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董村來了群懂村的大學生

董村來了群懂村的大學生

浙江紹興董村村支書俞春國從沒想過,長期困擾村裡的「疑難雜症」竟然被一群大學生用一台電腦輕而易舉解決了!

藍莓、土雞蛋、蜂蜜、玉米等農產品照片經過設計,附著在了明信片、筆記本、包裝禮盒上,一改往日的固化形象,一經試點銷售反響熱烈。「這是浙江工商大學『益農』工作室給村裡帶來的新變化。」俞春國說。

2018年10月,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生實踐服務隊走進董村,與當地農戶們一起探討農副產品的銷售和村莊的營造。「我們發現董村的農產品資源豐富,但由於物流滯後、信息不暢,很多優質農特產品經常滯銷,農民只好虧本銷售,實在太可惜了。」學生葛佳楠說。

在村裡的支持下,團隊成立了「益農」工作室,打出了「董山董水更懂你」的口號,開通「hi董村」微信公眾號、微博。為了打響董村的品牌,學生們為董村設計了村標,對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設計。同時,藉助線上互聯網推介與線下節日活動開展營銷宣傳。

「忙起來我們是挨家挨戶來回跑,手裡必備三大件:互聯網學習材料、電腦和照相機。學習材料是拿來送給村民,讓他們了解互聯網和電商,接受新鮮事物;照相機和電腦是幫助村民拍攝農副產品的樣品圖放到網上銷售。」學生余嘉玲說。

沒過多久,鄉里鄉親都聽說了「益農」工作室這個平台,不少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上了門。村民老陳養了十幾年的蜜蜂,但因為蜂蜜產品「品相」差,又沒商標和產品信息,常常被顧客當作低端貨,賣不了什麼好價錢。「大學生幫我換了包裝,貼上了董村的標識,還加入高山蜂蜜的文字介紹,現在一斤可以比原來多賣50元。」

「益農」帶來的經濟收入實實在在,村裡的水蜜桃價格由每斤3元提高至7元,土雞蛋銷售量漲了3倍,村民依靠農副產品人均年收入從原來的500元上升到2000元以上。

目前,「益農」工作室的運行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線上與村支書聯絡維持運營,村裡有宣創、設計上的需要,由村支書與團隊聯繫。線下則是學生們寒暑假期間駐紮在村裡,每次至少一周時間,平時也會趁周末到董村與書記、村民交流。

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徐越倩表示,這些學生既是農業管理方面的服務員,也是信息聯絡員。他們收集上報董村的發展情況,同時把院校專業信息傳播下去,成了高校幫扶鄉村的一條紐帶。接下來,學院將聯合旅遊、藝術、法學等專業,希望更多大學生為鄉村轉型發展助力。

臨近年關,董村正在籌備董村春晚。葛佳楠說,他們將在網上進行推送宣傳這場晚會,用照片和視頻等方式,為村莊記錄更多的集體記憶。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12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內蒙古校園足球冬訓在海南開營
教育管理要堅持以生為本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