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曾怒斥張學良的不抵抗,他保護了民族的瑰寶「故宮」免於被毀

他曾怒斥張學良的不抵抗,他保護了民族的瑰寶「故宮」免於被毀

他曾怒斥張學良的不抵抗,他保護了民族的瑰寶「故宮」免於被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北京是我國明清兩代帝都,而故宮則是中國幾百年的政治中心所在。故宮明清兩代稱為紫禁城,是兩個朝代皇家所在地,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傳承了幾百年的民族瑰寶在北洋政府時代,差點被毀掉。如果不是吳佩孚將軍的力挽狂瀾,我們今天就只能從歷史書中學習,想像這座氣勢恢宏的皇家宮殿了。而北京幾百年的魂就徹底沒了。

吳佩孚是北洋政府少有的儒將,吳佩孚是秀才出身,標準的知識分子。在北洋政府高層遍地大老粗里那真是鶴立雞群,吳佩孚寫得一手好字,經常在百忙之中繪畫和寫詩,曾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好詩。

他曾怒斥張學良的不抵抗,他保護了民族的瑰寶「故宮」免於被毀

吳佩孚是一個極有民族氣節的人,日本人曾多次拉攏吳佩孚,但都被吳佩孚一口回絕。「九一八事變」後,已經下野的吳佩孚來到北京,見到來接站的張學良,吳佩孚直言不諱地問他:為什麼不敢和日本人打?你爹被日本人炸死了,這是家仇,東北被日本人佔領了,這是國讎,國讎家仇你都不報,你爹的棺材都要豎起來了!一席話說的張學良無言以對,面露尷尬。

1912年民國成立, 國會參議院、眾議院於年初從南京遷到北京,在宣武門象坊橋前資政院舊址辦公。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後,宣布恢復越發,召集國會。1923年,北京政府因國會會場狹小,計劃將參眾兩院遷往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並將三大殿改造成日常辦公及召開會議的場所。消息傳開,全國輿論一片嘩然。

他曾怒斥張學良的不抵抗,他保護了民族的瑰寶「故宮」免於被毀

當時身在洛陽的吳佩孚知道息後勃然大怒,立即給當時的北洋政府發了一份電報,表示堅決反對。電報全文如下:「嘗聞之歐西遊歸者,據云,百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蹟,實大地百國之瑰寶。歐美各國無不齗齗以保護古物為重,有此號為文明,反之則號為野蠻。其於帝殿教廟,尤為鄭重。印度已逐蒙古帝,英人已滅印度王,而施爹利,鴨加喇兩地,蒙古皇帝宮殿,至今珍護,壞則修之。其勒橈各王宮至今巍然。英滅緬甸,其阿瓦金殿,莊嚴如故。今埃及六千年之故宮,希臘之雅典故宮,義大利之羅馬故宮,至今猷在。累經百劫,靈光巍然,凡此故宮,指不勝屈。若昏如吾國今日之舉動,則久毀之矣。驟聞毀殿之訊,不禁感喟,此言雖未必信,而究非無因而至。若果拆毀,則中國永喪此巨工古物,重為萬國所笑,即亦不計,亦何忍以數百年故宮,供數人中飽之資乎?務希毅力維一大地百國之瑰寶無任欣辛盼禱之至。」

他曾怒斥張學良的不抵抗,他保護了民族的瑰寶「故宮」免於被毀

當時正值第一次直奉戰爭剛剛結束,吳佩孚攜大勝奉軍之餘威,坐鎮洛陽,手握幾十萬大軍,節制華北多省,聲望、人氣、權力正值巔峰。吳佩孚的意見在當時的北京政府里分量極重,誰也不敢輕視。再加上吳佩孚電文發表之後,新聞各界廣泛報道,一時間,社會輿論大嘩,對北京政府在輿論上也形成巨大的壓力。 終於使那個敗家子計劃胎死腹中,否則,今天我們再也無緣看到故宮的絕世精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宏偉形象。

人無完人,吳佩孚將軍雖然也曾在鎮壓二七大罷工,鎮壓蔡鍔的護國運動等做過對不起百姓的事,但他堅決不做對不起民族的事,在故宮即將遭受面頂之災時,不畏壓力,義正言辭的提出反對,起到了其他人無法起到的作用。這些方面與國家,與民族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曾怒斥張學良的不抵抗,他保護了民族的瑰寶「故宮」免於被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