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900萬印度人瘋搶6萬份工作,加班至死,真正的就業崩潰!

1900萬印度人瘋搶6萬份工作,加班至死,真正的就業崩潰!

文/金錯刀頻道 張一弛

總有一些理由讓我們一再失眠。

對這屆年輕人來說,擔心發年終獎之前被裁員,最近成為了失眠的最大理由。

這個話題殺傷力,甚至穩超「被父母強迫相親」和「押一付三」。

對於隔壁印度人來說,最近失眠的理由是,半夜就得爬起來排隊找工作——關於印度就業競爭慘烈的狀況,新聞標題是這麼形容的:印度鐵路招聘6.3萬個崗位,有1900萬人申請

游標題里這些數字,就讓人感受到「人艱不拆」。

華盛頓郵報官網

一個來自印度農村的小夥子,他的找工作事迹是這樣的——

來到首都的第一晚,這位小夥子在火車站打個地鋪就過了一夜。

等到清晨7:35分的時候,一位門衛舉著擴音喇叭,招呼1900萬應聘者準備考試。

這1900萬人競爭的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高薪職位,他們應聘的職位是印度鐵路的非正式員工,比如臨時幫手,搬運工,清潔工,看門員,助理級的扳道工。

6.3萬個崗位1900萬的應聘者,也就是說,平均300多人搶一份工作。

但這並不是偶然。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無數的就業殘酷的情景,其實都真實存在著,而且已經重複上演了很多年。

1

印度年輕人:

連續兩年就業0增長,遍地都是高學歷乞丐

沒有人知道印度人為了找份工作有多努力。

中國人考試最瘋狂的時候,也就是提前去圖書館佔個座,而印度人為了招聘考試不僅要搶佔圖書館,還要包圍圖書館。

在印度海德拉巴,每天深夜都有幾百個人來這裡準備應聘考試。

自己帶著椅子,走的時候就拴在圖書館大樓的鐵柵欄上。

印度有13.26億的人口,這麼多的年輕勞動力,在數量和質量上,已經遠勝許多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要說人口紅利,誰都比不了。

但他們為印度創造多少價值呢?

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印度市場根本提供不了這麼多工作機會。

2017年,印度已經有四分之三的人處於脆弱就業狀態。不僅沒有工作可以提供,就算是印度引以為傲的IT行業,也崩潰了。

2017年底印度的信息科技公司就開啟了一次歷史上最大規模裁員,大量公司解僱現有員工,20萬就業崗位岌岌可危。

一個月里,印度七家大型IT公司一共裁掉了56,000名工程師,堪稱「大屠殺式」裁員。

到了2018年,印度就業市場增長几乎為零,10月失業率甚至上升至兩年來最高點,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高學歷乞丐

孟買警署在去年面向社會招聘了1137個保安,而且沒有編製,一個月2.5萬盧比(相當於2500人民幣),招聘簡章中明確聲明本崗位的學歷要求為「高中及以上學歷」。

沒想到,一下子收到了20萬份申請表!

其中本科學歷的不計其數,居然還出現了167個人有MBA學位,543個人有商科碩士的學歷,34個計算機碩士高材生,159個理學碩士,還有3個醫生。

結果,在印度的各大體檢點,出現了這樣的景觀:

每天超過9000人參加應聘城管的體能測試,這些醫生、管理學碩士、計算機高材生在操場上比賽1600長跑、鉛球、引體向上......

不正常的激烈競爭,讓招聘的警署心裡都不是滋味,「看到那麼多有工程師背景的年輕人應聘公務員,我感到痛心。我們的基建如地鐵和道路那麼差,那些領域更需要他們」。

印度的就業傷疤,已經發展到潰爛流膿的階段。

就在昨天,印度終於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遊行,2億人走上街頭抗議,交通徹底癱瘓,要求政府提供就業機會、提供最基本的失業保障。

2

日本年輕人:

要麼」加班到死「要麼當」平成廢物「

如果說印度重新定義了什麼叫「就業難」,那日本就重新定義了什麼才是「加班」。

在日本,上班要想不遲到,早起是不夠的,還得有豁出命去擠地鐵的魄力,因為日本上班高峰期的地鐵永遠都不會出現「下一趟會人少點"的情況。

日本人秉承「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的價值觀,勞動時長一直位居世界前列,被人稱為「社畜」

社畜用來比喻捨棄自尊、為公司做牛做馬,經常會身兼多職,被上司當狗一樣來使喚和壓榨的底層上班族。

有人把日本上班族和囚犯做了一個對比,結果囚犯完勝。

在日本的地鐵,你總能遇到走著走著轟然倒地的年輕人,他們可能剛在辦公室奮戰了幾個通宵,累暈了。

接近1/4的企業要求員工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個小時,加班在日本就代表「勤勉」,加班越瘋狂,被提拔和表揚的機會越大。

如果因為加班生病,日本人的第一反應是:絕對不能讓公司發現。

生病不是大事兒,失業是才大事兒。從不間斷的加班,社畜已經不能形容這種瘋狂程度,日本職場就誕生了第二個詞:過勞死。

2010年至2015年,日本發生了368起過勞死事件。其中40歲左右男性,29歲以下女性自殺比例最高。

到了2016年,一年過勞死(包括自殺未遂)人數,就飆到了191人。

因為這種接近瘋狂的職場競爭,讓整個日本出現兩個尷尬的後果:

1. 嚴重「變態」的人口結構

拚命投入到工作中,連吃飯和睡覺都草草了事,更別提性生活了。於是,出生的人口越來越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

2018年日本死亡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136.9萬人,也就是說,日本人口總量要凈減少44.8萬人,同樣是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有37%的日本年輕人計劃:不結婚,不生娃,一直工作到年老死去。

2. 「平成廢物」越來越多

有些日本人受不了加班到死的壓力,乾脆就做個廢物。

平成廢物是出生於1989年之後的日本青年,與中國的90後基本是同代人。他們不想工作,不願負債,懶得戀愛,對生活基本上0慾望.....

「宅」就是人生唯一的愛好,泡麵和電腦就能滿足一切。

3

中國年輕人:

一邊崩潰,一邊自愈

回到中國,六成的90後已經步入職場,剩下的四成也是踏進了半隻腳。

這些步入職場的90後其實幸福指數也很低:深圳鬥魚,連裁員通知都沒有,口頭告知員工後,直接斷掉寫字樓的水電;知乎的員工,早晨改bug,下午被裁員,美團更狠,3分鐘裁員,不用交接,即簽即走。

雖然沒有像印度一樣出現高學歷乞丐、或者像日本一樣的社畜文化,但這屆的中國年輕人還是沒躲掉兩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不敢生

90後人口總數比80後少23%,00後又比90後少16%,前幾天,「中國人口負增長了」這個短句,上了微博熱搜。

在全面二胎政策開放後的一份統計圖裡,確實二孩生育率明顯上升,但問題是,一孩生育率卻大幅下降了。

什麼意思呢,就是願意生孩子的不介意多生一個,但問題在於,那些不願意生孩子的,無論怎麼開放政策,他們就是不願意生孩子。

不但不願意生孩子,其中不少人可能連婚都不想結。

第二個關鍵詞是:高負債

90後有一個數據高的嚇人,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據不完全統計:49.15%的用戶每月的消費貸款(不含房貸、車貸)占當月收入的三成以上。更有4.25%的用戶每月貸款額度占實際到手收入的100%以上。

而加上房貸、車貸後,有5.44%的用戶每月貸款金額比到手工資還高。

也就是說他們中有的人即使把全部工資都拿來償還當月的應還貸款,都不夠!

這個社會日漸板結的土壤,正向一塊巨大無比的岩石碾碎,但好在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有那點卯足勁兒破土而出的倔。

印度的年輕人們還沒有因為300分之一的就業名額而放棄找工作,東京的年輕人們還在擠著300%的滿載率的地鐵,中國的年輕人們還在北上廣和回老家之間進退兩難......

全世界的年輕人,誰不是在一邊崩潰,一邊自愈;一邊流淚,一邊回血?

馬雲前兩天對年輕人說,2019年管他好壞,只做好自己,如果這句話分量還不夠,就再加上雷軍昨天晚上在發布會上的那一句:

生死看淡,

不服就干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錯刀 的精彩文章:

跨界狂魔靠旅行箱撼動百年巨頭新秀麗,重新定義「互聯網公司」
2018十大網紅:他們乾的傻事,你一件也做不來

TAG:金錯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