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暮年的一首詞,筆觸細緻,讀完令人心碎
當和煦的春風輕撫大地,趕走了殘冬的滄桑,溫暖了寂寞的心腸。柳條曼舞,桃蕊含笑,湖面泛起了波瀾,小草也跟隨春風、流水、藍天和白雲,共同合奏起美妙的春天交響。正所謂「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可是面對滿庭春色,有一位才子卻始終悶悶不樂。
虞美人
五代: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南唐後主李煜在詞句的工整對仗等修飾方面不如溫庭筠、韋莊,然而在詞作的生動和流暢度方面,李煜卻更加生機勃發,渾然天成。後主乃風流才子,卻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而他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人所能及也。
這首詞是李煜後期的作品,抒寫傷春懷舊之情,充滿著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詞人追昔撫今,面對生機盎然的春景,心中卻滿懷怨痛。
上片描寫春景,抒發對過去歲月的追憶。春風吹拂,庭院里的雜草變綠,柳樹也生出了嫩黃的細葉,殘雪消融,春天又回到了人間。作者以景入情,用細膩的觀察、清麗的語言,極力刻畫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光圖。
一個「回」字,讓讀者感受到了李煜內心的欣喜,同時也隱約可見作者雖然面對滿庭春色,心中卻有憂憤之情。李煜可謂命運多舛,在位九年,遭遇不堪回首。先是國破降宋,倍受污辱,甚至連妻女都無以自保,後又因常喟亡國之痛,以詞遣懷,獲罪太宗毒斃。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詞人內心憂憤,卻只能獨自品味凄涼,「無言」中彷彿有千言萬語,「依舊」卻是對往昔的懷念,對現實的感慨。不過總算詞人還有一點心情,筆下也是清麗多於灰暗,春光勝於春愁。
可是從回憶中積攢的微弱生機,很快地就消失在現實的痛苦中。李煜呆立一旁,卻清晰地聽見樂曲還未演奏完,酒宴也沒散。春風送暖,池中的冰面初開。夜深時刻,華麗而精美的君室也變得幽深。詞人再次感嘆,我已年老,憂思難以承受啊。
下片承接對奢華生活的回憶,更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和愁怨。孤獨情思,無法自禁,哀怨至極。「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這是全詞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想起李煜的另一首《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人必定早已預知了自己的悲慘結局,人生如逝水東流,只是四十齣頭就兩鬢斑白,詞人內心愁苦可知一二。
全詞描寫生動,筆觸細緻,借傷春以懷舊,再借發怨以顯痛苦。李煜本想閉門讀書,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其實他只是精通文墨,卻全然不懂治國理政。我們一面悲嘆他的命運,一面在心裡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可是對於李煜個人,他卻怎能知道後人如何評價他,於是一切的落寞和悲嘆都在常理。


※陸遊很委婉的一首詞,全文不著一個梅字,卻描繪了梅花的風采
※柳永直抒胸臆的一首詞,載著一船風月,過著漁樵的生活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