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張雨綺:一年才給孩子幾千萬撫養費,這點錢夠嗎?

張雨綺:一年才給孩子幾千萬撫養費,這點錢夠嗎?


張雨綺:一年才給孩子幾千萬撫養費,

這點錢

夠嗎?




文 | 霧滿攔江



(01)


網上看到張圖:

建行跟超市簽協議,幫助超市上馬移動支付系統。超市將減少50%的人工收銀通道。

疑似超市收銀吐槽:領導說需要技術手段保證勞動生產率。可是我42歲除了收銀什麼都不會啊!

42歲。

除了收銀,什麼都不會。

——同一天的新聞是,明星張雨綺與前夫對撕,但瞬間停戰。公眾津津樂道於張雨綺向前夫索要幾千萬欠款,有種說法是給孩子做撫養費。

人和人之間,真的有差別。

(02)

有位祖籍山東的老奶奶,叫姜淑梅。

生於抗戰年間,那時候正鬧小日本,兵荒馬亂,姜奶奶因此失去受教育機會。

1997年的某一天,60歲的姜奶奶忽發奇想:人生不讀書,不如一頭豬。自己做了60年文盲,是不是換個活法呢?

掃盲識字吧。

認識了字兒,開始讀書。

先讀莫言的,諾貝大家,初學必讀。

讀著讀著,姜奶奶炸了:這啥玩藝呀寫的都是?要是我來寫,肯定比他寫得好。

真的假的?家人樂了:奶奶,你比莫言還余華,那就開寫吧。

寫!

寫作那年,姜奶奶75歲。

——今年姜奶奶81歲,出版了4部小說。

奪得多項文學獎,聲名大噪。


(姜奶奶)

(03)

每一位文盲,都是被耽誤的作家。

為什麼文盲老奶奶,秒殺諾貝大家?

——靠年齡所積累的閱歷、智慧與經驗!

莫言了不起是不假,諾貝爾大獎,可不是開玩笑。但說到底,莫言先生從事的是虛構文學創作。

悶在小黑屋裡,自己編段子。

故事編得好,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折射出人性不可言說的晦澀與傷痛。這類作品註定是要傳世的,給莫言先生個諾貝獎,不算太委屈。

——可是,當75歲的姜奶奶執筆時,她老人家還需要編故事嗎?

姜奶奶不需要瞎編。漫漫人生,老人家經歷了日本侵華,親耳聽到過槍聲,親身遭歷過劫難。建國後的風風雨雨,一樁也沒拉下。再到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老奶奶一句話也不說,做個靜靜的美女,在一邊看你折騰。

看到有些人起高樓,夜夜笙歌筵舞。

看到有些人樓榻了,留下滿地蒼涼。

然後老奶奶拿起筆,隨便寫下她看過的,她親歷的,所有那些消失在塵煙中的往事,哪怕是一個小小細節,都足以讓整個世界動容。

姜奶奶晚年大成,印證了商業市場上的鐵律:

追隨者通吃。

(04)

中國人有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說得讓人動容,卻又讓人疑惑。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上,那應該輸在哪兒?

輸在半路上?輸在終點嗎?

當然這句話的意思是:保持孩子始終領先,始終不讓別人攆上,成為始終的人生贏家。

——可這句話,有個天大的漏洞。

——這句話的前提:就是人生之路,未來之路,如運動賽場上的跑道,都已經事先劃好了,明明白白擺放在那裡。

——可如果人生道路,不是這樣呢?

人生更像個摸黑的尋寶遊戲,所有人目無所見,都在摸索實踐。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走著走著,忽聽身後爆發出歡呼聲……人家贏了。這時候你才慌了神:哎呀媽走錯路了,所有的努力全白費了。

方向錯誤的努力,比不努力還糟糕。

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許多人都有經驗。

——人生不是百米賽,是條道路隱伏於迷霧中的馬拉松。

——先胖不叫胖,後胖壓榻炕。人生也壓根沒有起跑線這一說,所有人始終都在自己的起跑線上。無論你走出多遠,此時駐足所在,就是你的起跑線。

人生也沒有落後一說。

許多行業中,先行者往往只是承擔試錯成本,並無實質收益。

反倒是追隨者,會避過先行者的坑,少摔跟頭,少走彎路,更容易抵達目標。

所以81歲的姜奶奶,一旦拿起筆,分分鐘吊打職業作家。

(05)

姜奶奶並非特例。

唐人高適詩云: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

這首詩大家都知道,《別董大》。



可董大是誰?

董大,名董庭蘭。是大富人家的公子,賈寶玉那種。董大的心愿,跟賈寶玉也沒區別,就是嗨嗨嗨,玩玩玩,各種享受,各種吃喝。甭跟他提奮鬥,家裡那麼多的錢,憑什麼還要奮鬥?

眨眼功夫,董大嗨足50年。

50歲那年,董大發現自己手拄打狗棍,赤腳立於長安城的風雪之中,正在乞討。

家業敗了,淪為乞丐。

當時董大就震驚了:怎麼會這樣?那小山一樣的金銀財寶,那一望無際的萬畝良田,這麼快被我揮霍沒了?

我好厲害。

能不能再厲害點?

——橫豎已經跌到了人生谷底,要不……咱們也奮個斗試試?

——一飛衝天。

50歲時家境落魄,淪為乞丐的董大,開始學習音樂,很快成為音樂大家。

(06)

年齡大一點點的人,比之於年輕人,多少更佔便宜。

人生經驗更充足,閱歷更豐富。

更懂人心,更通曉事理。

更容易成事。

與其枉費心機的望子成龍,莫不如走條容易的路。爭口氣,努努力。像張雨綺那樣,扔給熊孩子幾千萬撫養費。


(07)

世界並不是年輕人的。

而是屬於那些始終未曾放棄,或是放棄後幡然醒悟的人們。

既然如此,那麼超市的收銀員,又怎麼會說自己42歲了,卻除了收銀,什麼也不會呢?

這個事嘛……有部電視劇知道答案。

(08)

以前有部電視劇,《家有兒女》。

劇中的兒子,叫劉星。有天劉星與媽媽對話:

劉星:媽,我小時候,你為什麼不讓我學藝術?

星媽:小時候給你報藝術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哎,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

星媽:……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辭以對。



——幾句台詞,隱含著一個極深的社會心理法則。

——能夠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有些父母苦口婆心勸孩子學習,孩子卻不肯聽。

——能夠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有些人42歲,體力與智慧都達到巔峰,卻說自己除了收銀,什麼也不會。

(09)

陽明先生說,人皆可以為堯舜。

但舉世庸庸,皆為凡夫。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人在努力時,要闖過五道關。

如果他們不知道闖關之險,就很容易被內心的屈辱感擊敗:

第一關:立志。

看了81歲的姜奶奶成為名家,聽了董大50歲發憤成為大師。你的心也跟思春少女一樣,騷動起來:感覺我也可以……干啦!

第二關:被窺伺。

你開始發憤,開始努力。這時旁邊的閑人湊了過來:你在嘎啥呢?咋不繼續頹廢了呢……我擦你竟然敢努力!

第三關:圍觀與嘲諷。

你的努力,讓頹廢之人感受恐慌。害怕你人生上行,單把他撇在垃圾坑。於是他呼朋喚友:快來瞧快來看,這裡有個人正努力……閑人四面八方而來,圍住你肆意嘲笑:哈哈哈哈……小樣的,你也配努力?

第四關:羞恥。

明明沒做什麼丟人現眼的事兒。明明努力是正當的人生。可人性禁不起嘲笑,面臨譏嘲的狂風暴雨,你如一枚被擄為土匪窩的小媳婦,屈辱蹲在地上,掩面悲泣。

第五關:引刀自宮。

受不了被人嘲笑。我不努力了行不?我頹廢到底行不?

你就這樣放棄了自己。

於是你的人生變成這樣:少年埋怨父母,為怎麼不逼著我學?青年時嘆息:人過三十天過午,這輩子就這樣了。42歲時吐槽:人家除了收銀,啥也不會耶……60歲揪住兒女的腳步:背上我,喂我奶,你爹我這輩子就沒學會走路,就沒斷奶。

這樣的人生,你喜歡嗎?

(10)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或者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或者如魯迅先生那樣:你們去喝咖啡,我去寫作了。

都知道成就事業的人,心理強大。

但他們也一樣,都要闖過人際惡性競爭的難關。

成就事業的人,面對毫無理由的嘲笑聲,或是淡泊,或是無感,或是付之一笑:哈哈哈,老紙努力發憤了,你們去死!

那種辦法,都比放棄強。

可還是有人選擇了放棄。

好好看看你面前的坑吧,看看吧。為什麼年紀老大,卻活得憋屈?因為我們根本沒勇氣做自己。我們以別人的嘲笑為尺度,按別人卑鄙的意願活著。我們頹廢,只為讓不堪者不那麼孤單。我們一事無成,只為讓失敗者多點心理平衡。我們始終提不起勇氣,做回自己,就是因為我們無力面對羞辱難關。我們把自己弄成一個嚴重的問題,幼少時拖累父母,年輕時拖累社會,中老年壓榨子女,我們也不想這樣啊——改變只需要說一句:不想再這樣難為自己了!就從現在開始,去做你喜歡的事兒,不要再理會別人的嘲笑,我們為這些付出太多了。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就是下一個姜奶奶,姜爺爺,是下一個董大,董二,董N,董若干。像張雨綺那樣,每年扔孩子幾千萬撫養費,還嫌年景不好。我們知道自己行,知道自己可以,那麼多年的人生經驗,那麼多的人心感悟,那麼多的人性智慧,不能就這樣浪費了呀,是吧?





霧 曰


人生髮展,是分階段的:

20歲前,比共性,同質優者勝。

20歲後,比差異,異質稀缺者勝。

20歲前,比智商,比知識積累量。

20歲後,比情商,比人性的洞悉與把握。





去年今日 


《2018騰訊敦煌:重返人性,血拚未來30年》



文末福利



本周打賞中獎贈一本


《對手,大清擂台上的權利遊戲》



名單


點擊空白處看看昨天打賞中獎幸運兒是誰?

請這位寶寶在後台回復四個字

打賞中獎

」,

聯繫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霧滿攔江 的精彩文章:

老霧講電影|憑什麼有錢人放個煙花,小人物至少就要判10年?
聚焦2018,因為重視,所以備受關注

TAG:霧滿攔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