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又一款國產國產雷達橫空出世,老教授獲國家級大獎,獎金陡增百萬

又一款國產國產雷達橫空出世,老教授獲國家級大獎,獎金陡增百萬

新華社1月8日訊,當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所組織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圓滿落下帷幕,著名雷達與信息技術處理專家劉永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原獎金500萬也升級為800萬人民幣。

那麼劉永坦是誰?為什麼能獲得如此殊榮呢?甚至在原由獎金500萬升級為800萬?這與其的一項發明有關,即被譽為「海疆千里眼」的新體制雷達。這款雷達被視為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為我國海域全面覆蓋提供了相對應的技術支持,再結合劉院士的研究方向我們不難發現,這其實是一款可以無視地球曲率,並遠距離水面進行有效超距離探測的高頻地波雷達。可以說是讓我國萬裏海域插上了靈敏的「千里眼」了。

對於超視距雷達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這是自上世紀50年代便開始使用的監測技術,通過利用電離層反射或折射回的無線電波來進行檢測,主要使用短波頻段,通常可長達數千里,由於覆蓋範圍廣,而得到美軍的喜愛。那為什麼劉院士所研究的這款橫空出世的國產新體制雷達會受到這般的禮遇呢?

事實上劉院士所發明的新體制雷達遠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超視距雷達,雖然二者目的一致,但高頻地波雷達依靠的是大氣波導效應,以及對各種電磁信號的截獲定位,所以一旦大氣波導效應消失或者目標進入電磁靜默,前者就等於廢鐵一塊,而劉院士所研發的新體制雷達則可歸於高頻地波雷達之中,這是新型海洋監測技術,通過高頻電磁波進行水面波傳導的物理特性達到檢測效果。要比普通的超視距雷達可靠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劉院士的主持下,新體制雷達突破了反隱困難這一難題,可以實時監測來自於海底的「不速之客」,為保衛我國領海又添了道銅牆鐵壁。

那麼研發出這「海疆千里眼」的劉院士,又是何許人呢?據了解。劉永坦生於1936年,日軍侵華的前夜,原系書香門第,但在日寇入侵後全家人便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1953年,考上了哈工大,並在三年後進入清華進修,58年重回哈工大,任教師一職。

1965年,單脈衝延遲接收機研發計劃展開,劉永坦擔任主要設計師一職;後由於外部衝擊,於1970年落戶黑龍江;1973年回歸課堂,並在1979年春來到英國進修,在那裡接觸到了新體制雷達。最後在1981年進修結束後,便著手於研發國產新體制雷達,長達38年的新體制雷達自主研發之路從此展開。

可以這麼說,劉院士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自1965年開始,他幾乎就沒有停止為祖國奉獻,不斷為祖國的海防,軍事,科研項目添磚加瓦,在他的手中走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構成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個科研項目的起草人,指導者,單單從這個層面來說,劉院士領這個獎也是當之無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沸點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工廠在哪?隱姓埋名35年才解禁,造出大國重器
鄰國大動作不斷,一個月內試射兩款核導彈,可覆蓋大半個亞洲

TAG:軍事沸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