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狠人·Peterson:被各種毒蟲叮咬的網紅

狠人·Peterson:被各種毒蟲叮咬的網紅

狠人·Peterson:被各種毒蟲叮咬的網紅


Nathaniel·狠人·Peterson對蜇傷可說是非常的了解。從蠍子到子彈蟻,有數百萬人見證了這位YouTube網紅遭受過的種種痛苦——在為科學獻身的名義下,Peterson主動體驗被各路毒蟲叮咬帶來的痛感。


最近他發現了一種最令人痛苦的昆蟲,或至少是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Peterson的頻道Brave Wilderness目前擁有近1400萬的訂閱用戶。


除了將公眾的獵奇心理轉化成點擊率外,他選擇從事這項事業,還致力於探索所謂的Schmidt刺痛指數——一種非常真實的評級系統,用于衡量毒蟲叮咬所帶來的痛苦程度。


它是由美國昆蟲學家Justin Schmidt——已經70多歲——定義的術語,他和Peterson一樣,覺得分析昆蟲叮咬疼痛度的最佳方法就是,讓蠍子之類蟄一下。


在20世紀後期的幾十年里,Schmidt對近80種屬於膜翅目昆蟲的毒液產生的不適程度進行了排序——我們通常將它們歸類為蜜蜂、黃蜂和螞蟻。

Peterson追隨Schmidt的腳步,建立了一張痛苦清單,並認為最糟糕的是子彈蟻。


理論上來說,故事已經結束。但在去年12月,他又發布了一段新的視頻,他希望親身「體驗」一下在探索拉丁美洲的荒野時發現的陌生黃蜂。


互聯網搜索顯示它被稱為劊子手黃蜂。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結果。


人被蜇了。人疼得滿地打滾。人嗷嗷直叫。

當Peterson終於能夠開口說話:「我想我們有了一位新的國王,黃蜂的刺痛產生了一種灼熱感,比子彈蟻更帶勁。」


喘息一段時間後,Peterson重申,這一次是他所經歷過的最糟糕的體驗。


那未來是否又會跳出某種昆蟲取代劊子手黃蜂的王者之位?目前還無法斷言。


還有一個問題是,個體對引發疼痛的毒液的反應:同一物種中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針對不同的對象,毒液帶來的疼痛感可能並不一樣。


通常來說,科學結論需要可重複性。但對Schmidt刺痛指數,可能沒有哪個科學家願意主動站出來驗證一下Peterson的結論——親身體驗一次這至強的叮咬。

點擊此處,可以看到這一段的國內搬運視頻。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Reddit問答:你遇到過什麼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的神秘事件嗎?
叮!您有一份來自「天涯海角」的新年問候,請注意查收!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