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國王有多善良?為保全無辜百姓,主動退位稱臣,美名流傳至今

這個國王有多善良?為保全無辜百姓,主動退位稱臣,美名流傳至今

百家姓是在中國流傳的三百千的其中之一,很多人以為這是按照姓氏人口多少來排列,其實按人口是現在的排列法,在宋朝並不是如此,而是按照勢力地位排列,當時宋朝皇帝姓趙,吳國國王是錢,因此趙錢排在最前列。

百家姓編寫者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小百姓,生長在當時吳越地區,排在最前面的姓氏來自於統治者的姓名,那麼北宋為趙氏家族的天下,自然排在第一位,而「錢」姓來源於吳越最後一個國王錢俶,按照道理來說,身為亡國國君的一般都會被百姓怨恨,那為什麼他能被尊崇呢?

當時的吳越名氣不大,佔據著江浙一帶,軍隊也比較弱,存活時間也短,在三代皇帝的手上就亡國了,然而錢俶亡國後能得到北宋統治者優待,活的也夠久,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在他身上為什麼不管用呢?後來錢氏和趙氏不斷聯姻,關係密切,還能做到宰相一職輔佐君王又是憑藉什麼呢?

疆域的擴張多是用士兵血汗打出來的,勞民傷財,一將功成萬骨枯,錢氏王朝牢記組訓,不敢稱帝,錢俶更是經常搜羅奇珍異寶獻給趙匡胤,表示友好無異心,連投降都做好了儀式是「送疆土」而不是流血是搶奪。錢俶愛戴百姓,不願波及民眾,自他在位開始就是一個明君,深得人心。

錢俶十多歲的時候就當內衙諸軍指揮使、檢校司空為國分憂,了解民間疾苦,體諒百姓。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減輕賦稅,勵精圖勤,還親自帶兵下田耕種,更是允許農民耕種無主的耕地,不浪費每一寸土地。遇上旱災,百姓青黃不接不得不賣兒女換取糧食,他知道後,打開國庫,承諾由政府提供糧食、布匹讓父母贖回兒女,讓吳越百姓深深感動。

錢氏自建國起就不稱帝,對中央王朝十分討好,按時進貢,從不間斷,其流傳的組訓就是,做什麼事情要量力而行,真遇到敵人兵臨城下,要合理審時度勢,要是打不過就投降吧,不能苦了百姓。而錢俶自幼信佛,修建了雷峰塔、靈隱寺。

最為令人敬佩的是,錢俶深感眾生皆苦,放棄自己的皇位對北宋稱臣避免流血(吳越位於江浙,當宋朝大軍臨近時,錢俶為保全江浙近六十萬無辜百姓姓名,下令放棄抵抗,俯首稱臣)。

對於古人而言,江山社稷千秋萬代延續下去是使命,從老祖手中接手的江山今日就要消亡在自己手中又怎能不悲傷。在位四十年勤勤懇懇,日日為除貪官污吏、減輕人民負擔的錢俶所經歷的思想掙扎是一般人所不能想像的,這個妥協的決定是人民的福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貧窮國家,戰敗找到中國談判和解,從此世界上多了個富強大國
忠臣因批評皇帝被下放到蠻荒,忠臣去八個月,蠻荒蛻變,城市改姓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