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鎖孔入路處理大腦中動脈瘤

鎖孔入路處理大腦中動脈瘤

鎖孔入路處理大腦中動脈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腦中動脈瘤的開顱術可分為額側入路和顳葉入路的方法。許多學者更喜歡沿著大腦中動脈M1段自頸內動脈分叉起始部探查的辦法處理動脈瘤。另一些人喜歡從大腦外側裂或通過顳上回接近大腦中動脈分叉內。乍一看,從頸內動脈分叉處控制M1段似乎是安全的。然而實際上,在頸內動脈分叉附近接近M1段需要較大程度的牽拉額眶腦皮質,同時使動脈瘤同樣受到牽拉。重要的是要注意動脈中間段(尤其是一個延長的M1段),在分叉處向下迴旋之前的抬升。我們寧願選擇從外圍探尋M1,大腦中動脈M1段可由大腦中動脈M2分支上開向近端探查。根據確切的分叉和動脈瘤解剖,M1段可在大腦中動脈主幹之間或M2段上乾的額側得到控制。有限的外側裂開顱術通常對典型的大腦中動脈瘤效果良好。神經導航對該手術方式有一定幫助,但不是必須使用的。

鎖孔入路處理大腦中動脈瘤

典型適應證

■大腦中動脈主要分叉動脈瘤

■外周大腦中動脈瘤

解剖標誌

■顳淺動脈

■額顴骨點

■外側裂線

■翼點

■腦膜中動脈

體位和皮膚切口

對於常規入路處理大腦中動脈瘤,先將頭部旋轉45°到手術部位對側(圖1)。鋪外科手術洞巾之前應該在頭皮上確定三個主要標誌:額顴骨點、外側裂線和翼點。額顴骨點位於眼眶外緣,顴弓上邊緣2.5cm水平與眶緣的交點,眶緣上外側連接點的下方。外側裂線是一條從額顴骨點至矢狀線前3/4處(即以鼻根部至枕外隆凸為矢狀線的75%)的連線。翼點位於顱骨表面蝶骨嵴的末端,額顴骨點後方2~3cm處,大腦外側裂線的投影線上。雖然每個人這個區域解剖位點不同,但沿著大腦外側裂的主軸線都有一個骨凹陷,這個凹陷在顳區顳肌下仔細觸診時容易被發現。

利用有限的髮際線切口,使眼眶邊緣充分暴露,切開顳肌,將前部肌肉與皮瓣一起翻轉。

鎖孔入路處理大腦中動脈瘤

圖1 體位及有限的額顳部皮膚切口。顱骨切開的輪廓,2/3應在大腦外側裂之上,1/3在大腦外側裂之下。

開顱手術

直徑3~4cm的骨窗可以為控制大腦中動脈及動脈瘤的夾閉提供足夠空間。顱骨切開應該位於外側裂,接近眼眶邊緣的後面。顱骨切開部位2/3定位在大腦外側裂上方,1/3定位在大腦外側裂下方(見圖1)。骨窗的位置通常高於蝶骨嵴,但偶爾大的蝶骨嵴可能會阻礙開顱,需要金剛石鑽頭切除蝶骨嵴。

硬腦膜的開放和打開大腦外側裂

最好以Y形的方式打開硬腦膜(圖2)。識別外側裂靜脈。在釋放50~100mL的腦脊液後大腦達到足夠的鬆弛。在蛛網膜下隙出血的情況下,我們建議使用腰大池或腦室穿刺外引流。如果大腦仍然不夠鬆弛,也可以給予甘露醇(1~2g/kg占體重)。在腦內有較大血腫的情況下,只有通過血腫清除才能達到有效鬆弛。大腦外側裂在大腦側裂靜脈的額側逐漸分開。1至3根橫跨外側裂的靜脈分支通常需要電凝和分離。重要的是要把大腦外側裂一直分離到蝶骨嵴,以便達到額葉和顳葉的分離。這一步需充分分離以避免過度牽拉額葉島蓋。大腦中動脈的上干在大腦外側裂的深部被辨別出來(圖3),伴隨這根動脈向近端探查可以找到大腦中動脈分叉。

為了安全的近端控制,最重要的是在腦海中要有M1段的路線和動脈瘤的投影。大多數大腦中動脈瘤會或多或少的朝向顳葉,但也有一些附著到額葉。因此,通常是沿著上幹探查至大腦中動脈分叉達到近端控制。不論是主要分支間的高流量M1段還是上干前方的低流量M1段,M1段都會被識別。

只要有可能,我們不使用任何大腦牽開器來處理大腦中動脈瘤;但是在一些患者中,即使大腦不鬆弛由於腦腫脹,大腦額葉島蓋上如不用牽開器仍不可能獲得足夠的手術空間。有時顳葉島蓋偶然覆蓋在朝向顳葉的動脈瘤時,夾閉動脈瘤時有時需要在顳葉島蓋使用一個腦壓板。

這種限制性入路夾閉動脈瘤沒有什麼不同。當動脈瘤頸比M1的直徑更寬時,我們通常使用臨時阻斷法阻斷血流。我們使血壓保持在正常水平,除了需要長時間採用血管臨時阻斷的複雜動脈瘤之外,一般不使用任何保護神經藥物。

鎖孔入路處理大腦中動脈瘤

圖2 硬腦膜的Y形切開方式。大腦側裂通常在大腦側靜脈上方打開。

鎖孔入路處理大腦中動脈瘤

圖3 大腦外側裂的切開和M2段。

傷口關閉

顱骨切開術的關閉無需關注,對於這些小開顱術我們不使用任何池口引流管。

缺陷和併發症

■由於大腦側裂開放不足或大腦鬆弛不足導致島蓋牽拉損傷,或者靜脈損傷

■無意中犧牲島蓋動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腦血栓Trevo支架的取栓效果好
腸道也可以造血!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