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手辦狂人」的遺產,竟和岳雲鵬擦肩而過,他們居然還有這門手藝!
點擊夢巴士手作關注喲
定期推送手工教程,親子手工,達人手工,原創手工,藝術賞析等諸多優質內容,要注重親子,熱愛手工的微信公眾號!關注我們妥妥沒錯!意外收穫不斷哦!
陶瓷,中國歷史最為燦爛的一頁,
其實包括陶器、瓷器兩種。
曾經有個說法是:石灣陶,景德瓷。
眾所周知景德鎮以瓷器聞名,
而陶器中最為揚名的,
當屬廣東石灣陶塑。
石灣陶塑到底有多厲害呢?
看下面圖中的花紋,
這是一隻貓的皮毛,很正常吧?
它可是廣東博物館的鎮館貓,
牛就牛在這份看上去正常上。
圖片來源:廣東省博物館微博
從遠處再看看,能相信嗎?
那麼逼真的皮毛紋路,
其實是個陶塑玩偶!
圖片來源:廣東省博物館微博
這隻貓還在《國家寶藏2》中露過一面,
和岳雲鵬擦肩而過。
它是清代的作品,
出自石灣陶塑名家黃炳之手,
一位有著強迫症的細節控陶塑大師。
圖片來源:CCTV-3 國家寶藏
許多人都覺得日本手辦精緻,
那今天就看看這石灣陶塑,
可以細緻到什麼地步。
別忘了,
世界第一的「手辦狂人」,
可是我大中國的秦始皇。
石灣陶塑,又名石灣公仔,
描繪人物面部堪稱一絕!
喜怒哀樂,帥怪壞奇,
都刻畫的入木三分,
將眉目間的神情刻畫到了極致。
石灣陶塑的發展,其實和秦始皇這個「手辦狂魔」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秦王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廢舊制,行新法。其中便包括用陶俑代替真人殉葬,這推動了制陶業發展。
之後的幾次大軍南下,更是把中原地區的文化傳播到南方,其中當然包括制陶業。
後來由於各種工藝的發展,
皇室有了其他的選擇。
而與那些動輒皇家工藝,
王室御用的技藝不同,
石灣陶塑之後都是民窯燒制,
面向大眾普通百姓。
所以少了很多曲高和寡的成分,
多了不少世俗的煙火氣。
免去皇家條條框框後,
石灣陶塑在成長中,
還吸收全國各大名窯的成就,
集百家之長,
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而石灣之所以能以陶勝出,
離不開它的歷史積澱。
清朝文獻記載:
南海石灣一隅,
前際大江,後枕崗埠,
無沃土可耕,無貨物貿易,
居民以陶為業,聚族皆然。
所以很久以前的石灣,
就以制陶為生。
連郭沫若都曾說:
巧奪天工憑妙手,
石灣該是美陶灣。
石灣陶塑通常分為五類:
人物、動物、器皿、微塑、瓦脊,
製作一個陶塑大致需要四步。
第一步自然是準備原料,
配土、練泥。
原來材料用石灣本地的泥土,
但近些年因為石灣陶塑發展迅速,
本地原料供不應求,
現在多用外地材料混合本地泥料。
寫了那麼多中國傳統手藝,
終於遇到一個發展迅速,
而非日益沒落的。
這點真的很讓人高興。
泥料配比有著極高的要求,
不是說跟小孩兒玩泥巴一樣,
加水和在一起就捏。
不同形象有不同的配方,
差一點都不行。
配好之後進入練泥的工序,
包括反泥、踏泥、搓泥等過程,
把生土變成熟泥。
過去練泥都是靠人工腳踩,
干這活的人被石灣當地人稱為鐵腳,
聽這名字就知道工作強度有多高了。
一切完畢後,
原來粗糙的土灰,
就變成光滑無雜質,
絲毫不粘手的熟泥。
準備好泥就可以著手塑形。
先堆出大概的輪廓,
然後反覆調整形態。
是加泥還是減泥,
都靠匠人自己感受作品的重心、比例,
手工活沒有死板的。
當大概模樣確定好,
晾乾後繼續塑形。
用有顏色的泥做細節裝飾,
比如面部使用紅陶泥等等。
同時要開始著手雕刻線條細節。
記得前面那隻貓的毛髮嗎?
就是在這一步完成的。
前面有提到石灣陶塑一絕,
就是在面部表情的刻畫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種時候需要專門的工具,
一把叫木批的雕刻刀。
這種刀要用九里香木製作,
有韌性,不粘泥、不怕水。
有時候真心喜歡匠人手裡那些,
大小成套、講究十足的工具,
有一種別樣的美感。
第三步是制釉,施釉。
石灣公仔的釉都是要現配,
沒有用提前準備好的。
制釉比制泥還要複雜,
過程中要把握配比、濃淡、乾濕。
做好了就是錦上添花,
做不好全部功虧一簣。
所以大多時候會先燒出很多樣品,
選出滿意的再進行上釉。
最後就是進窯燒制,
直到出爐。
故而有石灣陶塑,
泥、釉、火缺一不可的說法。
三者完美統一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經過長時間的燒制,
當初的泥人便獲得重生,
目光凜冽,表情生動,
細節更是一絲不苟。
節目介紹這門手藝時,
用的詞是發展迅速,而非日益衰落,
這離不開許多匠人的努力。
包括節目中的石灣陶塑大師:潘柏林,
他不是在做陶塑就是在教學生。
正如他所希望的,
這門手藝在慢慢變好。
從一而終,匠心永恆;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END -


※囚禁100個「孩子」後賣給我們?全球最殘忍監獄仍在營業:今夜,喪鐘為人類而鳴…
TAG:夢巴士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