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已經裝備了「熱兵器」,為何會敗給「冷兵器」的後金?

明朝已經裝備了「熱兵器」,為何會敗給「冷兵器」的後金?

在我們的普遍印象中,手持冷兵器的軍隊肯定是打不過手中有熱武器的軍隊的,清朝就可以算作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晚清落後時,他們的裝備對上西方的堅船利炮,可以說被打的那是一個體無完膚,不過清朝也有輝煌的時期。那就是憑藉著冷兵器打敗了已經有熱兵器的明王朝的軍隊,最後成功進入中原,而既然當時明朝軍隊已經擁有了熱兵器,他們是怎麼輸給只靠大刀和弓箭的後金呢?

明朝的失敗可以說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在的,明朝最引以為傲的火器軍隊一度在朝鮮戰爭時將十幾萬的日軍都送到海中餵魚。而在幾十年之後,明軍就從原來的屠殺者變成了砧板上的魚肉,這樣的轉變當然離不開明朝內部的生產體制的原因。

在明朝末年政治腐敗,黨爭不斷,體制腐敗也得到了加劇。明朝內部確實擁有著大量的火器,只不過這些火器的質量有些差勁了,孫傳庭在考核火器的使用情況的時候,發現有很多的火銃都是發射不出去的,並且精度也是差的很。明朝火器質量差的情況在戚繼光時期早就存在了,在他自己的書中就有記錄,明朝的火器彈藥和槍的口徑根本就不匹配,有的就算彈丸能夠放得進去,但點火裝置也不好用,效率非常低,實際戰鬥時有時還不如冷兵器。

明朝的科技水平自然是不低的,嘉靖年間,遼東、四川、廣東地區都有兵工廠,生產已經進入規模化,而新式武器也是不斷得到開發。現代戰爭中的機關槍,水雷,這些武器在明朝時期早就出現了雛形,不過生產體制是落後的,這禁錮了明朝對於熱武器的開發能力。

尤其是在張居正死了之後,萬曆皇帝親自把控朝政,軍工生產可以說是一落千丈,而明軍的生產體制部門是很多的,但這些部門之間卻相互制約,比如說火力最為強大的鷹揚銃炮,魯密炮。各個部門為了獲得更多的財政撥款,撈更多的錢,所以彼此相互打擊,相互壓制,而這兩款兵器最後卻都不了了之。工匠們因為並沒有部門驗收他們的製造情況,所以是得過且過,質量根本不可能好。

而且明軍的人也非常落後,雖然說明軍人數眾多,但軍事訓練鬆懈,以當時明軍身上的裝備水平最好的野戰方式就是結陣而戰。軍隊兩側是需要騎兵保護的,戚繼光當時早就建立了這種車陣,只不過明朝後期的訓練水平真的是非常雞肋。已經糟糕到火器兵連發射口令都不知道,基層戰鬥人員缺乏戰鬥經驗,將帥也是根本不懂陣法,所以就算擁有再強大的戰術和武器,但是沒有訓練過,這些東西也都只是擺設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世史略 的精彩文章:

古代神器:一吹就著的「火摺子」,究竟是什麼原理?古人的黑科技
前線將軍最怕什麼事?唐朝第一戰神,死於皇帝的「瞎摻和」

TAG:盛世史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