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關於移植後新發糖尿病,您知道多少?

關於移植後新發糖尿病,您知道多少?

案例:26歲的小張,是一名互聯網工作者。因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飲食搭配並經常進行鍛煉,所以平時並沒有出現太嚴重的癥狀。然而,因為今年市場經濟不景氣,公司正在陸續的裁員。小張雖然沒有被裁,但是工作量卻多了好幾倍,每天晚上都要到凌晨才下班。


漸漸地,小張為了省時間,選擇點外賣代替自己做飯,就連鍛煉也好久都沒有進行。有一天下午,小張正和旁邊的技術人員討論著問題,突然一下子,小張就倒了下去。被緊急送往醫院後,醫生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加重導致的心力衰竭,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手術。

之後,康復出院的小張辭去了工作,選擇在家安心調養。但是幾個月後,小張發現自己出現了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癥狀。到醫院詢問醫生後,醫生結合之前小張做過心臟移植手術,判斷為是移植後新發糖尿病。



血糖異常是實體器官移植後常見的併發症。《中國器官移植術後糖尿病診療指南(2016版)》中提到,移植後早期(1個月內)血糖異常是普遍現象。但是其中一部分最終會發展成移植後新發糖尿病(NODAT),術後1年內是發病高峰期,1年後發生率顯著下降。


移植後新發糖尿病會增加移植物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如術後感染、移植物排斥反應、移植物功能減退或膿毒血症,最終影響受者的長期生存。當然,移植後新發糖尿病也和其他類型糖尿病一樣會導致微血管病變和大血管病變。



移植後新發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不同實體器官移植(心臟、肝、腎等)受者發生移植後新發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類似,包括移植相關和非移植相關兩大類。


非移植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男性、年齡增長、種族、肥胖、基因易感性或存在糖尿病家族史、代謝綜合征、移植前空腹血糖受損或者糖耐量減低、多囊腎、間質性腎炎等。


移植性相關危險因素包括使用糖皮質激素、鈣神經蛋白抑製劑(CNI),病毒感染、移植後體重增加等。


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素分泌功能的平衡是維持正常血糖水平的關鍵。移植後新發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有相似性,即同時出現胰島素抵抗增加和胰島素分泌功能損害,一般是以下四種原因造成的。


1.

免疫抑製劑的作用


一般移植術後,為了降低術後急性排斥反應,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製劑,CNI就是其中普遍應用的一種,但是它也會調節胰島β細胞的生長和功能,會不可避免的引起血糖升高,甚至是導致移植後新發糖尿病。


而像糖皮質激素,通過增加胰島素抵抗、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導致肝臟產糖增加,從而升高血糖。


2.

血糖負荷增加


圍手術期間,如果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飽和脂肪酸或者缺乏運動,都會導致血糖的升高。


3.疾病狀態的影響


由於胰島素可被腎臟清除,如果患者之前得了終末期腎病,之後因為移植後腎功能恢復,胰島素清除會加快,出現胰島素不足,甚至加重胰島β細胞的應激,導致分泌功能受損,血糖升高,長期情況下,會出現移植後新發糖尿病。

4.其他因素


移植時年齡大於45歲的患者,其移植後新發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會增加2.2倍;非白種人發病風險會增加2倍;移植後體重自60千克起每增加10千克,移植後新發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就會增加1.4倍。



如何預防移植後新發糖尿病的出現


因為移植後新發糖尿病會顯著增加移植物併發症的出現以及提高患者病死率。所以術前、術後對移植後新發糖尿病的預防和管理十分有必要。


1.術前高危患者應該進行生活方式干預


對於一些具有糖尿病發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發病危險因素的患者,需要開始控制血壓、血脂。合理膳食,合理運動(尤其是超重/肥胖患者),達到合理的體重水平。愛吸煙的患者應當少抽或者戒煙。

2.術後積極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並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移植器官長期存活是移植術後的核心治療目標,不可避免要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抗排斥藥物以防治急性排斥反應,而胰島素是這種臨床狀態下唯一迅速、安全、有效的降糖藥物。對此,患者需要每日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當出現早期高血糖,則使用胰島素泵或中長效基礎胰島素+短效/速效胰島素方案應對;等穩定後逐步轉變成胰島素、口服降糖葯、生活方式改變的綜合性治療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天地 的精彩文章:

關於1型糖尿病的十個問題
糖友足部發燒不可忽視

TAG:糖尿病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