈發感受到了扶蘇的威脅。

要知道在我國古代中,「立儲以嫡,無嫡立長」,扶蘇作為長子,可以說是天然的繼承人,我國古代又有「太子不在邊」的古制,一般而言太子被發配守邊,就意味著國君有廢太子的心思。而秦始皇選擇將扶蘇發配的時間也很微妙,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已經察覺到自己身體大不如前,如果秦始皇真有心立扶蘇為太子,很難解釋他為什麼要將其排擠出權力中心,讓其他人有可趁之機。如果按照《趙正書》的說法胡亥沒有篡位是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那麼就可以解釋秦始皇的生前行為了。

那麼《史記》可以完全相信嗎?其實也要存疑,這裡不是懷疑太史公的可靠性,而是《史記》成書於漢武帝中期,那時已經距離秦末亂世百年了。許多史料太史公也無從判定其真實性。再加上漢朝需要證明自身的正統性,而從一個篡位皇子手裡奪來江山,自然對漢代的傳承更有利。相較而言《趙正書》作為一本諫言書,自然也就不用過多的矯飾。當然《趙正書》雖然成書於漢初,相比《史記》更早,史料的收集也相對容易。但是孤證不立,我們依舊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其真實性。

歷史的煙塵已經散去了千年,我們今天在此討論,並不是為了要從歷史的故紙里找出真偽,而更多是在緬懷的同時記住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銘記歷史才是我們民族得以傳承的最重要的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100年前的中國老照片,為什麼都是外國人拍的?
唐代女子到底有多開放?超出了你的想像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