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聞道國學:《青囊經》-中五立極臨制四方、地以道陰陽-感悟

聞道國學:《青囊經》-中五立極臨制四方、地以道陰陽-感悟

聞道國學風欲起 易學起落幾多秋

中華沉浮五千年 世人皆醒事自休

中五立極臨制四方

《青囊經》曰:「中五立極,臨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縱橫紀綱」。

「中五立級,臨制四方」者,正是入用的試范舉例。這裡明白是一個「洛書」的局法。查其文字數序當是「翻卦法」,翻卦是以卦為重點,而不翻入中宮,故將「中五立極,臨制四方」作定點應用。翻卦法是黃石公所創,《青囊經》是黃石公所作,頗為吻合。這裡的《洛書》他未作「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的立體次序撰述,而是作「背一面九,三七居旁」的平面論述。也未提洛書之名。由此可知,這是用文王八卦配九宮的翻卦試例。《青囊海角經》邱延翰等是用此法。

聞道國學:《青囊經》-中五立極臨制四方、地以道陰陽-感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背一面九」正是陽宅翻卦從向上起之例。此例坐坎向離,從離上爻動成震三,震中爻動成兌七,兌下爻動成坎一,坎中爻動成坤二,坤上爻動成艮八,艮動中爻為巽四,巽動下爻為乾六,乾動中爻為離九。

「二八四六」是陰宅從坐山起之試例。以坤代表陰宅。《青囊海角經》「坤為地母,諸山所託,三吉六秀,試定於此」。故以坤為坐山,動上爻成艮八,艮動中爻為巽四,巽動下爻為乾六,乾動中爻為離九,離動上爻為震三,震動中爻為兌七,兌動下爻為坎一,坎動中爻為坤二。依貪、巨、錄、文、廉、武、破、輔弼依次排入即成。故曰「縱橫紀綱」。縱橫即陰陽,紀為紀律,綱為綱要。此即陰陽宅綜合示範綱要.

地以道陰陽

《青囊經》曰:「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於剛,陰德洪濟,陽德順昌。是故陽本陰,陰育陽,天依形,地附氣,此之謂化始。」

此段經文,特別抽象,不好理解,難得原意。只好借《羅經》結構來臆測。「陽以相陰」者,「相」為輔助,如宰相。羅經四正正中排子午卯酉,地支屬陰。四正子午卯酉兩邊,各排兩個天干相輔佐,天干屬陽,這就是「陽以相陰」。「陰以含陽」者,羅經四隅正中排乾坤艮巽。乾坤艮巽四卦屬陽,四隅兩邊各排兩個地支,地支屬陰,兩個地支挾一個卦,這就是「陰以含陽」也。「陽生於陰」者,陰極陽生也。如四隅洛書數皆是陰,二八四六,各得兩個地支,又是陰,唯中間乾坤艮巽四卦屬陽,是「陽生於陰」也。「柔生於剛」者,是陽極陰生也。如四正洛書數皆是陽,一三九七,又各配兩個天干,天干屬陽,唯四正中間各配一個地支屬陰,即子午卯酉。陽為剛,陰為柔,是「柔生於剛」也。「陰德洪濟」者,這個「德」字不好講解,有「道德」、「恩德」、「陰德」。「善欲人見,不是真善」。「陰德」則施恩惠而不求人知也。然後可至「陽德順昌」之果也。此外「陰德」原意疑指「陰宅得地」可以洪濟後人。「陽德」疑指「陽宅得地」可至順利昌盛。德者得也。

聞道國學:《青囊經》-中五立極臨制四方、地以道陰陽-感悟

其結論為「是故陽本陰,陰育陽」的抽象概括,進一步明確落實為「天依形,地附氣」。是說天時依靠地形巒頭的配合,「地附氣」者,地勢巒頭要靠生氣的充溢,故曰「地附氣」。「此之謂化始」者,乃上卷之總旨。闡述「河洛」與「八卦」是風水學理的基礎,勘測地理變化之法器也。中卷曰化機,是論古天文三垣二十八宿天體運動之變化如機,故曰「化機」。下卷是言天文地理的結合,提出八卦甲子等各種運算方式,達到布局推斷演化之完成,故謂之「化成」。

陰陽五行天生地成

《青囊經》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史記天官書》「太史公曰:仰則觀象於天,俯則法類於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三光者,陰陽之精,氣本在地,而聖人統理之。」

觀點一致,皆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有水星,或名辰星。金星,或名長庚。木星,或名歲星。火星,或名熒惑。土星,或名鎮星,都是行星。地有五行者,圓者為金,直者為木,曲者為水,尖者為火,方者為土。都是靜止的巒頭。「天分星宿,地列山川」者,天主動(視運動),地主靜。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天分星宿」者,天主動,天中有星宿,星指行星。宿指二十八宿恆星星座,一動一靜。「地列山川」者,地主靜,山為巒頭靜列大地,川為河流,晝夜不息,流動不已,一動一靜,天地相應如此。

「氣形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者。

生氣充溢於地中,星宿輝麗於天上,天地合一,而天寶地符,就中奧秘,風水家從巒頭察其氣之行止,可以造福於人。《淮南子·地形訓》曰:「山氣多男,澤氣多女,水氣多喑,風氣多聾,林氣多癃,木氣多傴,岸氣多腫,石氣多力,險阻氣多癭,暑氣多夭,寒氣多壽,谷氣多痹,丘氣多尪,衍氣多仁,陵氣多貪。」又曰:「堅土人剛,弱土人肥,盧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丑。」此「因形察氣,以立人紀」是為人造福而作出這些觀察結論,讓人趨避也。

移步到評論區留言與小道討論

吾輩皆為發揚中華文化精髓,勿惡言相贈,若是批評指教,虛心受教,多多益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