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別給孩子灌輸錯誤觀念,誤導他們的認知,嚴重時可能危害生命!

別給孩子灌輸錯誤觀念,誤導他們的認知,嚴重時可能危害生命!

作者:一顆大胡椒

圖片:pixabay

近日,在一些短視頻平台上湧現出一批「醫生護士和「警察」,他們不是在宣傳醫院和警察的標語,而是拿著針管,穿著警服惡狠狠的對著鏡頭嚇唬小朋友:

「今天沒有好好吃飯的孩子,全部帶到醫院來,不吃飯就吃藥、打針,要不要好好吃飯?」穿著白大褂,拿著針頭的「醫生護士」這樣說。

「哪個小朋友半夜不睡覺啊?我到你家裡來抓你,把你抓走,看你睡不睡。」穿著警服的「警察」這樣吼。

更甚至,有人故意在漆黑的環境下拍攝小視頻,用恐怖的語氣說著:「小朋友,趕緊把作業做了啊,再不寫作業的話,叔叔就去你家把你抓走,聽到沒有?」

……

讓人驚訝的是,這樣的視頻居然受很多家長的追捧!

而且,有很多家長居然留言說,

「給孩子看了視頻,很管用啊!自己乖乖吃了一大碗飯」,

「厲害了,看完視頻,孩子沒哭沒鬧,自己乖乖睡了!」

「博主,再拍一些孩子不聽話會怎麼樣的系列吧!急用!」

不禁愕然!從什麼時候開始,嚇唬孩子的恐嚇式教育,成了父母教育孩子聽話的成功之道了?

1

「快點睡覺,再不睡大灰狼就來咬你了!哇嗚……哇嗚……」

「你要是不好好吃飯,街上那個穿黑衣服的大爺就來割你嘴巴!」

「別哭了,再哭讓警察聽到了,就來把你抓走!」

「不好好寫作業,老師就會把你鎖起來,不讓吃飯不讓回家!」

「再要那個東西,媽媽就不要你了!」

……

這些是不是有些熟悉呢?對,這正是大人嚇唬孩子時經常說的那些話。

據調查,有80%的家長,都採用過這樣的方式管教過孩子,而且大部分的家長表示,這樣的恐嚇立竿見影,屢試不爽。

那麼,恐嚇式的教育,真的是靈丹妙藥嗎?

人類的恐懼感是來源於自我保護的生理本能,會發生在任何會使人覺得可怕的情境下。

比如說,看到一條蛇,一般人正常的反應是趕緊走,別停留,否則,它會咬我們,會疼,會受傷,甚至會送命。

但是科學研究發現,被切除杏仁核的動物,會出現「心理性失明」。

杏仁核,呈杏仁狀,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位於前顳葉背內側部,海馬體和側腦室下角頂端稍前處,是人身體中恐懼情緒的載體。

美國神經科學家克呂弗和布西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切除了一些獼猴的杏仁核,結果,這些獼猴開始變得無所畏懼,看到天生懼怕的蛇也不怕了,還抓起來往嘴裡送!結果顯而易見!

所以說,在動物能夠感知到的情緒中,「恐懼」是至關重要的一種情緒,直接關乎生死存亡。

而我們恐嚇式教育孩子,正是激發了孩子內心的恐懼。對孩子來說,被大灰狼咬,被人割嘴巴,被警察帶走,被媽媽拋棄都是令他們懼怕的東西,所以,他們會乖乖聽話。

恐懼這種情緒雖然能夠暗示我們逃離危險,但是代價也是高昂的。長期的恐嚇式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和性格養成都有很大的負面作用,甚至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2

記得看過一期《等著我》,有個被拐兒童在回憶被拐經歷時說道,在被拐時曾有機會逃跑,因為看到了有警車有警察,但是小時候父母經常說,「再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抓走」之類的話。

在他的潛意識裡,警察不是可以信賴的人,所以,他沒有選擇向警察求助,失去了儘早回到親人身邊的機會。

那麼,經常嚇唬孩子,會有那些危害呢?

1、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變得無法掌控。

恐嚇,通常只是對3歲以內的孩子奏效,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發育越發完全,見識也越來越廣,知道了父母的恐嚇都只是空穴來風,並不會真正的發生。

就像狼來了的故事那樣,有些嚇唬的謊言說幾次之後因為並沒兌現,孩子慢慢就會意識到家長只不過是「乾打雷,不下雨」而已。

時間久了,孩子失去了對父母的信任,會產生囂張的心理,變得無法掌控。而這個時候,我們再把新的規則或者不可以的東西以恐嚇或其他方式告知孩子時,他們都不會再聽信。

就像那被切掉杏仁核的獼猴一樣,不再知道害怕,如此,他們的處境將更加危險。

2、灌輸給孩子錯誤的觀念,誤導孩子認知,嚴重時會危害生命。

有段時間,微信微博上熱傳著一則警方提示:「各位家長,請不要告訴你的孩子,如果他們調皮我們會把他們抓走。我們希望,他們害怕的時候會跑向我們,而不是被我們嚇跑。

開頭我們說的《等著我》裡面那個被拐賣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警察,醫生等這些職業,都有職業的特殊性,經常拿這些特殊的職業來嚇唬孩子,容易導致孩子對這類職業形成錯誤的認知與觀念,誤以為這類人都是可怕的,從而導致不良後果,有病不敢打針,有危險不敢找警察,嚴重時,會危害生命健康。

3、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膽小、軟弱的性格。

利用恐嚇式教育讓孩子聽話,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執行,還會造成孩子對身邊的環境,社會上的很多東西形成「恐懼感」,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長期被這種恐懼感支配佔據的心靈,精神很容易受到創傷,導致孩子膽小自卑、懦弱、孤獨等性格,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精神失常、離家出走、自殺等等情況,讓父母和孩子都會悔恨終生。

3

孩子大概在2歲以後,都會出現逆反心理,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自主性,任性不聽話,其實,這些都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正常過程。

那麼,再遇到這種「不聽話」的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呢?

1、蹲下來,看看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著名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孩子不聽話或者犯了錯誤的時候,如果父母蹲下來採取友好的、和藹的態度跟孩子講道理,或者換一種方式安撫孩子,那麼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的聽你說。

閨蜜梨子曾跟我吐槽說,孩子晚上睡覺前總會哭鬧,怎麼都不行,有時候甚至連哭一個小時。「真是煩死了,最後就嚇唬她,一嚇唬就睡了!」

啊!讓孩子帶著恐懼入睡,多可憐。其實親愛的,孩子只是當時不願意睡而已,你可以多給她講個故事、讀讀繪本、放點音樂等等,做一些可以讓孩子慢慢放鬆下來的事情。

2、多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

當孩子堅決不聽從你的某些決斷時,不妨多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是自己做主,有了更多的自由,心理上比較好接受。

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到時間了孩子還不願意走。這時,你不能說:「你再不走就不要你了!」

你可以說「你可以再玩5分鐘,5分鐘之後,我們就走了好嗎?」這樣,會給孩子形成一個緩衝的心理時間。

3、給予孩子適當的激勵。

正面的管教承諾與鼓勵向來比負面的威脅更有效果,更能有助於從內心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慾望,真切的願意接受你的建議。

「別哭了,再哭讓警察聽到了,就來把你抓走!」

「我知道你現在心裡不舒服,可以選擇哭一會兒。積木倒了,我們可以重新再搭起來對不對?」

捫心自問,如果是你,你更希望聽到的是哪種?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父母修行的過程。沒有誰天生就會當爸媽,我們都是一邊育兒一邊修正著自己。

懵懵懂懂的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可是,不能因為這個你就恐嚇他,欺騙他,因為你能欺騙的恐嚇的往往都是最相信你的人。

對孩子,我們要好好的愛他,教他生活的道理,教他什麼才是正確的。只有用心的去「讀懂」孩子,我們才能和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方向!
孩子,我寧願相信你大器晚成,一位父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