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知否》病句上熱搜: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讀過的書

《知否》病句上熱搜: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讀過的書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撿書博士


來源:撿書博士

(ID: bos259)


生活中若沒有讀書,就像做菜沒有鹽一樣,寡淡無味。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楚翹朗讀音頻



近日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竟因為台詞中屢屢出現的病句而上了熱搜,網友們一邊吐槽編劇的文學功底,一邊修改起了病句。







有網友吐槽編劇的文化水平和自己兒子差不多,可見錯誤之低級。

一部頗有口碑的劇,卻在台詞上栽了跟頭,可以說是非常尷尬了,編劇的文化水平直接影響了整部劇給觀眾的印象。


所以說,你讀過的書,終將藏在你的氣質里、生活上和文字中。


多一點文化,才能少出一點笑話,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初衷是什麼,在如今功利的社會上,我想很多人都忘了。



01


我曾在微博上看到過這樣一則評論:



我們時常看到跟大學生相關的熱搜新聞,而底下總會充斥著各種讀書無用論的評論,或譏諷或嘲笑。


讀書人自嘲無知是謙卑,不讀書的人跟風嘲笑是「真無知」。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芝諾學識淵博,可他卻時常懷疑自己的解答。


有一次,一位學生問自己的老師:「老師,您掌握的知識比我們多得多,為什麼總是對自己的答案抱有疑惑呢?」


芝諾笑而不語,只是順手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圈和一個小圈,然後說道:



「大圓圈的面積代表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代表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看上去是比你們的多,但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分別代表著你們和我的無知。


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的周長長,因此,我接觸到的無知的範圍也比你們廣,這就是我時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有知的人往往比無知的人,更能了解自己的無知。


有時候,一個人書讀得多,見識也多,知識面就越廣,遇到事情時,思考的問題就越多,當想不清楚,看不明白,悟不透徹時,就會覺得自己無知。


而真正無知的人,卻總是自以為是,缺少自我認知,也缺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人們常常笑話一個人說「書讀得太少」,其實是在說一個人的格局小,見識少,思維狹隘,導致行事欠妥。


知識的廣度決定了一個人思維的宏觀程度,有知的人看待問題往往更加全面,相反,無知者無謂,無知的人往往會被自己圈在一方天地,終日在裡面遊走,眼界狹小,反倒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一個真正有學識的人,往往是虛懷若谷,對自己有清晰認知的人。




02


「讀書無用論」和「學歷無用論」之所以大行其道,一是不愛讀書的人給自己建造了一個完美的囚籠,二是小概率事件被過分地炒作來迷人眼球。


這個世界上太多人都有一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他們通常對人不對事,想要得到他們的尊重,就得和他們同流合污。

「讀大學有什麼用啊,能找得到好工作,能掙得了大錢嗎?」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啊,要嫁不出去了吧?」


「學習好有什麼用,你看那家誰誰誰,現在混得風生水起。」


讀書有什麼用?用處在於聽到此類話可以一笑而過,不與之辯駁,也不會放在心上。


新聞事件之所以是新聞事件,因為是小概率事件。

」高中都沒畢業的漂亮小姑娘,後來成了網紅,賺了大把的鈔票,沒考上大學的某某某出去打工,房子車子都已買好。「


」而博士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要啃老,985、211名校生要去賣豬肉、開淘寶。「


人們看到這些小概率事件,就又開始高呼「讀書無用論」,此時的他們陷入了一個邏輯學上的謬論,叫倖存者偏差,他們只看到了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下意識地忽視篩選過程。


沒有學歷的人也有成功者,只是概率低;有學歷的人也有失敗者,但概率同樣低。


以個別事例,來吹捧「讀書無用論」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雖說頂級名校也有草包,普通大學也有金子,只是概率低,過分誇大低概率事件來驗證讀書無用論真的毫無意義。


人生本來就很艱難,你讀了很多書,也有著高學歷,卻依然過得艱辛,因此你抱怨讀書沒有用,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如果你沒有讀書,只會過得更艱辛。


讀書最大的作用不是讓你往後餘生一帆風順,而是讓你有更多的選擇。


人生最可怕的也不是做選擇題,而是無題可選。


都說學歷是一張「敲門磚」,一點錯都沒有,學歷可以讓你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選擇更好的城市,進入更好的平台。


人們總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而錯過很多機遇,留下很多遺憾,學習本該就是終身事業,與其在抱怨中止步不前,不如從現在開始就提升自己。




03


讀書需要積澱,厚積才能薄發。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喜歡用各種數據來衡量一個物品或者人的價值,而讀書並不能被量化,讀書的價值如果被低估,將會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讀書的初衷是什麼?


是教我們怎麼做好一個人。


讀書才能讓我們成為一個高境界的人,因為在書中我們可以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境界,對人生的感悟,我們終其一生也未必能達到。


讀書才能讓我們擺脫平庸,平庸者什麼都不缺,只是缺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得被動而又功利,無知且無趣。


只有讀書,才能讓我們逃離狹小的時間和空間的掌控,博古通今。


很多時候,我們讀了很多書,但卻覺得自己沒有多大改變,由此開始懷疑讀書是否真的有用。


我們時常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忘卻了自己讀書的初心,變得急功近利。


倘若不能在短時間內帶給自己實際的反饋,我們便會覺得讀書沒有用,其實不是的。


曾有人打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說讀過的書如同吃過的飯,誰都無法具體說出是哪一頓飯使人長大成人,但長大成人必須依賴於每一天飯食提供的營養。


讀書也一樣,需在日積月累中達成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字一句,便是收穫。


讀有用的書,做有用的人,是我們終其一生所需要追求的。



04


讀書會讓你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知乎網友分享過這樣一則故事:


記得上課時老師問過一個問題,說的是杭州西湖那有座石碑,上邊刻著「蟲二」兩字,問我們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大家一臉懵逼……


這時候,我的同桌輕蔑的一笑 ,隨後說到,這兩字是風月二字將外框去掉所得,寓為自風月無邊之意。


嗯,他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又裝了一次大佬。


有人說,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 


與富有才識的人交友,時間越久,就會越發覺得對方魅力無窮,因為讀過的書已經顯露在他們的談吐、生活和文字之中。


反之,書讀得少的人,視野狹小,格局小,精神世界貧瘠,容易被負面情緒、消極思想所左右,自然也算不得太有趣。


宋代學者黃庭堅曾經生動地分析過,讀書對一個人修身養性的重要性:「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得面目可憎,對人亦言語無味。」


人需吃五穀雜糧,也需讀書養神。




05


董卿曾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她的文學修養讓無數人讚歎。



生活雖然忙綠,但她仍然保證每天一個小時的閱讀,因為讀書可以讓她成長和快樂。


腹有詩書氣自華,愛讀書的人,他的言談舉止,都會散發著無與倫比的魅力,不僅能愉悅自己,還能感染他人。


董卿曾說:「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生活中若沒有讀書,就像做菜沒有鹽一樣,寡淡無味。


唯有讀書,才能讓人內心更強大、氣度更從容、人生更精彩。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

好看

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越來越優秀的3種跡象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