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亮劍中李雲龍為何從不自帶望遠鏡,而是讓警衛員代拿?原來如此

亮劍中李雲龍為何從不自帶望遠鏡,而是讓警衛員代拿?原來如此

《亮劍》這部抗日題材的電視連續劇想必大家一定都看過。這部電視劇再現了抗戰期間我軍官兵與日軍浴血奮戰的真實場景,並成功塑造了以李雲龍為首的一大批抗日英雄的形象。《亮劍》中的許多故事細節和人物對話都非常值得我們玩味,其中有一個細節在當時看上去比較讓人費解,那就是無論獨立團團長李雲龍還是晉綏軍358團團長楚雲飛,他們在打仗時都不自己攜帶望遠鏡,而是在需要用它觀察敵情時從警衛員手裡拿過來,這就有點讓人看不懂了。

畢竟望遠鏡不像是機槍大炮那種不便攜帶的重武器,它小巧輕便,戴在身上絲毫不會影響行動,而且在戰場上觀察敵情時經常能夠用到。所以怎麼就不能自己拿,非得交給警衛員來保管呢?

如果你覺得是李雲龍懶或者有官僚主義作風,那你就真的錯怪他了。看過《亮劍》的人都知道,李雲龍雖然沒讀過多少書,脾氣也有些暴躁,動不動就愛罵人。但是他對獨立團的每個戰士都真心相待,當做自己的親兄弟一樣來相處,一點沒有長官的架子,這一點從他對待警衛員魏和尚和段鵬的方式上就能看得出來。事實上不光是李雲龍,在很多同類描述抗日戰爭的電影、電視劇中都出現過類似的場景,像軍隊長官的配槍、望遠鏡、公文包、軍事地圖等一般都不是自己親自攜帶,而是交由警衛員代為保管的。

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避免自己成為對方狙擊手攻擊的目標,成為活靶子。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戰場上,這些東西一般都屬於比較貴重或者是有很重要戰略價值的物品,不可能做到人手一份,部隊自然不能為普通士兵配備這些東西。那麼,擁有這些東西的不是士兵,那肯定就是對方的軍事長官!因此長官自己不攜帶這些裝備,也是為了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至於成為對方的攻擊目標。

這種做法從戰略意義上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眾所周知,軍隊的司令長官是整支隊伍的靈魂和大腦,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在他的帶領下,部隊才能完成一系列的行動計劃和戰略部署。一旦長官在戰爭中不幸受傷或者被擊斃,那將給整個隊伍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和影響。例如在1894年發生的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所在的旗艦定遠艦被對方擊中,丁汝昌本人也被炮火擊傷。這直接導致北洋海軍失去統一指揮,一時間陣腳大亂,最後被日軍艦隊擊敗。

在抗戰期間,日軍也曾因為軍官裝素太過明顯而吃過大虧。日軍的軍服裝素非常講究,從軍團長、師團長再到聯隊長以至普通小兵,每個級別的軍服顏色、所攜帶裝備,乃至鞋帽等等都各有不同。而我軍當時的槍支彈藥等武器不僅短缺,而且也相對落後,殺一個普通鬼子顯得不太划算。因此戰士們經常瞄著穿戴特殊的日本軍官開槍,由此給日軍造成了重大的殺傷。

後來,各國在戰爭中都注意到了這個被嚴重忽視的問題,因此在此後的軍服設計上都開始刻意模糊長官和普通士兵之間的區別,長官的望遠鏡等容易暴露其身份的物品也都交由士兵保管。甚至有的國家軍隊還規定作戰期間士兵禁止向長官行軍禮,以免暴露身份。這真可謂是將保衛工作做到了極致。

從望遠鏡這個小小的細節上就能體現出現代戰爭的殘酷和殘忍性。說一千道一萬,以上這些做法總歸是為了最大限度保障指揮員的人身安全,這些戰場上的寶貴經驗也是從無數次血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城夢像 的精彩文章:

無名小卒替岳飛收屍,死前還說了一個神奇預言,數年之後果真應驗
三國演義中孫策、周瑜死後,他們的遺孀大喬和小喬最後結局如何?

TAG:紅城夢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