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確認過眼神,每一個UP主都是了不起的人

確認過眼神,每一個UP主都是了不起的人


我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當身處於不同星空之下的人類開始思考這些問題,知識總會通過不同的載體來到他們身邊,為他們解開疑惑,引導人類從歷史的深處走向今天。

遠古時代,知識傳播就是人類生存本能的一部分。甲骨文中,「知識」的「知」字是談論和傳授打獵、作戰經驗的意思;而「識」字則表示辨別武器。把握「知識」的人才能吃得飽、住得穩。

文字、紙張的出現,讓知識得以通過符號的形式流傳。這個時候知識的流向是單向的,只能從作者到讀者,從講台上的老師到認真聽講的學生,但祖輩的人還是會抱著一本本大部頭,愛不釋手。

廣播、電視、電影和互聯網顛覆了知識的形態和傳播速度,知識被賦予了聲音和畫面,只要點點滑鼠,80後就能到互聯網上衝浪,搜索古今世界的信息。

如今迎接短視頻時代的人,他們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傳播者。

在輕鬆愉悅、老少皆宜的社交環境下,知識於十多秒的短視頻誕生,連接大眾,

有活力的知識在集體的智慧中迸發,每個人都是這一場知識普惠的參與者。


知識青年有了不一樣的定義

短視頻的出現,讓知識傳播呈現出一些全新的特質。

不同於小說或電影的起承轉合,

短視頻的每一幀都必須是高潮。

沒有冗長的前奏和鋪墊,每個觀眾都能在打開視頻後極短的時間內到達知識點,快速地習得、消化。在抖音網紅、英語教師孫志立看來,

短視頻就像是一本書的目錄,它起到的是知識檢索的作用。如今,知識青年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一個賬號最精華的部分,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去搜索更多。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傳播的效率被大大提高。

再來,短視頻亦契合了當今社會對個性的追捧,誕生了諸多網紅。數據顯示,在抖音粉絲數排名前100的知識類創作者中,超過半數人都是以真人出鏡、出聲講述的方式,向觀眾傳達有溫度的知識。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用魔性的口音抖包袱,讓學生重新愛上古詩詞;園藝師坤哥、辣媽艾小鑫靠教大家玩花卉、養生育兒,也成為了成為了各自領域的新知識青年。

在抖音上,口語技巧、美食烹飪、生活竅門、武術防身都能成為教材,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生活知識獲得了一種更為顯性的表達方式,引起了大眾的興趣。晦澀的知識被創作者的巧思打碎,進入生活日常。不可否認,跟著短視頻嘗試花樣系鞋帶、花樣吃火鍋的抖音青年,可能是物理學、社會學的最強實踐者。

一條用動畫模擬太陽系真實運轉情況的抖音視頻,配以恢弘的背景音樂,帶給大家無限震撼的同時,也收穫了67萬的點贊數。陳柯宇創作了古風歌曲《生僻字》,經過新華網的話題發酵,激起了一浪「漢字熱」,連國外友人也忍不住參與。在抖音平台上「抖動」起來的高冷知識,都能夠一下子貼近群眾,群眾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觀看,這不正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了。



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台,讓知識傳播即時化,讓知識呈現人格化,讓隱性知識顯性化,還讓複雜的知識通俗化,它們也塑造了當下知識青年的新形象。


知識傳播的壁壘也正在被打破

知識類短視頻成為了抖音的新風尚。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 8 日,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知識類創作者近 1.8 萬個,累計發布超過 300 萬知識類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 3388 億。從粉贊比來看,知識類作者也遠高於平均線。

例如一條名為「現行世界地圖有太多假象」的短視頻,收穫了 185.4 萬個贊,播放量累計超過4760 萬,成功讓用戶「長知識了」,他們都震驚於「萬萬沒想到格陵蘭其實沒有那麼大」,甚至表示「以前課上教過的不記得了,不過你一說我就能理解」。

視頻的發布人「地球村講解員」不是唯一的知識大咖,在抖音上的嫩人覆蓋自然人文科普、本科研究生考學、攝影聲樂才藝、職場行為處事、減肥健身、手機貼膜等方面,構成一張深度與廣度並存的抖音知識地圖,用戶隨手可及。

王小波說,學習文史知識的目的在於「溫故」,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知新」,有文史修養的人生活在從過去到現在的一個漫長的時間段里,有科學素養的人擁有廣袤無垠的未來。





我們可以在抖音短短的十幾秒視頻中,獲得過去和未來。

2018年9月,中國科技館等全國 42 家科技場館集體入駐抖音,並發起話題挑戰「我的科學之 yeah」,累計播放量超過 18 億,不少用戶喜歡看他們「用紅色素模擬水中的火山爆發」的實驗。

這意味著,

短視頻能夠讓知識走出學校、博物館等殿堂,通過移動端,在碎片化的時間內傳達給用戶。


15秒到1分鐘


足以讓好奇的種子發芽

1月8日,短視頻與知識傳播高端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孫志立,「四平警事」主創董政,「酷炫實驗室」負責人唐志煒與一眾專家學者、媒體人分別發言,其中「知識普惠」一詞被頻頻提起。

好的知識類短視頻,可以實現知識的「惠及」。抖音短視頻長度為15秒到1分鐘,可以大概說清一個知識點,讓人們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實現「時間的複利」。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

基於抖音案例分析和用戶訪談,專家們將短視頻知識傳播的功能價值總結為「種子(Seed)"。短視頻就像一顆飽含生命力的種子,激發著更多人探索知識的興趣,並在人們更多的主動探索和實踐中生根發芽。

「種子(Seed)」又能被解釋為:點亮興趣(Spark)、擴展邊界(Expand)、煥

新觀念(Erase)和激發參與(Do-it)。

當人們看到「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名人關係,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還把他寫進小說」,或「停止吸煙後,身體會發生什麼?」這些視頻時首先產生的是好奇心。以這些有趣的點為線索,他們能夠發現更加寬闊的知識面。新習得的知識還有可能會完全否定掉我們的舊觀念,從而樹立正確的認知。

就像「最輕易」上當受騙,親信保健謠言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在短視頻中獲得最權威的資訊和案例,這樣「潤物細無聲」的健康科普才能讓父母接受科學的生活觀念。

而短視頻具象的呈現形式和便捷的跟拍機制,讓動手參與變得更加容易,也讓學習反饋變得更加及時。他們跟著動手做、上傳視頻,別人轉發、評論、再進行修改,這個過程中,知識成為了一個動態的再創造過程,擁有了不斷更新的活力。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科學報社和位元組跳動平台責任研究中心的學者們總結道:



當更多的知識普及和惠及大眾,當更多的人參與到知識的生產中來,我們所感受到的,正是文化脈動的喜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看看人家,你今年的元旦都白過了
知乎直男們,你們的故事還能編下去嗎?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