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營養不良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營養不良

隨著糖尿病科普宣教工作的開展,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已經獲得一定的糖尿病醫學營養知識與技能,但近年來,在由江蘇省人民醫院營養科、內分泌科聯合開展的糖尿病專病門診中,專家們卻發現糖尿病患者中因為飲食不當造成消瘦、營養不良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尤其以老年糖尿病人為多,病程多為5年以上。出現消瘦、營養不良者佔到糖尿病患者人數的3~5成。那麼,糖尿病患者究竟如何合理攝入營養?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營養不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72歲張阿姨患2型糖尿病10餘年,每日注射胰島素40單位,身高158厘米,體重卻僅有46公斤。原來,張阿姨自從查出患糖尿病後,她每天攝入米、面總量不超過150克,蔬菜吃的很多,葷菜吃的少,但是餐後2小時血糖卻經常超過12毫摩爾/升。張阿姨很擔心,每天都在減少飯量,但是很快她便出現了乏力、怕冷等不適感,這讓張阿姨產生了困惑,明明主食已經吃的很少了,怎麼血糖還是高?

張阿姨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糖尿病專病門診諮詢。根據張阿姨的病情,醫生及時給予她營養調整方案,在飲食中特別增加了瘦肉、魚、豆製品等優質蛋白的攝入,三個月後張阿姨的空腹血糖穩定在6~7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穩定在7.8~10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6.3%,體內骨骼肌肉量增加,抵抗力變好了,力氣增加了。持續鞏固飲食方案,六個月後,張阿姨體重增至48.5公斤,沒有以前怕冷了,腿部有力,血糖控制良好,還去美國看兒子。

同樣不敢吃的張先生也遇到了營養不良的問題。43歲張先生腎移植術後2年發現血糖升高,便開始嚴格控制飲食。但是一次體檢中卻發現他餐後2小時血糖達到13毫摩爾/升;再做人體成分檢測,發現他骨骼肌含量少,伴有中度骨質疏鬆。醫生建議他儘快到營養門診就診,調整膳食營養方案。張先生按照醫囑食用升血糖慢的主食,增加牛奶、雞蛋、魚及黑芝麻等含蛋白質及鈣豐富的食物。2周後複查餐後2小時血糖為7~8毫摩爾/升,三個月後骨量增加,骨質疏鬆癥狀減輕,骨骼肌量增加。

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差異,病程的不同,個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選擇的營養方案也是因人而異的。講到糖尿病人飲食,多數會想到要控制、少吃等等,但是,過度節食必然會導致營養不良。

糖尿病患者醫學營養治療,強調的是適量的控制總熱能攝入,適量攝入主食(米、面、薯類等),保證有葷菜、有蔬菜水果、有豆製品、還有烹調油的攝入)並且有一定合理的搭配,才能滿足我們人體生活需要,預防糖尿病出現營養不良呢。

1.主食總量應適當控制。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況、運動量確定飲食總量,根據自身的特質選用適量的主食(米、面、薯類等)。選用適量蛋、奶、瘦肉、魚蝦、豆製品,同時每天可飲用鮮奶約250克,放在早餐飲用。應適當增加蔬菜的攝入量,蔬菜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每餐都應食用。蔬菜的烹飪方法一般主張多用清蒸、清燉、清炒,少用煎烤烹炸的食品,以減少脂肪的攝入。

2.血糖控制穩定的時候可以少量吃水果。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選擇含糖低的水果,如草莓、柚子、芭樂等水果。對於一些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如香蕉、甜瓜、桂圓等慎用。

3.可以根據病情的嚴重狀況及併發症情況,選用適宜的運動,有助於降低血糖,尤其有助於降低餐後2小時血糖。

4.飲食搭配要合理。一些患者認為要多吃粗糧,於是細糧就一點不吃了,這樣也是不對的。要講究粗糧和細糧的搭配,單純的只吃粗糧和只吃細糧都是不合適的。

除了上述內容,建議患者最好每3~6個月到門診複查就診,以便發現異常,及時調整膳食營養治療方案,提高生活治療,促進健康。

(文/吳倪娜 江蘇省人民醫院 )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