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意義重大!我國在這個領域又創下世界紀錄,反潛能力大幅度提升

意義重大!我國在這個領域又創下世界紀錄,反潛能力大幅度提升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經常被用來比喻中國的載人航天和載人深潛,全世界進入太空的有近500人,登上過月球的有12人,而潛入7000米以下深海的卻只有11人,比上過月球的還少一個。

深海潛水器駕駛員這職業聽上去挺厲害的,實際上,在設計製造出深海潛水器之前,中國根本沒有這個職業,甚至在「蛟龍號」之前,中國潛水器下潛紀錄只有600米。2005年,「蛟龍號」研製開展3年後,見過真的潛水器的人僅有兩位,他們是靠看影視作品,看國外科普讀物研製的,像是《泰坦尼克號》,他們反覆研究裡面有關潛水器的畫面,對中國潛水器的設計起到了不小啟發。

看新聞或者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感慨,為什麼在科技創新方面,國外的某個公司或某個人能獲得巨大成果呢?比如說詹姆斯·卡梅隆導演,花了幾年時間就可以造出一個單人載人潛水器,還能完成萬米級單人下潛。「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首席潛航員、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702所副所長葉聰說,那是因為西方大國有非常高質量的部件供貨能力,有非常好的技術轉移轉化制度和平台,所以要實現中國深海技術的大發展,有兩方面的基礎必須打好,一是技術,二是製造。

地球面積中71%是海洋,地球水資源中97%是海水,海底蘊藏的資源之豐富,不管是能源儲量還是礦物都超過陸地,而我們對深海的了解還不如對月球、對太空來得多,因此想要建設海洋強國,越潛越深是必然的趨勢,目前已完成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三個階段的設計工作,葉聰說,未來兩年將實現萬米載人深潛。

從軍事角度看,無人作戰裝備漸漸在軍事應用中嶄露頭角,無人潛航器的發展潛力巨大,應用前景廣闊。未來水下無人作戰系統能完成偵察監視、反潛、特種作戰、對岸上目標打擊,好似海里的「狼群」,將成為水下戰場的主角。與此同時,具有長航時、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徵,又適合長時間、大範圍水下偵查任務的滑翔型無人潛航器成為研究熱點。

而前不久「海燕-L」剛刷新了之前由其保持的國產水下滑翔機續航里程最遠和連續工作時間最長等紀錄,續航里程3619.6公里,無故障運行141天。此外,2018年在馬里亞納海溝附近海域,「海燕-X」萬米級水下滑翔機通過測試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至8231米,直接創下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這意味著中國反潛能力大幅度提升,要知道美國一直在反潛戰中佔據優勢,中國海軍在這個領域的進步意義重大。

如果水下無人潛水器的尺寸再大一點,將能攜帶更大的感測器,可以探測到距離更遠的潛艇和水雷,就像陸地和空中一樣,未來海上戰爭只會變得越來越自動化,而中國海軍是不甘落後的。(立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號哨所 的精彩文章:

「丟了西瓜撿芝麻」,日本官方突然做出一決定,引發日網友憤怒
一小國宣稱:東北亞無敵手,日本沒可比性,擁有美軍相同DNA?

TAG:一號哨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