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雍乾三個皇帝,為何都不太尊重讀書人?

康雍乾三個皇帝,為何都不太尊重讀書人?

談及康乾盛世中,康雍乾和讀書人的關係,經過清宮劇的洗禮之後,十有八九之人都會認為兩者關係很「和諧」,甚至康雍乾備受讀書人稱讚。那麼,事實真相如何呢?答案讓人意外!不客氣的說,如果深究歷史真相的話,都能看到不尊重這三個字!

(康熙怒斥群臣)


康熙:治統和道統的合一

康熙曾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還組織編輯了一系列書籍。按理說,康熙和讀書人的關係應該很好。在歷史評價中,文人對康熙的評價也非常高。

然而,康熙卻剝奪了讀書人的最高權力,即:道統(教化、傳授、解釋儒家的權力)!中國傳統是皇權掌握「治統」,讀書人掌握「道統」。康熙16年,明確宣布他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所謂「治統在是,道統亦在是」。 這是中國第一次道統和治統的統一,達到了專制頂峰。

換言之,康熙表達了這麼一個意思:真正懂道學的,是皇帝,真理只能在皇帝手中!從此,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不允許讀書人有其他想法和意見。後來,雍正、乾隆等,都掌握了道統,所以清朝讀書人,都沒了自己思想,彷彿都成了「皇家奴才」。

康熙曾召集翰林官員,出了一道題目「理學真偽論」,自己做考官。在這一場考試中,康熙大發威風,當場羞辱了很多讀書人,包括他已經過世的老師熊賜履,嘲諷這些讀書人是「假道學」,和市井之輩沒什麼區別。可見,說康熙尊重讀書人,顯然是一個誤解。


雍正:寧用家奴,不用名儒

如今,一部《雍正王朝》,讓世人重新認識了雍正,由此認為這是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或許,由於現在雍正「耀眼」的政績,反而忽略了雍正對讀書人惡劣的態度。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天下讀書人」清流誤國,結黨亂政,而「改革皇帝」雍正依靠家奴(如李衛、田文鏡)治國,為民作主。為此,雍正殺言官、誅諫臣、懲治「科甲朋黨」,對讀書人可謂非常貶低。總之,雍正認為「清流誤國、奴才救國」。

在真實歷史上,雍正的確有這一傾向,他對科舉出身的文臣有看法,懲處了一大批「操守雖清」而奴性不夠的儒臣,如李紱、楊名時等,給人普遍的印象是:寧用家奴不用名儒。

當然,雍正的「反儒」,是反對「有自己思想的讀書人」,但對於張廷玉這樣聽話的讀書人,雍正還是很喜愛的。


乾隆:讀書之人,猶如倡優

在清朝諸多皇帝中,乾隆可能最廣為人知的一個,一部《戲說乾隆》,讓乾隆揚名天下,如今可謂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那麼,乾隆對讀書人如何呢?從乾隆對待紀曉嵐來看,讓人震驚。古往今來,估計沒有皇帝會這麼罵文人。

乾隆年間,尹壯圖直言,「議罪銀」和官場腐敗,對百姓傷害極大,導致民生凋敝。乾隆聽了勃然大怒,就把尹壯圖整的欲死欲仙。為此,紀曉嵐就為尹壯圖求情。

讓人想不到的是,乾隆狠狠的罵了一句,即:「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所謂倡優,古代指從事歌舞雜戲的藝人,倡,樂人也;優,諧戲者也。把一代才子紀曉嵐,都比作一個「逗笑」的藝人,可見乾隆眼裡的其他讀書人地位了。

傳統觀點裡,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雖有所不足,或會做出一些「缺德」之事,但治天下的確需要讀書人。那麼,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每一個都被史家讚譽,為何卻都不太尊重讀書人?

其實,總結一下,不外呼這三點,(1)打壓讀書人,鞏固皇權,讀書人話語權太大,必然削弱皇權,不利於實現「皇帝獨裁」,比如明朝,(2)讀書人多是漢人,這是潛在的危險,有獨立思想的讀書人,就更需要打壓了,(3)打擊漢族讀書人的文明優越感。

或許,在表面上,康熙雍正乾隆有優待讀書人的記錄,但骨子裡還是不太尊重讀書人,否則就不會有以上之事發生了。說到底,就是要把讀書人馴服,變成徹頭徹尾的「思想奴才」。所以,龔自珍才會喊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實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早被馴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明朝這五個獨特的規定,讓官員恨之入骨,卻讓百姓拍手稱快!
中日第三次戰爭歷史,日本史書:斬殺數千明軍後,十萬明軍膽寒!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