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心態好了,人就不會累了

心態好了,人就不會累了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熊貓曰 · 主播 | 六哥

悲觀主義不是情緒,是你對世界的基本態度和認知,我不是一個死氣沉沉、鬱鬱寡歡的人,我是一個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

生活讓你悲觀的時候要自我激勵

鄰居燕子是一個脾氣大,直來直往的人。

一天,她發現耳朵到脖子的部位長了一個腫塊,剛開始以為是淋巴結腫大,所以沒有在意。

結果腫塊越來越大,她去醫院耳鼻喉科檢測到一個惡性腫瘤。

醫生說治療好的話,繼續活8-10年是有很大希望的,可是丈夫還是選擇了和她離婚。

那時,燕子覺得自己的人生無望了,經常一個人偷偷地抹眼淚。

為了轉移生病的注意力,她利用放療的閑暇,購買了勵志、文學、心理學的書,學會自我激勵。

如今的她已安然度過5年了,還和爸媽一起經營一個瑜伽館。

叔本華在《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中提到:「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麼不幸福」,即度過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

生活的精髓不是讓你體驗極致的歡或者悲,而是讓你歷經各種生活情境後仍然能心有坦蕩、安然面對。

當生活讓你悲觀時,無須氣餒,這不過是生活安排你與未來的你見面的一種方式。

接受現在,保持平靜,不要讓情緒泛濫到影響你下一個決定,下一段人生。

你給予生活的反饋正好是用心投入每一天,自我激勵、自我增值。

人生要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安排

韓雪在參加TEDxSuzhou演講的時候,講述了她2012年第一次當製片人拍攝《淑女之家》的故事。

因為沒接觸過製片人工作,她很擔心自己能否勝任。

但是想了想,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沒人購買,自己好幾年的收入付諸東流嗎?

發現自己可以接受這個最壞的結局時,韓雪開始掃除內心猶豫的障礙。

韓雪是一個數字科技迷,她想將4K技術引入自己的電視劇。

當時4K視頻在國內還是一個少見的概念,而且從技術層面講,都是做到4K輸入,除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歸來》。

而韓雪的電視劇《淑女之家》是要做到4K輸出,這對於第一次當製片人的韓雪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為北京電視節拍攝節目的時候,工作人員辛苦工作了一天,後期製作結果只錄了30秒視頻,然後電腦就癱瘓了,而她的電視劇有30集。

韓雪沒有消極應對,通過諮詢美國最大的數字影像公司REO才得知他們使用的是HP基礎站,可是國內並沒有,而且也買不起。

於是他們自己組裝,嘗試了數十種組合的輸出模式,六個月後,終於成功了。

韓雪的《淑女之家》成為中國首部4K電視劇,隨後被電視台購買,也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

韓雪說:

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悲觀是因為在做一件事之前,讓自己做好最壞的打算,設想可能出現的結果。

而積極,則是認定的事情就會盡最大的努力完成。

成熟的生活方式就是

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斯克代爾是當年越戰中被俘虜的美國軍人。

在獄中,他經受百般的虐待,最終獲得釋放。然而,與他同一批的俘虜卻鮮有人能活著出來。

許多媒體採訪他,他是如何挺過那段艱難的日子的,他的回答卻出人意料:

我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活著出獄,我每天想的只是如何去面對現實,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

很多戰俘幻想著聖誕節能夠出獄,而到了那天,發現他們沒有被釋放,於是又開始新一輪幻想,結果直到元旦,勞動節都沒有出去。

最終他們大多精神崩潰了。

而我知道我有可能出獄,但是我從來不做不切實際的幻想,我總是考慮如何度過眼前的困難,所以,最終我活著出獄了。

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而純粹的悲觀主義者,會思慮過度到妄想,止於行動或毀於行動;

2008年,萬科已經是最大的房地產公司,汶川大地震後,萬科捐款200萬。

一時間,王石被網友、主流輿論否定,他覺得非常痛苦。當時群情激憤,公司信用受到很大衝擊。

王石在「回歸未來」的演講中回憶他是怎麼走過來的。

第一,做了最壞的打算

第二,要保持樂觀的態度

第三,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面對最困難時刻的精力,會成為你的財富

不盲目逃避,對於積極的悲觀主義者來說,悲觀會讓人理智,考慮各種後果,並且勇於接受後果,這才是成熟的表現。

而積極則是行動時和行動後的心態,一路向前。

防禦性悲觀

2014年,美國華盛頓州的奧索鄉村,一場暴雨引發了泥石流災害,造成了至少30棟房屋倒塌損毀,有數十人遇難或失蹤。

其實這次泥石流並非毫無先兆,歷史資料顯示奧索地區在五十年間,一共發生過8次大型泥石流災害。

事實上,其中7棟房屋是2006年大型泥石流災害之後修建的。

政府曾計劃買下物業使他們搬走,結果沒有居民願意出售。

為什麼居民明明知道危險,還住在那裡?

美國哈佛大學風險管理專家大衛-羅佩克稱,居民之所以不願搬走,是因為樂觀偏差的心理機制麻痹了他們。

他們只相信不幸的事情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於是疏於防患。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防禦性悲觀,由Nancy Cantor在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

它指的是事件發生前,將期待降到比較低的水平,想像出最壞的情境。

防禦性悲觀者的情緒是冷靜的,他知道這是數種可能中最壞的一種而已,是一種預測消極後果並採取相應防範措施的心理策略。

它並不是一種消極的自證預言,而是適當降低焦慮的認知策略,重點在於調低自己的心理期待,而在行動中積極準備,全方位承擔任意甚至最壞的後果。

金融巨頭JP摩根斯坦利公司直面自己所在的標誌性建築最容易招致恐怖主義襲擊這一事實,讓每個人都認真參與了逃亡演習。

公司的這種積極的悲觀主義使得他們在後來的9-11恐襲事件中挽救了許多生命。儘管他們收到了直接襲擊,但只有7名僱員喪生。

美國衛爾斯利學院心理學教授朱莉-諾倫在《樂觀者贏,悲觀者勝》一書中詮釋了樂觀和悲觀,重點介紹了防禦性悲觀,積極的悲觀主義便是取這中庸之道。

清醒地認識世界,勇敢而理性地生活

扎克伯格說過:悲觀者往往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成功。

悲觀者往往正確,在於悲觀者能更容易地發現問題,更清醒地認識這個世界,為可敬的現在籌劃;

而樂觀者往往成功,是因為積極的心態可以更勇敢而理性地面對生活,才能為可期的未來保駕護航。

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大膽預測不同結果,而後做正確的決定,積極應對,努力完成。

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一書中說:

悲觀主義不是情緒,是你對世界的基本態度和認知,我不是一個死氣沉沉、鬱鬱寡歡的人,我是一個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

與君共勉!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君 點 好看 哦 !

有書君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你最愛喝什麼飲料,就是什麼人格
「你的男人,其實也嫌你窮」:感情里沒人告訴你的潛規則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