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陵之戰」孫臏大破龐涓致其自殺,到底是怎麼回事?

「馬陵之戰」孫臏大破龐涓致其自殺,到底是怎麼回事?

孫臏,相信大家並不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鼎鼎大名《孫臏兵法》的作者。但孫臏身體殘疾,只因遭同窗好友龐涓的迫害,後來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與齊國大將田忌一起擊潰龐涓兩次,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其中,馬陵之戰中,龐涓自殺。

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打韓國,韓國自知無法抵禦魏國的進攻,便向齊國派去使者求助。為何韓國會向齊國發出救援呢?其一、齊國也是大國,兵力雄厚;其二、魏國雖然兇猛,但是被齊國的軍師孫臏擊潰過。

齊威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決定立即發兵救援。但在位的齊宣王卻聰明,向孫臏請教。孫臏說:「既不能不救,也不能救得太早了,應該先讓韓國相信我們會去救授而殊死抵抗,然後我們再出手。」

孫臏對和他一起前去救援的大將田忌說:「魏軍嬌縱之氣嚴重,魏國士兵不把我們齊國士兵看在眼裡,我有一計,可破魏軍。魏軍進攻韓國,其大軍肯定在韓國境內,我們只需帶兵直奔魏國首都,魏軍必回國救援。我們再撤退,撤退之時,鍋灶一天天減少,造成我軍士兵潰逃的假象,定能使魏軍進入埋伏圈。

田忌採取了孫臏的計謀,率部直奔魏國。魏軍統帥龐涓得知這個消息,知道魏國大軍都在自己手上,剩下的軍隊可能無法抵禦齊國大軍,立馬揮師回援。當他趕回來是,齊軍開始撤退了。

龐涓為人自大,但他也深知孫臏的厲害,於是追擊之時也是格外謹慎。行軍三日之後,他發現齊軍的灶跡越來越少,便嘲笑齊軍的怯懦,還沒開始打仗就有這麼多逃兵。於是就只挑了一些騎兵前去追擊。

龐涓知道孫臏的厲害,孫臏哪裡能不知道龐涓的自大呢?他推算了魏軍的前進速度,判斷魏軍大概會在日落前到達馬陵。馬陵這個地方道路非常狹窄,而且旁邊地形險峻,可以埋下伏兵。孫臏為了確保殺死龐涓,又命人將一棵大樹的皮颳去,在上面寫上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樣。

龐涓到了此處已經是晚上了,他也發現了那顆刻字的大樹,當他走進仔細看時,遭遇齊軍萬箭齊發。最終龐涓無法挽回失敗的局面,拔劍自刎了。齊軍將魏軍全部殲滅。孫臏因這次馬陵之戰而名聞天下。

龐涓其實是自作虐。如果他沒有加害孫臏,孫臏也不會去齊國,也不會站到他的對立面去,孫臏也沒法將龐涓逼上絕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辭職的開國上將,主席稱他「軍之良才」

TAG:縱橫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