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書法名家:「筆有千秋業,胸無一點塵」談祝嘉先生的書藝人生!

書法名家:「筆有千秋業,胸無一點塵」談祝嘉先生的書藝人生!

上個世界二三十年代的民國,是一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但「亂世出英才」的時勢下,也誕生了不少藝術大師。祝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祝嘉先生的名氣不大(在今天而言),但是,他對中國書法的貢獻一點也不小。祝嘉先生一生致力於書法研究、書法理論研究,書法教育研究。完成了我國第一步《書學史》,填補了中國近代書法史的空白。他是繼阮元、包世臣、康有為之後的又一位碑學大家。

祝嘉先生一生學藝,一生筆耕不輟,然而,被生活所迫,一生南北漂泊,很是坎坷。

祝嘉先生原名朝會,1899年出生於海南島文昌縣清瀾鎮,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小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十分喜愛書畫,經常將作品掛滿家裡的牆面。祝嘉先生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耳睹目染,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當時家裡很窮,沒有學習書法的資料。祝嘉先生只能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顏真卿。

1916年,祝嘉先生到廣州省立一中學習,師從胡仁垓先生,學習詩詞、書法。胡仁垓是趙之謙的高徒,以書法、文章在嶺南名氣很大。祝嘉先生有空了,就跑到十幾里地的胡先生家裡請教,兩人建立了親密的師友關係,這段時間的學習十分艱苦。

他在給弟弟的回信中寫道:「秋聲客邸感難支,母病書來系我思。」生活的不易,讓祝嘉先生快撐不下去了,母親又傳來生病的消息。可見當時的處境是多麼艱難。

畢業之後的祝嘉先生回家鄉當了小學教師、校長。業餘時間堅持學習書法、刻印。後來輾轉到廣州、馬來半島,開始了自己的遊學生涯。他的書法在遇到了張叔仁之後開始發生了轉變。他在後來的回憶中說:「我真正學書是在三十歲開始的,前二十多年,把精力消耗在顏真卿、趙孟頫、何紹基上,花了整整十年才把習氣去掉。

174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想讀書學史,從書目上查找,其他史書都有,竟然沒有書學史,再三查找,依然沒有,只找到一本從日文翻譯過來的《中國書道史》,他感到非常憤慨,從此,他決心自己編寫《書學史》。終於經過八個多月的努力,完成了25萬字的書學史手稿,于右任看到後非常讚賞,親手作序。由此,填補了中國近代書法史的空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馬記千年史 的精彩文章:

30歲一事無成,苦練書法多年,最終大器晚成,成為江南四大才子
啟功和王羲之誰厲害?網友評論直接刷爆100萬!

TAG:司馬記千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