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龍八部》不只是武俠書,金庸筆下的「佛教哲理」,你讀懂了嗎

《天龍八部》不只是武俠書,金庸筆下的「佛教哲理」,你讀懂了嗎

2018年我們失去了許多宗師級的人物比如創造了漫威宇宙的斯坦李,還有金庸大師。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對斯坦李可能了解的就比較少,但是對影響了中國兩三代人的金庸一定不陌生。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對金庸十四部作品的總結,但是除此之外,金庸還有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終其一生,一共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但是其中一部《天龍八部》是最為獨特的,一方面很多人對《天龍八部》這個名字不理解,因為作品中從來沒有出現於這有關的情節和場景。另外,這部書也是金庸後來在整理時花費功夫最多的,只因為一位友人幫了倒忙。

當時在創作《天龍八部》時,金庸是在報紙上連載的,就是每天都寫個幾千字發表在報紙上,一部長篇小說大概得要一兩年才能完成。但是寫到一半時,金庸受邀請要去歐洲講學,大概得三個月的時間。那時候通訊也不發達,沒法在歐洲寫好了再發表,所以金庸就拜託他的好友,香港文壇的另一位大師倪匡代他繼續寫《天龍八部》。

倪匡是寫科幻小說出身的,金庸怕他亂寫,就給他提了一個要求:不許把我小說里的人物給寫死了。可是當金庸從歐洲回來時,卻發現倪匡把阿紫的眼睛寫瞎了。可是故事已經發表了,金庸也沒辦法,只好在後面的劇情中找補,他讓虛竹學會了角膜移植手術,終於才讓阿紫的眼睛重見光明。

而在後來的採訪中,金庸自己又親自揭開了《天龍八部》名字的秘密。原來「天龍八部」這個詞是佛教中的用詞。而《天龍八部》這部小說雖然是武俠題材的,但是內涵的卻是佛教的思想。著名學者陳世驤曾對《天龍八部》作了一個精要的概括:冤孽與超度。沒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正是這部小說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

縱觀《天龍八部》中的人物,不論是痴情於阿紫的游坦之,還是沉湎於女色的段正淳,還有一心復國不顧其他的慕容復,都是慾望趨勢的奴隸。正如天下芸芸眾生,為口腹之慾,愛恨之情所困擾,而失去了自我。反而是蕭峰、虛竹、段譽等,雖然父輩罪孽深重,都是惡人。可是他們卻擺脫了籠罩在自己身上的原罪,斬斷了情慾的枷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世史略 的精彩文章:

三國里24位「低調」的名將,一個讓曹操痛哭,一個讓卧龍落淚
開國功臣的老婆只因一句「讚美」,結果被皇帝殺掉,這是為何?

TAG:盛世史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