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慶、天京失陷,為何太平軍無法破湘軍「圍點打援」戰術?

安慶、天京失陷,為何太平軍無法破湘軍「圍點打援」戰術?

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帶著十餘萬精銳搞單幹,太平天國頓時陷入「國中無人,朝中無將」,之危險局面。與此同時,和春、張國梁聚集駐紮在東南之清軍八旗、綠營,重新組建「江南大營」;勝保、德興阿則率八旗馬隊在浦口、揚州再次組建「江北大營」,兩支清軍繼續圍攻天京。在此情況下,洪秀全只好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提拔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等年輕將領,試圖挽救太平天國於危難之際。這些年輕將領不負眾望,1858年摧毀「江北大營」,1860年摧毀「江南大營」;再次解除天京之圍,天國迎來短暫的軍事中興局面。

摧毀「江南大營」後,太平軍便很少贏得像樣的勝利,而且敗績連連。在曾國藩湘軍的「圍點打援」戰術面前,1861年9月安慶失守,1864年7月天京被吉字營攻破。這就有意思了,當時太平天國號稱擁有百萬雄師,為何就無法破除湘軍的「圍點打援」戰術呢?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何謂「圍點打援」。所謂的「圍點打援」,即是圍住一個城鎮的敵人以之為誘餌吸引其他地方的敵人增援,真正目的是打增援的敵人並達到殲滅援敵而後佔領城池的戰略目的。簡單說,圍住敵人一座戰略要地,攻擊敵人必救之戰略目標,而後吸引敵人增援部隊過來,順便殲滅之;一旦援軍被消滅,城池中之士兵必然絕望,要麼投降,要麼等著被消滅。

其一、天京後事變後,太平軍擴招嚴重,戰鬥力低下

要想實現「圍點打援」之戰略目的,其條件之一就是己方兵力要強於敵人,否則大軍一到城下,對手立馬殺出,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反過來講,若是太平軍戰鬥力強於湘軍,那根本就不用畏懼「圍點打援」。那麼,太平軍戰鬥力可否比得過湘軍呢?若是論陸軍,在「天京事變」前,楊秀清實行「精兵路線」,雙方勢均力敵,誰也沒明顯優勢,這點在西征時可以看出來。不過,「天京事變」後,情況則大不一樣了,在同等數量下,太平軍遠不是湘軍對手。原因很簡單,太平軍精銳死於內鬥,石達開還帶走一部分,陳玉成、李秀成只能通過大規模擴軍來緩解軍事危機。新擴招的兵,有天地會、散兵游勇、地痞、無業游民,其紀律相當散漫,一旦遇到惡仗,即刻潰散。所以,湘軍圍城部隊雖然少於太平軍,但城池裡面的軍隊卻不能出城將其就地殲滅。

其二、太平天國缺少水師力量,無法保證守軍供給

俗話說,「惹不起,可以躲得起」。既然太平軍戰鬥力不如湘軍,出城直接迎戰圍城之敵並不現實,那麼,太平軍可否據守城池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如此一來自己會活活被餓死。要知道,想要據守城池,那就必須得有充足的糧草、彈藥、兵員補給,保證自己時刻充滿活力。在河流縱橫的江南地區,若想維持一座大城市的物資補給,就必須擁有強大的水師力量,掌握長江控制權,否則一切免談。很遺憾,自從田家鎮、半壁山大戰之後,以民船為基礎的太平軍水營力量幾乎被消滅殆盡,長江控制權已經落入湘軍之手。太平軍想通過水陸向安慶、天京提供充足的補給,那簡直難於上青天。例如,陳玉成、李秀成都曾在城池被重重包圍之情況下利用小船偷運糧食進城,但均被湘軍水師幹掉。

其三、楊秀清死後,太平軍缺乏統一指揮,各自為政,見死不救

太平軍戰鬥力不如湘軍,也沒長江控制權,為了解救被包圍城池,也只能直接出兵救援,利用人數優勢擊敗對手了。在兵員數量上,太平軍自然是碾壓湘軍,這一點無可置疑。例如,雨花台大戰時,李秀成、李世賢兄弟先後投入二十餘萬兵力,若是連同守軍在內,估計三十萬;曾國荃、曾國葆陸師,楊載福、彭玉麟水師,合計四萬,其中一萬多是病號。很遺憾,即使是數量有優勢,太平軍還是無法破除湘軍的「圍點打援」戰術,因為指揮不得力。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軍事指揮系統混亂,缺乏統一指揮,將領之間各自為政,常常見死不救。就拿安慶會戰來說,若是李秀成肯出兵相救,實行「西征計劃」,強力攻取武昌,那胡林翼等必定調兵回援,安慶有望解圍。再比如,若是楊秀清在,其他各路將領必定火速增援李秀成兄弟,雨花台之戰也許就是另外的結局了。

其四、「封地制」作怪,放棄擅長的「運動戰」,被清軍拖死

眾所周知,太平軍擅長打「運動戰」,即是在大範圍內迂迴作戰,時而分散,時而聚集,在運動中找機會殲滅敵人。1858年11月,陳玉成就是靠這一招才擊敗了號稱湘軍第一悍將的李續賓,全殲湘軍精銳6000千人,胡林翼嘔血不止。反觀湘軍,擅長打「呆仗」、「死仗」,即是挖掘「長壕」、「深溝」,建「柵欄」,耗死對手。既然如此,為何太平軍不發揮自己的長處,繼續搞「運動戰」,將戰火引向敵人控制區域,從而達到解圍之目的呢?答案很簡單,楊秀清死後,將領各自為政現象太嚴重,天國只能實行或者是默認「封地制」。在「封地制」下,將領若想維持自己在朝中地位,就必須得有地盤,否則便沒發言權。在此種情況下,將領不可能實行「運動戰」,因為自己地盤可能會丟失,這無疑就中了清軍之圈套,被對手活活拖垮。這一點,在安慶解圍戰中明顯看出,陳玉成為了維護自己的地盤,不惜下血本,將精銳耗盡,後患無窮。

其五、大清綜合實力強於太平天國,憑藉經濟實力可以拖垮對手

俗話說,長期屯兵于堅城之下實乃危險至極,不但己方軍心渙散,還很有可能會被對手突襲,一戰而滅之。那麼,湘軍難道就不怕出現這種情況嗎?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幾乎不用怕。道理很簡單,因為大清的綜合實力遠強於太平天國,就算是拼時間,都可以耗死太平軍。只要糧餉、彈藥、兵員及時補充,屯兵堅城之下的湘軍很少會嘩變,更不會鬧事。退一萬步講,就算鬧事,那也不要緊,因為還可以搞「輪換」,一批一批的駐防,這樣就可以長期保持部隊的戰鬥力。換句話說,湘軍之所以能搞「圍點打援」戰術,是建立在清朝國力遠強於太平天國之基礎上,這是根本原因。若是沒這國力,耗費巨大的「圍點打援」戰術,清朝必定吃不消,自己先垮掉。

綜上所述,在湘軍「圍點打援」戰術面前,戰鬥力低下、缺少水師,又各自為政的太平軍是很難逆襲成功的。各位說呢?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同為太平軍名將,清朝勸降韋俊陳玉成,為何卻殺石達開?
湘軍血戰田家鎮:橫掃太平軍十萬勁旅,打殘太平天國水師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