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周冬雨最貴的劇,為什麼也最假?

周冬雨最貴的劇,為什麼也最假?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批評職場劇無職場,職業劇不職業,已經是國產劇的老生常談。就像《翻譯官》里的楊冪,是考不上法語碩士的。《幕後之王》里的周冬雨,傳播學碩士的身份也無法讓人信服。

劇中,周冬雨大叫一聲,就輕鬆獲得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實習機會。羅晉誇了一句張雨綺「其實你只是個女孩」,就成功化敵為友,將對方簽到自己公司。周冬雨造成重大直播事故,因為羅晉的護犢子,反而獲得入職機會。

職業的皮,言情的骨。這種事在近些年國產劇中屢見不鮮:醫生隨手拿起手術刀給女朋友修眉毛,律師不了解法律條文通過非法渠道收集證據,翻譯官只管愛得轟轟烈烈。

諸如此類細節都擺明主創的意圖,只是將職場化作修鍊情感的道場。在職場談戀愛,在家宅後宮搞職場升級,國產劇總是這麼聲東擊西。

然而網路單集售價867萬元、比肩《如懿傳》的《幕後之王》,還是沒能複製前輩《翻譯官》的成功傳奇。上線一周,網播成績已經穩定在日播放量第7名左右,甚至拼不過《姥姥的餃子館》這種明顯的電視屬性劇集。

收視更是拖累了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的平均成績,CSM55城數據,1月9日分別為0.598、0.597。收視不行吧,口碑也沒賺到。豆瓣評分始終在6分上下掙扎,硬糖君觀察,1月9日到1月10日從5.7迅速升至6.0。

甚至引發周冬雨粉絲的質疑,咱金馬影后為啥要接這種劇?這倒不難理解,明星也得養家糊口啊,演電影不如電視劇賺錢大家都知道。更何況周冬雨還是該劇的出品人之一,可以分得更多收益,有效規避了廣電限薪令。

布小谷VS鹿小葵

《幕後之王》講述女主周冬雨飾演的布小谷,進入電視製作業,拜在學長兼男神兼霸總的製作人淳于喬(羅晉飾)手下,一集集開掛並俘獲對方的故事。

好嘛,傻白人設我沒有意見,幹嘛名字也這麼幼稚啊!歐陽娜娜的鹿小葵,周冬雨的布小谷,是不是只要把名字改成「X小X」就能愛情事業雙豐收?

還有,羅晉你告訴我,什麼時候霸道總裁的敬業標準改成了「打吊瓶堅持工作」?支付寶的「敬業福」非你莫屬。

對於裝逼這件事,國產職業劇里的男性,那是「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也不住院」。且不說《幕後之王》的胃藥廣告隔不膈應人,硬糖君看了8集,羅晉幾乎每集都要胃疼兩三次。每一次發病就龜縮在辦公室沙發上,然後咱們的布小谷遞上藥,守門口。

然後咱們大名鼎鼎,威震業界的製作人,手裡的王牌節目叫《十二歌王》。主持人的串場台詞直接照搬《歌手》,動不動就是「今天的十二位歌手已經競演完畢」。一看舞美布置更山寨,直接安了四把《好聲音》的椅子。

還叫啥《十二歌王》啊,不如改名叫《芒果台浙江台,你來打我呀》更貼切。幾集過去,除了布小谷打點小雜,挨點痛罵,沖杯奶茶外,《幕後之王》沒有展現出任何傳媒製作的專業知識和背景,倒是職場的「過家家」宮斗佔了大部分篇幅。持續用「戲精」代替「糖精」,刺激觀眾的「神經」。

要製作節目就好好製作,《幕後之王》還硬生生的插入一個「道可道」概念。讓布小谷通過淳于喬的處事手段,若有所悟的去學習怎麼製作節目。學個《道德經》就能製作節目,那《老子》應該寫進你們的工作指導啊

羅晉的角色淳于喬,集萬千痛恨於一身,但偏偏恃才放曠,讓人好不嫉妒!對外,有前東家ME的圍追堵截,搶資源拼收視發黑稿,樣樣精通。對內,其他製作部門的掌門聯合抵制,尤以星天女老闆的弟弟孫廷遠為代表,挖黑料打報告插眼線,招招下流。

周冬雨的角色布小谷,聚錦鯉運氣為一體,但偏偏勤奮好學,讓人好不眼紅!學校里,有婊里婊氣的同學排擠。公司內,又有同事呼來喝去。男主和女主,一個人緣差得要死,一個運氣高得爆棚,你們不在一起「紅黑平衡,酸鹼中和」一下,怕不是要把普通人給禍害死?

傻白甜VS腹黑男

永遠的少女,永遠的周冬雨。似乎她總是可以和任何一個男演員有CP感的,然而魔法到羅晉這裡失效了。

千篇一律的小妞型角色背後,金馬影后的靈氣恐怕總有耗盡的一天。幸好還有硬糖君的校友黃燦燦鼎力加盟,僵硬的表情和完全看不出撲過粉的臉,把周冬雨襯托得都有點招人喜歡。

不管關於女性獨立的社會呼聲多麼高漲,到了國產職業劇中,價值觀總能一夜回到解放前。讓人憤憤的是,現實里的職場女性也只有做社畜的份兒,女主角卻走到哪都能「瑪麗蘇」。

職場傻白甜,需要的只是99%的天真無邪,外加1%的男主垂涎。來到人事複雜的製作公司,周冬雨像玩大富翁一樣,幸運的躲開所有雷區,直奔輝煌的重點,插上一桿「老娘這樣也能成功」的大旗。

泄露了使用藝人的工作機密,領導被開除,她被調到了行政處;負責接待的明星在舞台休克,卻能全身而退一張律師函和辭退信都沒收到;被同事設計陷害私自帶出工作錄像帶檢修,卻受到高人指導反將一軍,讓壞人看到她畢恭畢敬。

種種這一切的背後緣由,都不是因為周冬雨的業務素質和努力,而是因為金牌製作人羅晉要保她。只要得到男領導的垂青,女孩子工作失誤闖禍不斷算個屁啊!算了,當我們看到女主叫「X小X」時,就很應該明白她已擁有一雙隱形的水晶鞋。

永遠的土直羅晉,永遠由Tony老師創意髮型。從《歸去來》到《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再到《幕後之王》,羅晉飾演了越來越多的職場男性或創業者。然而令人感到空乏,一直是職業的虛置和勵志的蒼白。

在我們大談職業劇女性角色的穿水晶鞋的時候,也不能忽略其男性角色王子光環的加持。他們要麼是行業精英要麼天賦異稟,在迅速積累財富和上升階層後,被忽略的是核心的奮鬥過程。

無論是律師還是作家抑或製片人,保留主線替換職業,對於這部劇沒有任何影響。可以說,國產職業劇中的職業,就像宮斗劇的朝代一樣,隨意置換無足輕重。

羅晉飾演的淳于喬,人送外號魔鬼魚,代表的是精於計算的工作倫理。一方面,淳于喬的人設是精明老練的職場教父,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一切都精打細算、為我所用;另一方面,淳于喬對布小谷的情感又顯露其「人性」的一面。

於是《幕後之王》呈現了一場弔詭的男女性別敘事:它倡導女性只要傻白,就能成功。而男性需要精打細算,方可不敗。溝通男女對話的橋樑,不是工作的默契和靈魂的相惜,而是赤裸又脆弱的愛情。

假職場VS中產夢

在國產職場劇的製作方眼裡,或許中國觀眾從來不需要真的職場劇。他們只想被賦予一個希望:你看只要肯努力——儘管沒人知道這努力具體標準什麼,總有—天房子會有的,麵包和牛奶也會有的。

對此,硬糖君只能脫帽致哀。國產劇中的職場故事,其實體現了一種歷史線索。

90年代,大眾文化經常講述發家致富、家族企業成長的故事,講述帝王的故事或泥腿子將軍的故事。這裡面也有英雄的成長,但主要是如何做一個大英雄、成為一個強者的故事,是個人奮鬥成功的美國夢的中國版本。

2005年前後,《杜拉拉升職記》、《奮鬥》等職場劇、辦公室劇開始流行,這些故事的核心看似和美國夢的故事很像,就是如何奮鬥、如何晉級、如何成功,但卻是美國夢的另一面——中產夢。

職場故事與從奴隸到將軍的故事的區別在於,從奴隸到將軍實現的是一種階級逆襲。而職場故事則是在白領、中產階層當中晉陞,從一個小白領變成一個大白領。

這種在可見的階梯中爬格子,是從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轉型中白領中產階級崛起的產物,也就是《杜拉拉升職記》等白領故事出現的經濟基礎。

而2010年後,《甄嬛傳》和《紙牌屋》不約而同將政治講述為腹黑術和黑暗王國里的勾心鬥角。歷史和現實政治不過是故事的噱頭,看點是腹黑術和權謀,這非常吻合於當下白領、中產觀眾對於職場的想像。

如果說個人奮鬥是大眾文化應該宣揚的白日夢,那麼現在連這種職場白日夢也已經無法被講述了。於是出現了「傻白甜逆襲職場」的懸浮職業劇敘事,我們看到假的律師、假的醫生、假的談判官,就是看不到「奮鬥及其意義所在」。

若論起消極避世,中國職業劇當稱第一。與「職場腹黑化」對應的是徹底的「職場白蓮化」。現實競爭有多激烈、機會減少有多殘酷、階層固化有多迅速,國產職業劇里的布小谷和鹿小葵們,就有多天真和幸福。

有趣的是,這種轉移現實矛盾的修辭術,同樣出現在《歡樂頌》里。《歡樂頌》為我們呈現出一個中國社會內在分裂的寓言。作品一方面呈現出五姐妹之間難以彌合的階層裂痕,另一方面又試圖用「友情」想像性地彌合這一裂痕。

這種逃避,已經不能算是代糖或解藥了,基本相當於飲鴆止渴。當「女強人」形象已無法面臨新的職場困境,就以「傻白甜」在所有體制和封鎖中橫衝直撞。你甚至不能說這是「職場童話」,它只能是職業女性角色的徹底失語。

職場劇的價值觀,凸顯了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的文化變遷。科層制下的職場劇,無時不在宣揚這樣一種法則:誰更能適應這樣一個由資本主導的職場,並從中獲取資源,誰就可以享受美好人生,獲得甜蜜愛情。

在這種法則里,男性的感情被擺布,女性的大腦變荒蕪。如果勵志的只有類似「鹿小葵加油」的口號,那這種油還是不加為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硬糖 的精彩文章:

QQ音樂加碼短視頻,音樂必須抓住的紅利窗口
綠肥紅瘦,看她宅斗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