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給沒坐過飛機10億人發錢能促消費?

給沒坐過飛機10億人發錢能促消費?

這兩天,經濟學家李迅雷發文稱,「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潛在消費需求巨大」,在網上被熱傳,而「10億人」沒坐過飛機這個數據,也引發不小的爭議。

李迅雷給出10億這個數據,是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2017年持有中國民航局航空許可證的航空公司共搭乘5.89億人次,將近6億人次乘坐飛機,考慮到有很多人的行程都是往返,而且有很多空中飛人,所以在過去一年,真正乘坐飛機的人數量可能更少。

李迅雷的文章有一個誤會,因為一個人完全可能之前乘坐過飛機,只是碰巧最近一年沒乘坐而已。從日常出行的角度來看,人們並不習慣乘飛機出行。就像高鐵已經相當普及,但是在春運的時候,仍然有很多人在排隊買傳統的鐵路票。

高鐵和飛機的票價,並不是天文數字,但確實是能夠影響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數字。我們大概可以把是否乘坐飛機和高鐵,作為區分階層的標誌。雖然選擇高鐵或飛機只是一種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但習慣比收入或許更能反映一個人的「階層」。

是否乘坐飛機當然也是相當明顯的「階層分界線」。例如,每一次公布「人均收入」,總有些人習慣性大喊「拖後腿」。他們或許就在那個平均線上。但是真正的「低收入的人」,可能還沒有閑心在那裡評論。

在大眾媒體上,航空新聞很受關注,空姐和飛行員,也成為某種都市性的象徵。年輕白領的朋友圈,曬乘機出行也成為常見的套路,這都給人一種印象,似乎飛機已經成了相當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這種假象或者誤解背後,有一種認識上的鴻溝。那些更低層的人,比他們在經濟上狀況更讓人擔憂的,是他們在輿論上「被迫的沉默」。

這種認知上的鴻溝,讓只是收入不同的群體,看上去就像是兩個世界的人。

從這個角度看,李迅雷的主張恰是不靠譜的。他設想,可以通過一些手段,比如提高個稅起征點或者直接給窮人發幾千塊錢這種形式,來刺激消費。但這是一種相當僵化的中產生活觀和世界觀。

這不是說在稅收等方面更多考慮窮人的利益是不合理的,遏制貧富嚴重分化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事實上,那些數億未坐過飛機者跟「塔基市場用戶」,重合度應該相當高。構建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滿足這些「五環外人士」的需求,確實有助於擴大內需市場。

但想通過某種經濟手段,或給低收入者發錢「擴大內需」,說實話,有點難度。中產感到自己的生活搖搖欲墜,面臨生活降級的危險,亂求解藥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管怎樣,解決的辦法並不在低收入者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6老人「抱團」,收回公房也該考慮老人住哪兒
如何定商譽攤銷年限?建議3-10年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